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氏家族
另外一个在19世纪初期就已经声名显赫的孟河医学家族是马氏家族。他们的起源考证没有费氏家族那么容易,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他们保存下来的家谱很零碎,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探索家族的起源是一件很费力的事情,正如费伯雄所说“虽在少年而老成练达”。根据费氏自己的家谱,马氏家族只是历史进程中的一个谱系,“分散于区镇间,转而经商或从政”。这是委婉的说法,用来描绘出身低微却能够通过技术、手艺和联姻逐步攀升至社会较高层次的家族,这为我们在理解封建帝制末期中国上层医学社会时,提供了一条除费氏家族之外的新途径。
马氏家族最初来自安徽省乡村。他们是回族,其中绝大多数成员都是穆斯林。他们是商人,但是也有一些家庭成员转行从医,而且行医成为他们走向富裕和赢得社会地位的主要途径。马氏家族医生以运用草药和矿物药而闻名。费氏家族的一个晚辈指出,这些运用草药和矿物药的知识最早来自于马氏家族的家乡安徽省山林中穷苦农民。排除其中汉族狭隘的爱国主义和家族间的敌对性,这种陈述承认了回族医学在孟河医学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金元时期,很多中东和波斯的外科医疗技术、方剂、药物都被引入汉医学,而回族这样的穆斯林医生在这种转变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图3.9 孟河与大港的沙氏家族家谱(江静波,2000年;沙一鸥,2000年)
图3.10 现在马氏家族在孟河的房屋(西科·莱昂)
清代,当马氏家族医生经由常州到达孟河时,他们充分利用了这种知识(图3.10)。他们获得了外科专家的赞誉,将自己融入了汉文化。马氏把姓氏从常见的穆斯林姓氏“马”改成了“蒋”。中国的史学家认为这种姓氏改变发生在明代末期,并没有指出其缘由。当时,一位名为蒋成荣的人通过入赘进入一位姓马的太医院判家庭。在这种婚姻中,通常来自贫寒家庭的女婿住进岳父家中,为了延续没有男性继承人的家族香火而改变姓氏。一般情况下,这种婚姻的目的是为了让新郎归顺到有权有势的岳父宗族一边。而蒋成荣离开了他的居所,却保留了他的姓氏。这就是关于蒋/马姓氏发生的故事。
家谱列出了一位太医蒋尔懋,孟河马氏(为避免不必要的混淆,下文中均称“蒋”为“马”)都是他的后人。该家族在所有的正式事务中用“蒋”姓,只有在他们强调医术时才用“马”姓。在家族中流传着这样一句格言,建议家族成员“悬壶以蒋则问者阒寂,以马则就诊者踵相接”。
在19世纪早期的几年,至少有三位属于蒋尔懋第四代后人的医生以“马”姓在孟河行医。其中最著名的一位是马省三(1780─1850)。显而易见,他的名字源自一个典故,表明他的患者希望其获得学者地位的愿望,从那以后,马氏家族开始拥有达成这个目标的方法和途径。马省三被誉为治疗疮疡和外伤的专家。然而,现存仅有的关于马省三医疗风格的医案显示他同样精于治疗内科疾病,被尊为儒医。关于另外两位医生马荷安和马坦庵,我们只知道他们的名字,其他知之甚少。通常认为这3位医者不是亲兄弟就是堂兄弟(表3.11)。
马荷安的行医技术、仁慈的品德和作为一位善士的生活被当地地方志所称颂。1834年,马省三帮助重建一所当地的孤儿院,并担任这所孤儿院的理事和总管,他也被列入公报加以赞扬。这些事件都表明,当时马氏家族已经像费氏家族一样属于孟河的主导性家族,他们成功地为自己树立了既是世医又是儒医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