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名医时方一剂起疴录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地黄饮

别名:地黄饮子。

药物组成:熟干地黄一两(焙),巴戟天一两(去心),山茱萸一两(炒),肉苁蓉一两(酒浸,切,焙),附子一两(炮裂,去皮脐),石斛一两(去根),五味子一两(炒),肉桂一两(去粗皮),白茯苓一两(去黑皮),麦门冬半两(去心,焙),远志半两(去心),石菖蒲半两。

主治:喑痱证。舌强不能言,足废不能用;及产后麻瞀。中风肾虚者。

制备方法:上锉,如麻豆大。

用法用量:每服三钱匕,水一盏,加生姜三片,大枣两枚(擘破),同煎,去滓,食前温服。

用药禁忌:风气甚而有火多痰者忌服。

备注:地黄饮子(《黄帝素问宣明论方》卷二)。本方改为丸剂,名“地黄丸”(见《饲鹤亭集方》)。《黄帝素问宣明论方》地黄饮子加薄荷同煎,不拘时候服。

处方来源:《圣济总录》卷五十一。

1.喑痱(蔡友敬医案)

杨某,女,28岁。初诊:1974年03月08日。

主诉(家属代诉):患者于一周前突然神志不清,失语,大小便失禁,右侧肢体无力、活动受限,口眼向左歪斜,舌强不能外展,但无呕吐、恶寒发热、抽搐。曾到某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求诊,断为癔病。予针灸治疗,病情未见改善,且更加剧,故来求治。入院后经各方面检查,西医诊断为病毒性脑炎后遗症,曾用青霉素、地塞米松、加兰他敏、维生素B12等治疗无效,再用中药安宫牛黄丸、清心牛黄丸、至宝丹等内服亦无效用,乃请蔡老会诊。

诊查:刻诊患者精神失常,似笑非笑,似哭非哭,舌喑不语,右侧上下肢偏瘫,大小便失禁,喉间有痰声。舌质红,苔黄,脉沉细数。

辨证:此为肾阴肾阳俱虚,痰浊蒙蔽清窍,气血不能流通,四肢痿废不用。

治法:用补肾益精,袪痰开窍之法。

处方:石菖蒲4.5g,金石斛10g,川桂枝4.5g,熟附子3g,大熟地15g,大麦冬10g,北五味10g,肉苁蓉10g,巴戟天10g,远志肉6g,陈胆星10g,云茯苓10g。

二诊:3月9日。服药1剂,痰鸣音显著减少,余症同前。舌质红,苔黄,脉沉细。上方熟附子改4.5g,继服2剂。

三诊:3月11日。精神比较安定,似笑非笑已减,喉间痰声已除,其他症状如前。舌质红,脉沉细。肾阴阳俱虚未复,但痰浊蒙蔽渐开,仍拟补肾益精,开窍通络之法。

处方:石菖蒲4.5g,川郁金10g,远志肉6g,川桂枝4.5g,熟附子6g,巴戟天10g,大熟地15g,京赤芍10g,桃仁泥4.5g,肉苁蓉10g,大麦冬10g,云茯苓10g。

四诊:3月13日。服药2剂,神志较清,舌喑已除,能言但不清楚,呼之能应,大小便已知觉,四肢仍痿废不用。舌质较红,脉沉细,药既应手,仍拟前法。上方桃仁改10g,桂枝改6g,加杜红花10g,继服4剂。

五诊:3月17日。神志已清,语言清楚,但尚有謇涩之状,大小便已能唤人帮助,四肢不能举动。舌质红,脉沉细。再拟原法。嘱服原方药5剂。

六诊:3月22日。语言自如,有不自觉喜笑,上肢已能上举活动,有人扶持则能起坐。(《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华(一)》)

2.喑证(薛己医案)

一膏粱之人,素不惧起居,忽失音不语,神思昏愦,痰涎上涌。此肾经虚寒气厥,不能上接清阳之气故也。须用地黄饮子,否则后必啮舌。经曰:少阴气至则啮舌,少阳气至则啮颊。不信,仍用风药,后果啮舌,急用前汤而安。(《续名医类案·喑》卷十八)

3.痱证(徐灵胎医案)

新郭沈又高,续娶少艾,未免不节。忽患气喘厥逆,语涩神昏,手足不举。医者以中风法治之,病益甚。余诊之曰:此《内经》所谓痱证也。少阴虚而精气不续,与大概偏中风、中风、痰厥、风厥等病,绝不相类。刘河间所立地黄饮子,正为此而设,何医者反忌之耶?一剂而喘逆定,神气清,声音出,四肢震动,三剂而病除八九,调以养精益气之品而愈。余所见类中而宜温补者,止此一人。识之以见余并非禁用补药,但必对证乃可施治耳。(《清代名医医话精华·徐灵胎医话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