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慢性咽炎
慢性咽炎为咽部黏膜、黏膜下淋巴组织的慢性炎症。部分患者常常反复发作,时轻时重,缠绵难愈。临床大多表现为咽干、刺痒,或咽部异物感、痰多感,常因精神忧虑而使病情加重。中医学亦有很多与慢性咽炎相似或类同的记述,如“咽干”“嗌干”“喉中梗阻”“梅核气”等。治疗上,理气法与化痰、利咽、养阴、清热同为重要。
1.理气法治疗慢性咽炎
案例1
刘某,女,42岁。2001年4月12日初诊。
患慢性咽炎1年余。诊察所见:咽中不适,似有痰阻,咳之不出,咽之不下,胸膈满闷,常喜太息,舌苔白腻,脉弦滑。每因情志不畅而使病情加重。
辨证:痰气交阻。
治法:理气解郁,化痰利咽。
处方:半夏10g,厚朴15g,茯苓15g,紫苏10g,生姜5g,木香15g,枳壳15g,香附15g,陈皮15g,射干10g,木蝴蝶5g,板蓝根15g,山豆根15g,甘草5g。每日1剂,水煎服。
上方10剂后,症状全部消失,为巩固疗效,又进5剂,1年后随访,未见复发。
案例2
王某,女,58岁。2001年8月23日初诊。
患慢性咽炎近3年。察之,咽干口燥,胸胁满闷,精神抑郁,常喜太息,舌干少津,脉弦细。
辨证:气郁津乏。
治法:理气解郁,滋阴润燥。
处方:柴胡10g,陈皮15g,枳壳15g,香附15g,木香15g,沙参15g,麦冬15g,天花粉15g,胖大海5g,乌梅10g,射干10g,木蝴蝶5g,山豆根10g,甘草10g。每日1剂,水煎服。
10剂后症状大减,又进10剂后诸症均无,随访1年,未见复发。
按语:肝气郁结,枢机不利,从而影响津液的化生和输布,致使津液不得上承,故而口干咽燥,胸胁满闷,精神抑郁,常善太息,宜柴胡疏肝散合沙参麦冬汤加减出入,从而达到理气解郁、滋阴润燥之效,津液输布复常,则气顺痰消。
〔宿建军,理气法在治疗慢性咽炎中的应用.内蒙古中医药,2006,25(2):14〕
2.疏肝养血法治疗慢性梅核气
李某,女,37岁。2007年10月8日初诊。
咽部不适3个月。3个月前与人发生争吵后自觉咽部有物堵塞,吞之不下,咳吐不出,时感喉中气逆、恶心,经服用抗生素、清利咽喉药物均不见效,怀疑患了不治之症,精神恍惚,夜不能寐。舌质淡,舌苔黄腻,脉象弦细。检查:咽部无充血。
西医诊断:慢性咽炎。
中医诊断:梅核气。
辨证分析:肝属木,性喜条达,为藏血之脏,肝体阴而用阳,若情志不遂则肝失条达,郁结久羁则易伤阴血,肝失柔和;肝郁抑脾,运化失常,聚湿成痰,痰气互结于咽部,而发为“梅核气”。症见咽部有物堵塞,吞之不下,咳吐不出。脉象弦细为肝阴不足之象。
治法:疏肝解郁,理气化痰。
处方:丹栀逍遥散加减:柴胡10g,当归10g,白芍10g,茯苓10g,牡丹皮12g,焦山栀10g,白术10g,木香10g,郁金10g,夏枯草15g,玄参30g,甘草6g,浙贝母10g。7剂,水煎服。
二诊:患者服药后咽部有物堵塞感减轻,但感胃部不适,考虑夏枯草苦寒败胃,上方减夏枯草为6g,继进14剂。
按语:丹栀逍遥散出自《证治准绳》,是治肝郁血虚血热的常用方。用其加减治疗“梅核气”效果突出。“梅核气”的发生多与七情郁结、气机不利有关,与肝的关系尤为密切,若只着眼于局部气郁痰结之标,而忽略病变之本,则治疗多难收到满意的效果。中医认为,肝属木,性喜条达,为藏血之脏,肝体阴而用阳,若情志不遂则肝失条达之性,而郁结久羁则易伤阴血,肝失柔和;肝郁抑脾,运化失常,聚湿成痰,痰气互结于咽部,而发为“梅核气”,故肝郁脾虚是“梅核气”之本,痰气郁结是其标。治宜疏肝养血、补肝阴以和肝用治其本,理气化痰治其标。丹栀逍遥散中柴胡、香附、木香疏肝解郁,发其郁滞之气;当归、白芍柔养肝血;玄参、夏枯草清热利咽散结;白术、茯苓健脾燥湿以绝生痰之源;牡丹皮、栀子清热凉血;浙贝母解郁消痰散结。采用本方可使肝体得和,肝血得养,气舒痰化结散。为标本兼顾之剂,故疗效速而满意。
〔方松春,黄素英.海上名医医案心悟.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
编者按:慢性咽炎是临床常见病,此病一般病程较长,且反复发作,常因精神抑郁而使症状加重。中医学认为,肝主疏泄,尤其体现在情志方面,肝喜条达而恶抑郁,肝气郁结,可导致痰气交阻、郁热伤津、气郁津乏。大多患者的发病与情志郁闷有关,故理气法在慢性咽炎治疗中尤其值得重视。
因此,在辨证选方时,针对气机失调者应以理气为主。同时,其他证候也可能伴有气机的异常,所以也需要配合理气药物,可以使疗效得到进一步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