中国零售业发展监测与分析报告(2015)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2.1 中国的经济增长与零售商业

2.1.1 经济增长与零售商业的总体情况

2014年国民经济稳定增长,创造了63.6万亿元的GDP,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8万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7.1万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0.7万亿元。平均每天创造GDP约1743.7亿元。

全年市场销售稳定增长,实现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2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2.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9%。平均每天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约718.9亿元,全国人均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2万元。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2.6万亿元,约占86.27%;商品零售额23.5万亿元,约占89.38%。

从发展趋势来看,虽然2008年以来,大部分年份国内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速度快于GDP增长速度(如图2—1所示),但是,总体上GDP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都表现出明显的下降态势,全国经济形势有较大下行压力,GDP增速从2010年的10.6%下降了约3个百分点,2014年仅为7.4%,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下降了8个百分点,其与GDP增速的差距也缩小到3个百分点。这是2009年以来连续第五年下滑,特别是2012年和2014年下滑速度最快,下滑幅度分别为2.8个和1.7个百分点,目前国内部分零售商业业态经营困难,库存压力大,部分地区商业经营面积闲置严重。

图2—1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其增长率与GDP增长率(2004—2014)

2.1.2 投资与零售商业

2014年中国全年投入的全社会口径固定资产投资达51.3万亿元,平均每天约1404.8亿元,全国人均约3.7万元。不含农户的部分达50.2万亿元,平均每天约1375.4亿元,全国人均约3.67万元,其中,批发与零售业固定资产投资约15669亿元,平均每天约42.9亿元,全国人均约1146元。

从发展趋势来看,如图2—2所示,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多年来一直远高于GDP增长率,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仍需努力。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2009年以来持续较快下滑,从29.9%下滑了约14个百分点,2014年为15.21%。

图2—2 批发与零售业固定资产投资及其增长率(2004—2014)

2005年以来批发与零售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金额稳步增长,从1716.4亿元增长到15669亿元,增长了约8倍,实现了历史性的增长和跨越,彻底改变了商业的面貌。整体对比来看,除2010年个别年份外,批发与零售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明显快于全国水平,固定资产投资中批发与零售业的占比也由2004年的1.81%增长到2012年的3.12%。

同时,城镇零售业口径的新增固定资产也有较大幅度的增长,2013年达到4377.4亿元,其增幅在大部分年份高于全国,而且出现了较大的波动。城镇零售业规模达50万元以上的施工项目在2009年以来明显上了一个台阶,从之前的每年六七千个增长到每年约一万个,全部建成投产的城镇零售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近六年来也基本维持在7500个左右。值得注意的是,2011年和2012年新开工项目在7200个左右,2013年跃升至8280个,表明社会资本对进入零售商业具有较浓厚的兴趣,这些投资提升了购物环境,极大地改变了中国零售业的面貌,但未来也存在一定的闲置隐患。

2.1.3 税收与零售商业

2014年全国全年实现公共财政收入14万亿元,平均每天约384亿元,全国人均约10261元,其中,税收收入的部分为11.9万亿元,平均每天约326亿元,全国人均缴纳税收约8721元。税收约相当于全国城乡可支配收入与纯收入总量的42.41%,约占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45.41%。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国内增值税、国内消费税、营业税、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扣减出口货物退增值税、消费税)的数据,我们估算2013年以上主要流转类税收合计约为5.78万亿元,平均每天约158.25亿元,全国人均缴纳流转类税收约4244.82元。主要流转类税收约占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4.29%。

按人均水平来看,估算人均主要流转类税收合计占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例约为23.18%,估算人均主要流转类税收合计占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比例约为32.11%。

从发展趋势来看,如图2—3所示,2010年以来全国税收收入增长率和主要流转类税收合计增长率也持续下降,主要流转类税收合计增长率下降幅度略大于全国税收增长率下降幅度,导致了两者占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2011年以来略有下降,其中,主要流转类税收合计占比下降了2.1个百分点。

图2—3 税收收入、主要流转类税收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04—2014)

2.1.4 就业与零售商业

零售商业一直是中国就业的主战场,如表2—1所示,2013年中国的批发与零售业的城镇单位就业人数达891万人,私营企业和个体就业人数达8749万人,合计提供了9640个就业岗位。从占全国的比例的角度来看,批发与零售业至少提供了12.5%的就业岗位。

表2—1 批发与零售业就业情况一览表(2011—2014)

从零售商业就业的内部结构看,2013年,限额以上批发与零售业法人企业数为17.2万个,年末从业人数达1140万人,占全国全部批发与零售业就业人数的11.8%;其中限额以上零售业法人企业达8.04万个,年末从业人数达655万人,即提供了6.8%的就业。从零售商业就业的地区差别来看,地级以上城市合计解决就业1005万人,占全国批发与零售业就业的比例仅为11.5%。从发展趋势来看,批发与零售业的就业人数的增长速度2011年来明显加快,2013年批发与零售业的就业人数占全国的比例较2011年提高了2个百分点。

但是,批发与零售业就业人员的收入水平仍然普遍偏低,从行业角度看,城镇单位的人员工资水平约为5万元/年,虽较2011年提高了25%,但是不及全国平均水平,城镇的私营单位人员工资水平更低,仅为3.06万元/年,较2011年提高了34.3%,却仍然只为全国水平的93.6%。

2.1.5 利用外资、对外投资与零售商业

中国的国家外汇储备基本保持稳定,2014年为38430亿美元,全国人均约为2809美元。2014年全年非金融领域新批外商直接投资企业中批发与零售业有7978家,约占全国(23778家)的33.5%,占比较上年度提高了1.5个百分点。

批发与零售业2013年年底外商投资企业注册登记企业数为9.11万户,约占全国的20.43%,但行业内的外商投资企业投资总额和注册资本相对偏低,分别是1962亿美元和1109亿美元,占全国的比例仅为5.58%和5.47%。折算到每个企业,批发与零售业外商投资企业2013年企均注册资本为121.67万美元,企均投资总额为215.26万美元,平均每个合同项目实际使用金额156.63万美元,仅分别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6.75%、27.29%和30%,体现出行业外资进入规模小、数量多的特点。

2014年批发与零售业对外投资额相对较高,其中对外直接投资净额达172.7亿美元,约占全国全年非金融领域对外直接投资额(1028.9亿美元)的12.4%。截至2013年,批发与零售业对外直接投资存量达876.48亿美元,占全国存量总额(6604.78亿美元)的13.27%。

从发展趋势来看,一方面,全国批发与零售业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项目个数2004—2007年从1700个增加到6338个,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2014年更进一步增加到7978个。同时,批发与零售业外商直接投资实际使用金额在2005—2008年出现过爆发式增长,最高年份增长率达到了72.3%,2009年以来增长率稳定在20%多的水平。但是,2014年批发与零售业外商直接投资实际使用金额首次出现负增长,比2013年减少20.51亿美元,降幅为17.82%(见图2—4)。

图2—4 批发与零售业外商直接投资实际使用金额与对外直接投资净额及其增长率(2004—2014)

另一方面,批发与零售业对外直接投资扭转了2008年、2009年的负增长态势,最近四年来行业对外直接投资热情高涨,2011年增长率甚至高达53.43%,2014年为17.9%,相较于全国当年平均-4.6%的增长率,高出了约22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