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证本草讲读:一位二十年临床工作者的中药学讲稿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羌 活

概 说

羌活首载于《本经》,为伞形科植物羌活或宽叶羌活的根茎及根,生用。羌,古地名,主要分布在甘肃、青海、四川一带。“以羌中来者为良,故有羌活……诸名”(《本草纲目》),可见,本品因产地而得名。

羌活之名虽然首见于《本经》,但在该书中羌活是独活之别名,直至南北朝时期陶弘景著《本草经集注》,才开始注意到二者的不同,该书记载:“此州郡县并是羌地,羌活形细而多节,软润,气息极猛烈。出益州北部、西川为独活,色微白,形虚大,为用亦相似,而小不如,其一茎独上,不为风摇,故名独活。”也就是说,羌活主产地为羌地,即甘肃一带,药材细软油润而多节,气味浓郁。独活则主产于四川,色泽较浅,松软肥大,气味较弱,植株单生。这与今天的认识相同,可见,是陶弘景首次将二者区别开来。

虽然二者的植株外形有着显著的不同,但二者的疗效却相似,均能祛风散寒,祛湿止痛,解表。所以,后世大多强调二者在功效方面的不同。其实,二者除以上功效外,再也没有其他的功效,只是在以上功效上有所偏重而已。二者相比,羌活偏于走表、走上,对于表证明显或风湿偏上者多用之;独活偏于走里、走下,对于风寒湿痹或风寒湿痹之病位偏下者多用之。实际临床运用中,无论是外感风寒湿表证,还是风湿痹痛,二者均为常用之品,常在一起使用。

性能特点

羌活含挥发油,气味芳香,辛香之气明显,性温,故能发散风寒,又兼苦味,燥性明显,所以,本品能够祛风散寒燥湿。本品是太阳经头痛的引经药,故归膀胱;云其归肾经,似乎与功效没有直接联系。

功效应用

羌活既能祛风散寒除湿,又能止痛,所治病证基本上属于风寒湿邪为患者。具体应用表现在两个方面:

1.用于治疗风寒湿邪侵袭人体所致的感冒等表证,这是羌活最常用的一个方面,也就是治疗风寒湿感冒。其中,湿邪为患是应用羌活的重要指征,湿邪侵犯人体的一个重要临床表现是头重如裹或身体困重。但临床实际应用时,只要属于风寒感冒就可以配伍应用,不必拘于湿邪。九味羌活汤、羌活胜湿汤二方均是治疗风寒湿邪感冒的常用方剂,而荆防败毒散是治疗风寒感冒的效方,以上三方均含羌活。现在中医临床上,治疗风寒感冒的方剂中,不管是应用成方,还是自拟方,羌活的应用机率是比较高的。

此外,本品擅长止痛,用于治疗头痛,以偏于后头痛者,常选用之。因本品归膀胱经,枕部是膀胱经的循行之地,故中医把羌活列为太阳经头痛的引经药。所以,除头重身重外,后头痛也是应用羌活的一个指征。

2.用于治疗风湿痹痛。由于羌活能祛风散寒除湿止痛,可治疗风寒湿痹。与独活相比,羌活所治痹痛以上半身肢节疼痛者尤为适宜。不过,临床所见,治疗风湿痹痛时,不管是上半身,还是下半身,以羌活、独活合用者最为常见。

药理研究发现,羌活所含挥发油不仅能够兴奋汗腺而呈现解热作用,亦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这为本品治疗头痛及关节痛提供了药理依据。

不管是治疗风湿外感,还是治疗风湿痹痛,羌活制剂要温服,最好热服,喝药后盖被发汗,得汗后疼痛往往即刻减轻,取效比较迅速。

羌活属风药,其性燥,风性善动,长于升散,故李东垣所创升阳益胃汤,在人参、黄芪、白术、炙甘草等补脾益气的基础上,配伍羌活、独活、防风等风药,既能除湿、升脾阳,也能够促进补气药的补益之功,临床实用价值极大,可惜现在中医临床并不重视。

用法用量

多煎服,剂量在5~20g之间。10g左右的剂量最常用,治疗感冒也是10g左右最为合适,但用于关节痛,用量宜大,有用至30g者。

使用注意

用量过多,易致呕吐,故脾胃虚弱者不宜用;羌活性能温燥,易伤阴耗血,故阴虚血亏者慎用。

临床经验

业师李少川教授辨治癫痫,每用羌活,其用意有以下几个方面:①癫痫病位在脑,羌活归经膀胱,十二经脉中唯足太阳膀胱经“入颅络脑”,羌活透颅可引诸药直达病所。②羌活辛温,并能条达肢体、通利血脉,因而对癫痫之发作性肢体强直、抽搐诸症亦有针对性治疗作用。同时,小儿癫痫的病机多责之于脾虚痰阻,由于脾虚则土不生金,肺虚则卫外不固而易患感冒,患儿感冒往往诱发癫痫或使症状加重。业师常以羌活、川芎疏利血脉、固护太阳,配合健脾扶正、豁痰息风诸药,既可治痛,又可防御外邪。

吾师治疗癫痫应用羌活,用量一般为3~5g,且常与川芎配伍。若兼感风邪,羌活用量加至6~9g。若症属癫痫大发作者,常配合石菖蒲、茯苓、半夏、天麻、生铁落等;失神小发作,常配合葛根、党参、白芍、半夏、石菖蒲等;精神运动性癫痫,常配合青礞石、石菖蒲、磁石、半夏、沉香等;头痛性癫痫,常配合菊花、苦丁茶、半夏、天麻、黄芩等。若阴虚风动则少用羌活。[李新民.羌活用治癫痫.中医杂志,1999,40(9):518]

羌活,历来归属于解表药或祛风湿药,具有祛风解表、搜风胜湿之功。笔者据其风药性燥能胜湿,性动能升发的特点,运用于食伤脾胃、湿困中焦、气滞肝脾等脾胃病中,虽非主药,但在某些证型的脾胃疾病中加入羌活,常可取得事半功倍之功。[曹顺明.羌活是治疗脾胃病的良药.中医杂志,1999,40(10):581]

久泻以脾虚湿胜为基本病机,《素问·风论》有“久风入中,则为肠风飧泄”的记载。羌活、白芷均属祛风药,风药多燥,脾又喜燥而恶湿,脾宜升则健,故风药能使脾阳升,湿浊运,阳升湿化则脾土健旺,也有助祛湿之功,即《内经》所云“风能胜湿”。现代药理证实,多数祛风药有抗炎、抗菌(肠道杆菌为主),及兴奋迷走神经,调节肠管蠕动与分泌作用,从而改善消化、吸收功能,缓解肠鸣、泄泻等症。白芷散风燥湿,生肌止痛排脓,李东垣指出羌活“若补脾胃,非此引用不能行”,“川白芷气性芳香,能通窍,止久泻,并为疮疡常用药”。故两药伍用,对肠鸣久泻不愈有独特疗效。[高天辉.羌活治肠鸣久泻效佳.中医杂志,1999,40(10):5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