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中高年级语文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内容的重中之重,如何做好作文教学方面的工作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必须接受的挑战。因此结合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从积累素材,奠定基础;抓住课堂,加强练笔;放飞心灵,畅所欲言;方法探索,引导写作等几个方面入手,将课内与课外结合,书本与生活结合,真正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消除了孩子的畏难情绪,提高了他们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积累 练笔 情感 写法
小学作文教学不仅是语文教学的内容,而且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作为语文老师我们深有体会,学生到了中高年级,应当具有一定的写作水平,但情况并非所想的那样理想。许多学生往往提起笔来眉头紧皱,写起内容却无从下手,语言乏味,内容简单,甚至三言两语。久而久之,学生便会对作文持有消极的情绪,进而抵触写作文,这样既影响到他们作文能力的提高,也不利于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生作文是“写话”和“习作”的性质。这既符合小学作文教学的实际,又符合小学生学习运用语言表达思想的认识规律。在学生已经学会或基本学会了用口语的基础上,要让学生学会用笔来说话,实现口头到笔头的转化,把写变成了一种由内到外的自由倾吐,使学生对于“写话”产生兴趣。
要想让学生真正地对于写作有兴趣,乐于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毫无拘束地写下来,就需要我们抓住学生知识积累、能力提高这一关键成长期,多管齐下,综合训练,帮助学生扩大视野,拓展思路,积累生活和学习的经验,提高写作能力,使每个学生写作水平全面提升。
一、积累素材 奠定基础
创作的基础首先是积累,积累在作文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有的同学提笔作文,左右逢源,信手拈来,一气呵成。究其原因,便是在积累上下过工夫,材料储备丰富。不少同学写作苦于无言,只好“望题兴叹”,其根本原因是缺乏素材,腹中空空。
我要求班里每一名学生准备一个采蜜集,把课内外读到的好词佳句,优美的段落利用阅读课的时间进行分类摘记。从体裁的不同,到写法的运用,再到细节的描写,从多方面多角度指导学生进行分门别类地积累。这样一来学生既进行了归类,又便于将来查找和适当地运用。有的学生不仅书写工整,而且还用画笔进行装饰,使积累本不但具有使用价值,而且增添了审美价值。我立刻让大家传看,看到赏心悦目的积累本,其他的学生也跃跃欲试,纷纷效仿。不仅如此,品读欣赏课上,学生们还有声有色地进行好词佳句的朗读交流和背诵比赛,大家参与踊跃,在不知不觉间将积累的内容进行了共享和大脑的储存。
随着年级的增高,许多孩子积累了两三本的内容,许多好词佳句,经典的段落他们经常能够熟练背诵,并且还能够在自己的作文中进行恰当地运用。看到孩子们满满的收获,看到他们踊跃地诵读,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他们收获着并快乐着。
通过不断地积累使学生养成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为学生的自我创作奠定了基础,同时激发了学生阅读和积累的兴趣。
二、抓住课堂 加强练笔
课堂是我们的主阵地,所以我们应利用好手中的教材,立足课堂,带领学生揣摩作者谋篇布局的文思,体会各种各样表情达意的方式。而课堂小练笔就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小练笔,顾名思义,就是短小的动手练笔。课堂小练笔就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随机地学写一些小片断、小段落。它具有篇幅小、形式活、出手快、效果好等特点。课堂小练笔安排的合理,落实的有效,不仅能让我们的语文课变得更加灵动和亮丽,更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有效途径之一。
(一)语言空白处练笔
在课文中我们经常能够看到作者有意或无意留下的、没有写明的、引发学生想象的未定的意蕴空间。它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激活学生的思维,从而建立起学生与作品沟通的桥梁,使孩子们对作品达到一种更深刻的理解。
在学习《穷人》一课时,我结合“桑娜拉开了帐子”这个含蓄的结尾,引导学生想象一下,拉开了帐子后善良的渔夫和桑娜会说些什么。让学生透过遐想的空间,对桑娜和渔夫品质的理解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
(二)深受感动处练笔
课文中有许多内容老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孩子们的情感达到高潮,此时,我适当地让他们结合自己的理解写出相应的感受,将情感融入到文字中。
例如在教学《七颗钻石》、《账单》、《可贵的沉默》这些感人的故事时,孩子们都被文中小姑娘的爱心、妈妈对孩子无私的爱和孩子们沉默前后的变化深深感动。抓住契机,我让他们将自己的理解与课文内容结合,与自己的生活结合,写一篇读后感。有了对课文内容的深刻理解,他们写出了自己真真切切的感受。
(三)方法迁移处练笔
写作方法的运用是学生作文水平的重要体现,每篇文章都有其自身的写作方法,段落中,语句中都渗透着方法的运用。我在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同时相机进行写作方法的迁移训练,巩固了写法,促进了学生写作能力的逐步提高。
通过迁移文本中典型的描写方法进行练笔。在学习相关人物外貌描写的片段时,针对人物外貌描写的方法,让学生从班级中的同学或学校的老师中选择一个人,抓住人物特点进行外貌描写,片段中不涉及所描写人物的名字。写完后把片段读给大家听,并猜一猜所描写的人是谁。这样一来,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写作能力,而且调动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通过迁移文本中的结构段落进行练笔。如学习了《富饶的西沙群岛》,明白了二、六自然段都是围绕一句话来写的段落后,我引导学生围绕不同的主题来写一段话,可写课间活动丰富,天上的风筝五彩缤纷,公园里的花朵争奇斗艳,饭桌上的小菜无比丰盛等。学生写出来的片段选材多样,描写具体,达到了既巩固写法又进行练笔的双重作用。
通过迁移文本中的描写顺序进行练笔。如《火烧云》一课,写火烧云变化的三个自然段,它的写作思路是一样的,先总写出现的火烧云是什么样子的,然后具体对它进行描写,最后写它是怎样消失的。抓住火烧云变化速度快的特点,让学生也来写一种火烧云的形态或者按照一种事物变化的先后顺序写一段话。学生通过想象,运用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大胆进行了创作。
为了创设多样的小练笔形式,我努力挖掘读写结合点,从而寻找到了即刻见效的练笔途径,培养了学生一种有感而发的写作能力,对学生形成了一次次写作技巧的点滴积累和感悟。相信只要我和学生持之以恒,必定会调动学生写作的兴趣,让思想擦出火花,思维碰撞出灵感,文字闪现出光芒,习惯得以逐步形成,写作能力进一步提升。
三、放飞心灵 畅所欲言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是文章的灵魂,一篇好的文章,往往渗透着作者真挚的情感。写作文时,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要吐真言,抒真情,真正做到“我笔写我心”才会打动读者,引起读者的共鸣。而这也是学生作文的难点。
(一)拨动情感琴弦
教师要做有心人,把握机会,创设情景,经常性地去点燃学生心中情感的火花。例如,学校艺术节作品评比结束后,学生很想知道是否获奖,我以此为契机,在公布获奖之前我让学生先来畅谈自己的心理感受。结果,学生的感情多姿多彩,有喜有忧,有笑有泪,真切自然,各种心理状态充分表现出来。一名学生这样写道:“想不到,我写的童话能获奖,以后我要多参加‘童话节’的活动;有的写道:看到大家捧着红彤彤的证书,我非常着急,我的购物书包制作——变废为宝难道没有获奖?心里紧张极了,心‘突突’地跳着,怎么也坐不住了,恨不得从教师那里把奖状夺过来,看个究竟……”通过创设情境,学生内心的想法充分展现出来。
(二)关注真情流露
日记是学生平时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无拘无束流露的最好场所,学生可以不受任何限制,心灵自由放飞,思维任意畅想,情感自由挥洒。一位学生在日记中这样写道:“妹妹只有四岁,可是她有一种不怕困难、不怕挫折的精神,有时,当我遇到困难与挫折时,我就想起了我的妹妹——王翀的不怕困难与挫折,坚持不懈的精神。这样,就算是再多再多的困难,我也能从容应对,迎刃而解……”
如此坚持下去,学生就会逐渐养成勇于流露真情的习惯,作文时真情自然便会在字里行间流淌。
(三)拓宽情感空间
宋代谢枋得指出:“凡学文,初要胆大,终要小心……初学熟之,开广其胸襟,发舒其志气,必能放言高论,笔端不窘束矣。”
这话启示我在指导学生作文时,必须让学生尽情去想,放胆去写,畅所欲言。框框越多,在写的过程中,学生就要对照教师定的要求或标准,束缚了思维,不敢越雷池半步,心灵不能自由放飞,内容单调乏味,情感也就不能自然流露。因此,我根据学生的智能基础,减少命题作文,适度调整要求,努力创设一个学生可以袒露心灵世界的空间。因为只有发自肺腑的才是最真、最纯的。
学生的情感在一次次自信的创作中被激发出来,真情的表白跃然纸上,在写作中他们寻找到了幸福,寻找到了快乐,慢慢地消除着对于写作的消极情绪。
四、方法探索 引导写作
作文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古今中外,种类繁多,形式各异。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材中的作文训练,有灵活自由的命题要求,新颖多样的作文形式,能够给学生带来新鲜感和自由选择作文的权利,为学生的创作提供了更为广泛的空间,此时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加以引导。
在围绕“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写一篇作文的教学中,由于此题涉及的范围比较广,考虑到学生一时把握不好选材的点,于是我便让他们搜集地球某一方面环境的资料,了解现状,然后在作文的指导课上再出示本次作文的要求后,便让学生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根据题目可以按照由表现——造成的原因——解决的办法这一结构方式安排内容,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发挥想象,可以进行人格化的创作。让学生有了整体思路之后再进行写作,避免了盲目性,学生便可以自由创作。
作文教学中最忌讳的莫过于千篇一律,在半命题作文“____笑了”的教学中,针对题目的开放,我便引导他们拓展写作思路,从人物、动物、植物等多方面进行补充,使题目的选择全面开花,即使题目选择有的一样,但内容安排却各不相同,有写事件,有写想象……
通过多种方法的恰当指导,使学生拿到作文题目不至于无从下手,他们结合生活经历、搜集资料大胆地想象,很容易就有了写作思路,加上平时的写作练笔的训练,学生作文水平普遍有所提高。
有付出就会有回报,我通过在作文教学改革方面的尝试,取得了一些成绩,不仅扭转了学生写作的畏难情绪,调动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而且拓展了学生的写作空间,提高了他们的写作水平,从而也为自己在作文教学方面寻找到了一条途径。面对这一切,我感到欣慰,也更加坚定了我在作文教改方面的信心。今后我还要不断努力,争取在作文教学领域有更大的突破。
参考文献
[1]赵景瑞.怎样让学生爱写作文.上海:华东大学出版社,2012
[2]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本文曾获北京市第四届“智慧教师”教育教学研究成果优秀论文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