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2050:注意力、互联网与人工智能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1 互联网与社会

2015年11月11日0点的钟声刚刚敲响,双十一全世界购物狂欢节在互联网上拉开了壮观的帷幕。开场后仅仅18秒钟,阿里巴巴天猫商城的总交易额就突破了1亿元;17小时28分后,交易额突破719亿元,超过了2014年全国平均单日零售额。截至11日24点,双十一当天全网交易额达到了1229.37亿元,再次创下了历史新高[3],实时交易情况大屏幕如图1-3所示。

图1-3 2015天猫双11全球狂欢节实时交易情况大屏幕图片来自http://www.miitec.net.cn/html/News/610.html。

在这些疯狂的数字背后,是上亿“剁手族”们在互联网上的大规模集体行为。他们已经从一些热衷于网络购物的小众演变成了横跨全世界232个国家或地区的庞大群体。更令人吃惊的是,11月11日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日期,竟然摇身一变成为全球瞩目的特殊日期——一个全新的节日就这样被中国的互联网电商们活生生地创造了出来。

然而,双十一购物节并不是孤立的现象,互联网对社会的变革还体现在更多的方面。

•1.1.1 跨界

人们通常用OTT(越顶传球)这个词来概括2013年到2015年间的中国互联网。正是在这两年间,以阿里巴巴的余额宝和腾讯的微信为代表的互联网业务开始大规模跨界,从而倒逼银行、电信、出租汽车等传统行业的变革。

阿里巴巴(以下简称阿里)是全世界最大的B2B(商家到商家)电子商务公司。然而,自从2014年2月8日阿里推出余额宝产品以后,它已然高姿态地跨界到了金融业。余额宝是阿里公司开发的一款小额金融理财产品。凭借着阿里强大的电子商务平台,余额宝在上线18天之后累计用户数达到251.56万,累计存量转入资金规模达57亿元[4]。余额宝的日均净转入资金达到2.8亿元,远超此前业内预测的5000万至6000万元/天,这也使余额宝背后的增利宝货币基金成为中国用户数量最大的货币基金。可以说,阿里巴巴这个互联网电商公司已然成为了传统商业银行的重要威胁[5]

腾讯的微信(WeChat)则是另一个成功跨界并实现越顶传球的例子。微信诞生于2011年,起初仅仅是一款不起眼的手机端即时通信应用。由于微信支持跨通信运营商、跨操作系统平台并且免费的业务模式,这使它完全“跨越”了运营商的短信业务和语音业务。移动、电信和联通彼此竞争很多年,不分胜负,结果却突然发现,原来腾讯才是他们最大的竞争对手:三大运营商收费的主营业务因为微信的跨界而变得岌岌可危。有调研数据显示,用户使用微信后3个月与其前3个月相比,人均短信下降16%~17%,平均用户每月通话时间下降5%。而对于微信来说,除了跨界与运营商竞争,它的跨界还在继续着。2014年微信和嘀嘀打车合作成功,实现了移动跨界营销。2014年春节微信推出的微信红包,仅仅两天就绑定了2亿张个人银行卡,取得了支付宝8年的成果,同时也将微信支付业务的用户人群从青年推广到了全民,成功实现了对移动支付行业的跨界。截至2015年第一季度,微信已经覆盖中国90%以上的智能手机,月活跃用户达到了5.49亿,用户覆盖200多个国家、超过20种语言[6][7]

另一个跨界的例子来自人工智能天气预报。你想知道你所在的地区未来一小时内会不会下雨吗?一款名为“彩云天气”的App使传统的“局部地区有雨”的天气预报模式成为过去。彩云天气通过收集气象云图,运用先进的机器学习技术,成功地实现了传统气象界很难做到的精准定点天气预报。截至2016年3月,彩云天气App的日活跃用户达到了15万以上,下载总量高达150万次;位列苹果天气类付费和畅销榜第一名,免费软件前10,广告和付费软件年收入100万以上。此外,彩云天气还在为中国天气通、360天气、讯飞语音助手、小米手机等商家提供天气预报数据。更重要的是,彩云天气是中国气象局官方指定合作伙伴,为气象局官方App提供天气预报数据。这是一次精彩的越顶传球——一次从人工智能到气象行业的成功跨界。

•1.1.2 长尾

2009年10月,一家名为“瑕不掩瑜”的淘宝小店开张了该店铺后因店主读研而关闭。。这是一家婴儿衣服的专卖店。虽然它的衣服都有瑕疵,要么有跳线,要么有残洞。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没有专门做广告和推广的情况下,生意却异常火爆。客户的评价也是百分百好评:“早就做了有瑕疵的心理准备,收到手,发现瑕疵原来那么小,真是赚到了!”诸如此类。总之,这家卖瑕疵品的淘宝店生意火爆,但这是怎么回事儿呢?

原来很多爱美的年轻妈妈都希望让自己的宝宝一出生就穿上最漂亮、最时尚的衣服。但是,一件名牌的婴儿连体衣却动辄上百元。更可惜的是,宝宝在吃奶的时候很容易把衣服弄脏,这样,一天起码要换四五件。而如果买市场上便宜的衣服,她们又嫌质量太差,样式太土。怎么办呢?这位“瑕不掩瑜”小店店主发现,中国很多婴儿服装加工厂在完成国外知名品牌的订单的时候总会甩出一些有小瑕疵的衣服,但这些瑕疵完全不影响婴儿穿着。于是,店主可以以很低的价格满足那些年轻妈妈们的需求。

类似的商家和小众买家在淘宝网上还有很多。“没有淘不到的宝贝,没有卖不出去的宝贝”,不管是奢侈品、数码产品,还是衣服鞋子零食,甚至是虚拟世界的账号,在“万能的淘宝”上都能找到。淘宝网的成功不仅在于它所经营的大品牌商品,而且在于它还经营大量的冷门、小众商品。每天成交的数以万计的商品中,80%都是那些位于最基层、利润空间已经很小的商品[8]。然而,其实小众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从绝对数上看,这些小众的集合却是一个千万人的大市场,将这些数量众多的群体汇集起来,就可以形成非常可观的经济效益。

美国《连线》杂志前任主编克里斯·安德森(Chris Andersen)将这一现象命名为长尾(long tail)。如果我们将淘宝上的商品按照流行程度或交易额进行从大到小的排序,就会得到一条拖着长长尾巴的曲线(如图1-4所示,横轴为商品排序,纵轴为商品的销售额或流行度)。具有瑕疵的婴儿服装正位于这条长长的尾巴上,这些商品虽然小众但却不容小觑。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位于长尾部分的商品将不再受货架、仓库等物理限制,并能够被人们方便地检索到,所以,长尾的集合实际上可以为我们带来非常大的收益。

图1-4 长尾理论示意图

淘宝正是一个利用长尾理论而盈利的公司。截至2013年年底,淘宝、天猫与聚划算构成的“中国零售平台”交易总额(GMV)达到15420亿元(约合2480亿美元)远超eBay和亚马逊,成为全球第一的网络销售平台。淘宝和天猫的活跃买家数超过2.31亿,活跃的卖家数大约为800万[8][9]

•1.1.3 翻转

如果说长尾理论的成功使我们可以有机会聆听到小众的声音,那么翻转现象则使台下的个体得以站到台上。

从《超级女声》到《中国好声音》,近年来热播的选秀娱乐节目可谓是体现互联网翻转思想的最好案例。以前的演唱会、电视娱乐节目的主角都是明星、大腕,观众则坐在台下或电视前被动地视听;而现在却翻转了过来,以前的观众到了台上,明星大腕则成为了评委或导师坐在台下。由于普通人很有可能在海选中脱颖而出,所以这种节目往往在播出前就吊足了观众的胃口——毕竟很多人都有一个明星梦。

在诸多选秀类娱乐节目中,《中国好声音》可谓是典型的代表。根据数据显示,2015年度《中国好声音》第四季总决赛收视率已经高达6.566%,份额接近30%,也就是说,在当晚打开电视的观众中,每4人至少有1人在收看。在10月7日决赛当晚,《中国好声音》官方微博发出诸如“巅峰之夜”之类的话题,阅读量达到1.1亿,参与讨论的人数有13.7万。

另外一个角色对调的例子就是“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2012年以来,经营在线课程的互联网公司纷纷涌现并获得了飞速发展,从Udacity、Coursera到edX、Udemy,它们以免费、高质量的课程内容为卖点,为学习者提供广泛的在线支持,包括课程任务布置、学习评估、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甚至为顺利完成课程的学生提供学习证书。这类服务受到了广泛欢迎,人们将这一类新兴的大规模开放在线教育模式称为MOOC(Massive Online Open Course)[10]

MOOC导致了一种全新教育方式的出现,这就是翻转课堂。在这样的课堂上,主导者由教师翻转成为了学生,真正地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实现以问题或项目任务为导向的学习(Problem or Project-Based Learning, PBL)。与此同时,课堂内外教与学的时间也发生了翻转:课外的时间从过去让学生做作业“翻转”为现在让学生在线上或线下自学教师预录(或预留)的教学内容;课内的时间从过去由教师讲授知识“翻转”为现在的教师答疑或学生互动讨论[11]

诸如此类的翻转例子还有很多,这让我们每个人的社会角色都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1.1.4 开源运动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倡导去中心化、去权威的呼声越来越高。普通的芸芸众生不仅被翻转到了历史舞台的中心,而且破除了“乌合之众”的诅咒,展现出了群体的智慧,开创了全新的局面。开源运动于20世纪80年代打响了第一枪。

1983年,正当微软公司推出的DOS操作系统一统江湖的时候,一位来自于麻省理工大学的计算机专家,同时也是一名桀骜不驯的电脑黑客,竟开始站出来与微软公开叫板。他就是开源运动的发起人理查德·斯托曼(Richard Stallman)。他发起了一个名为GNU的计划,致力于一系列完全开放源代码的软件,即把软件的源代码在互联网上公开,任何人都可以免费地使用。GNU是什么?它是“GNU不是UNIX”的缩写——这是只有程序员高手才能看懂的一种搞笑的递归定义[3]。GNU Community标志如图1-5所示。

图1-5 GNU Community标志

GNU软件是开源的,这就意味着任何人都可以随意地访问、复制,甚至改写和添加源代码。因此,很快它就不再是斯托曼一个人的事业。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借助互联网参与其中,他们帮助斯托曼一起修改代码,并添加自己的贡献。很快,这些软件的复杂度就远远超出了斯托曼的想象。虽然GNU的影响力极其有限,但毕竟打响了开源运动的第一枪。

1991年8月,一位来自芬兰的小伙子林纳斯·托瓦兹(Linus Torvalds)在网络上发布了一个帖子:“我正在编写一个(免费的)操作系统(只是业余爱好,没GNU那么专业,也没那么复杂)……”这个操作系统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Linux系统(见图1-6)。林纳斯通过网上发贴招募合作者,仅仅两年多的时间,就有上千名程序高手参与进来,帮助改进Linux系统。从此,一场真正的革命——开放源代码——就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了。[12]

图1-6 Linux标志

当时,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压根就没有把这些年轻黑客们的Linux放在眼里。然而,几年过后,Linux遍布世界各地,无论是手机、PC机,还是大型服务器,上面都有Linux的身影。更重要的是,随着Linux的普及,开源软件的精神更加深入人心了。如今,无论是GitHub还是SourceForge等网站,都有成千上万的开源项目向用户开放着。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微软、IBM这类大公司后来也不得不采取开放源代码的方式进行开发。

群体的力量不仅可以开发出高技术含量的操作系统,而且还创造了迄今为止全世界最大的百科全书:维基百科。早在1990年,拉里·桑格(Larry Sanger)和吉米·威尔士(Jimmy Wales)就受到了开源软件运动的影响,决定采用开源的方式做一部基于互联网的百科全书:维基百科。2007年9月,维基百科超越了老牌的《大英百科全书》,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百科全书。到目前为止,维基百科已经有288个不同的语言版本,其中,最大的英文维基百科共收录了490万个词条。2005年,吉米·威尔士在《科学》杂志上发表文章指出,在比较了42个科技词条之后,发现维基百科已经达到了《大英百科全书》的精准度[13]

•1.1.5 共享

如今,开源和免费已经成为了互联网世界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在这里,你不仅可以得到来自普通网民的免费帮助,获取到免费的数字资源,甚至可以下载到免费的开源软件,获取到免费而高质量的教育资源。为什么这么多东西都可以免费呢?其本质原因就在于信息比物质更容易复制,信息在扩张、增值过程中的边际成本几乎等于零。因此,人们会非常乐于共享自己的资源。因为在分享的过程中不仅没有损失,而且可以获得共享的快乐和别人的感激。所以,共享也成为了互联网精神的代名词。

然而,令人震撼的是,自从2009年以来,在互联网共享精神的鼓舞之下,Uber和Airbnb的诞生了,这标志着人们不仅可以共享比特世界中的信息,还可以共享原子世界中的物质:车子与房子。

Uber是一款普通的打车App,但是它的出现却使出租车行业进入了共享时代。在Uber面世之前,美国的出租车行业面临着车脏、叫车慢、服务态度差、昂贵和无法使用信用卡支付等种种问题。据Uber创始人特拉维斯·卡兰尼克(Travis Kalanick)说,乘客要的服务无非是在手机上点几下就可以迅速叫到车。正是带着这个想法,卡兰尼克创立了Uber。

Uber的便捷正是因为其“共享”的特点,凡是在Uber平台上提出申请且符合资格的车主都可成为拼车合作司机,而Uber主要承担公益性拼车服务平台的角色。各行各业的人都有机会成为“出租车司机”,这不仅缓解了出租车叫车慢等问题,而且也使乘客获得了不同的乘车体验。Uber的出现逐渐打破了传统出租车行业的格局,凭借其便利性和独特的体验,Uber用户人数迅速增长。卡兰尼克在2015年1月份的一次演讲中提到,在硅谷北端的旧金山市,传统出租车业务一年的营收大约为1.4亿美元。与之相比,Uber的营收却为5亿美元,已是它的3倍多。在旧金山这个局部市场,使用Uber的用户还不到全市总人口的25%, Uber一年的营收增长速度是200%。在纽约、伦敦等城市,Uber载客的人次数每年正在以3~6倍的速度增长[14]

共享的除了车子,还可以有房子。与传统的入住酒店不同,Airbnb给出行的人提供了一个新的住宿选择——住在陌生人的家里。在美国,大量住房实际上处于一种空置的状态。利用Airbnb,房东就可以充分利用这些闲置的资源,与全世界的人分享他们的房间;对于入住的房客来说,他们则能体验到家一样的服务,在独特的地点拥有独特的体验。比如在城堡住一周,在别墅住一个月。再比如去巴黎旅游的游客,可以住在当地人的家里,充分体验当地的风土人情,等等。这种体验正如Airbnb的口号所表达的那样:家在四方(Belong Anywhere)[15]。截至2015年1月份,Airbnb上已经有了100万个住所、2600万房客,房客最多的一晚达到了55万[16]

随着Uber和Airbnb的模式被人们进一步地接受和普及,一种新型的经济模式正在逐渐浮出水面——共享经济。事实上,如果人们将关注点从物质的所有权转移到它的使用权,就会发现,我们的社会存在着太多太多的资源闲置与浪费。于是,通过免费或收费的方式,将资产或服务在个人之间进行共享,就可以更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释放出全新的经济增长模式。借由共享经济,你可以在自己的需求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将闲置的资产(比如汽车、公寓、自行车或Wi-Fi网络)出租给他人。据估计,到2025年,全球共享经济的市场价值将超过3350亿美元。[17]

•1.1.6 社群

社群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人与人的组织方式。随着QQ、微信等即时聊天工具的产生与发展,人与人可以跨越时空的隔阂,相互连接形成一个紧密的团体。于是,人们可以单凭兴趣而连接,而忽略掉许多的世俗因素。每天,这样的社群都会在互联网上诞生,它们有的就是闲聊娱乐,有的却在创造着实体价值,甚至开发出产品。

小米手机是一个利用社群改革传统手机行业的典型例子。2010年4月6日,小米公司创立,估值是2500万美元。2010年年底,小米完成A轮融资,估值变成了2.5亿美元。2014年第三季度,小米成为中国手机销量冠军,世界第三,仅次于三星和苹果!虽然小米手机采用了与三星等大厂商同等规格的高配置,但它的售价却仅有三星同类手机价格的一半。[18]有人给小米算过账,它的售价与成本几乎相等,也就是说小米卖手机并不赚钱。那小米为什么能够获得如此成功呢?

答案是小米的背后有一个产品型社群,是社群的力量促成了小米的成功。2010年,小米从一些手机开发论坛组织了一批手机发烧友,他们日后成为了小米的铁杆粉丝,并与小米共同研发MIUI操作系统。随着这个群体的规模进一步扩大,他们已经不满足于在三星、苹果等手机下刷机运行MIUI系统。在这群粉丝的强烈要求下,小米开始手机的研发工作。在整个过程中,铁杆粉丝都充分地参与了进来。所以,小米手机并不是小米公司设计出来的产品,而是从小米社群中自发生长出来的。小米手机不再是一款冷冰冰的产品,它凝结了数万粉丝的情感。这种产品根本不需要做广告,它的粉丝就会帮助推广。

2003年,一个不起眼的网站“集智俱乐部”在互联网世界诞生了。复杂系统、人工智能、神经网络、多主体模拟,一个个高冷而陌生的学术名词出现在这个朴素的网站上。2008年,这个网站背后的年轻人开始走到线下,组织了大量的公开讲座和读书会,并迅速发展起来。2015年7月,集智俱乐部在南京大学组织了第一届学术会议。会议主办方仅仅在豆瓣、集智俱乐部网站等平台发布了活动消息,但与会现场却异常火爆,让主办方也大吃一惊。集智俱乐部不依附于任何大学或研究院所,是一个没有任何经济盈利的民间学术团体,但它却产生了如此之大的黏性。本书的写作正是集智俱乐部成员采用集体众包的方式完成的,在它的背后是整个集智俱乐部社群的力量。

•1.1.7 人机大战

2016年3月15日,当著名围棋大师李世石投弃最后一颗棋子的时候,全世界共同见证了这一刻——人类丢失了智力王国中的最后一块阵地——围棋,机器大获全胜。

当人们认为计算机在围棋上战胜人类还至少需要10年时间的时候,Google旗下DeepMind公司开发的AlphaGo人工智能围棋程序就已经通过自我学习的方式战胜了人类世界冠军。从此,计算机将在所有棋类比赛中摘取桂冠已然毫无悬念。

自从1956年诞生以来,在经历了近60年时间的“卧薪尝胆”之后,人工智能终于开始厚积薄发了。随着互联网、大数据、高性能计算以及最新的深度学习技术的大范围融合,人工智能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先是Google大脑从大量的YouTube视频中自发学习到了“猫”的画面,后是人工智能自己学会玩各种Atari计算机游戏,再是后来这次令人大跌眼镜的人机大战。所有人都深刻感受到了人工智能的存在与威胁。

于是,一场旷日持久的大讨论开始在全社会范围内展开:人工智能已经来到了我们身边。无论是清洁工、公交车司机,还是医生、律师、大学教授,所有这些人类工作岗位都在面临着被人工智能替代的风险。未来是否会爆发一场由于人类大量失业而引发的人机战争?《终结者》中所描述的场景是否会在现实中出现?我们是否应该警惕人工智能的研究以防止机器的觉醒?面对强大的人工智能,我们真的做好准备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