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 母
概 说
知母首载于《本经》,为百合科植物知母的根茎,以条粗、质地坚实、断面黄白色者为佳。生用或盐水炙用,盐知母长于泻肾火。
性能特点
知母味苦,不及黄芩,更不及黄连;知母味甘,不及甘草。其性寒,亦不及芩连。本品上能清肺润肺、中能清胃、下能清泻虚火,故归肺、胃、肾经。
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说:“知母原不甚寒,亦不甚苦,尝以之与黄芩等分并用,即分毫不觉凉热,其性非大寒可知。又以知母一两加甘草二钱煮饮之,即甘胜于苦,其味非大苦可知。”
功效应用
1.清热泻火:知母味苦甘而性寒,有与石膏相似的清热泻火之功,其清热之力不及石膏,但最常与石膏配伍应用,白虎汤即为二者配伍的代表方。具体的临床应用可参考石膏。
2.养阴生津:虽然知母同石膏均能清热泻火,但知母还具有一定的养阴作用,不仅能够治疗实热证,对于阴虚导致的虚热证,也可以应用。
(1)用于阴虚发热、骨蒸潮热。根据中医理论,味咸者入肾,盐知母则偏于入肾以达滋阴退热之功,最常与黄柏同用,二者配伍是治疗阴虚发热、骨蒸潮热的常用药对,再配伍到六味地黄丸当中,即成知柏地黄丸,是临床常用中成药。
(2)取其养阴之功,用于治疗阴虚燥咳、阴虚消渴等。治疗阴虚燥咳,可与润肺之品川贝母同用,即二母散。《本经》载知母“主消渴热中”,治疗阴虚消渴,则可与葛根、五味子、天花粉等同用,即玉液汤。药理研究发现,知母所含知母聚糖具有降血糖作用,对于阴虚消渴者,比较对证。
总之,知母不仅能够清热泻火,治疗实火证,而且具有养阴退热之功,治疗阴虚发热也是常用药。所以,知母退热,虚实均宜。
此外,知母具有镇静作用,可用于虚劳失眠者,如《金匮要略》之酸枣仁汤即配用了本品。
用法用量
煎服,6~20g,大剂量有时用至30g。
使用注意
知母性寒,易伤脾胃,脾虚便溏者不宜用。如果应用石膏、知母等寒性药量大时,可配伍甘草、粳米等药以和中健脾,防止寒凉伤胃。甚至还可以配伍干姜以温中暖胃。
临床经验
胡建华经验:知母不仅能清热,还有非常好的镇静作用,这是我从前人的经验和自己的临床体会得出的认识。试举张仲景的方剂为例:酸枣仁汤用酸枣仁合知母治疗虚烦不得眠,取其滋阴养心安神;白虎汤用石膏合知母治疗发热、汗出、烦渴引饮,用以清胃泻火除烦;百合知母汤治疗百合病“如有神灵”,用以养阴清热镇静;桂枝芍药知母汤在祛风化湿通络药中配以知母,治疗“诸肢节疼痛”,以加强镇痛作用等等。我在临床上治疗精神分裂症、狂躁不宁、毁物伤人、头痛不寐,常用甘麦大枣汤加生铁落、石菖蒲、远志、生天南星等,并重用知母、大黄以养心开窍,清火宁神,可获一定的疗效。治疗关节炎肢节疼痛、得温痛减、口干咽燥,常用桂枝、川芎、赤芍、白芍、知母、生地黄等寒温并投,确有较好效果。此外,在治疗神经官能症、三叉神经痛等病时,见失眠、恐惧、头痛、烦躁之症,均可结合辨证施治,采用知母治之。(《长江医话》)
范富权经验:知母治小便失禁。曾某,男性,年逾古稀,向来每食必用辛辣,虽饮汤亦必加入,方能快意。某年患小便不能制约,滴沥而下,脉浮洪数,经多医治疗,均认为高年肾虚,用附桂八味、知柏八味等药,无一收效。当初发病时,范氏曾为之诊脉,曰:曾老脉象为火盛有类白虎证。范氏时未医,以其高年未敢为之处方。后经他医,治疗两月,仍未见效,行睡小便自流出,以小铁罐藏之裤头,颇以为苦。后偶与某刘老医师研究此症,主用独味知母三钱与服,即夜小便通畅,二三服而愈。
田阳县一男病者,坐下方欲按脉,彼即云小便急,快步而行,回来始为之诊脉。据云小便点滴,行坐一急即出,医治已经3年,屡服补肾药未效。范氏诊其脉弦数,诊断为肾火亢盛。为之处方,独用知母五钱为剂,翌日来诊云,小便已正常,仍按前法,再服两剂痊愈。
按:知母乃肺胃肾三经之药,功能泻肺滋肾,盖肺为水之上源,上源清则下流自洁,滋肾水而火亢自平矣。(《中医医案医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