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热1(白细胞减少状态)
张某,男,成年,工人,初诊。患者先病发热头痛,经西医检查体温38.9℃,白细胞每立方毫米3200个,诊断为病毒性感冒,即服用病毒灵、复方阿司匹林,并注射201、黄连素等药物。7天后体温开始下降,但自觉午后潮热,查体温37.5℃左右,白细胞下降为每立方毫米3000个,再用以上药物则效果不显。潮热持续不退,迁延一个月余,渐至四肢委软无力,口渴少津,头部昏痛,身腰疼痛,不思饮食,睡眠甚差,小便少黄。再去医院检查血液,白细胞下降为每立方毫米2300个,患者思想异常紧张,经人介绍来我处就诊。诊得脉象浮濡而数,舌质干红少津,舌心有黄腻苔。就其症状分析,头疼身痛,为表邪未解之症;不思饮食,小便黄少,舌苔黄腻为湿郁化热之象;舌质干红,口渴少津,睡眠甚差,头部昏晕,又为热甚伤阴;阴津耗伤,筋脉失养,故腰部疼痛,渐至四肢萎弱。综合诸症分析,应为风湿热三者合邪伤阴之候。其午后潮热,为湿热与阴虚两者兼而有之,故潮热持续不退。其脉象浮濡而数,亦符合阴虚兼夹风湿热之证。此种证型,甚少成方可据,因补阴则恐滋腻,渗湿又虑损阴,发表则恐耗液,清热又虑生湿,矛盾错综复杂,甚难处理,而此种情况临床上又较为常见。余以往曾摸索再三,在祛风、除湿、清热、养阴药中反复推敲,选用祛风而不峻、渗湿而不燥、清热而不寒、养阴而不腻的药物,运用于此类病证,往往取得良好疗效。今仍本此意,选用防风、淡豆豉、银花以撤其表,其中淡豆豉兼能除湿,银花兼能清热。用茯苓、桑枝以除湿而不损阴,其中茯苓兼能补助脾胃,桑枝兼能强健筋骨。用芦根、连翘以清热,其中芦根兼能除湿,连翘兼能走表。用麦冬、玄参、花粉、山药、甘草以补阴助气,其中麦冬、玄参养阴而不腻,花粉兼能除湿热,山药、甘草能补益胃气。处方如下:
防风9克,淡豆豉9克,芦根9克,花粉12克,茯苓9克,银花9克,连翘9克,桑枝30克,麦冬9克,玄参9克,山药12克,甘草3克。
4剂。
二诊。服药后全身似微有汗,3剂后潮热即退,体温基本恢复正常。经医院检查血液,白细胞已上升为每立方毫米3150个。舌上黄腻苔渐退,诸症亦稍减。但仍感头昏,四肢乏力,口干少津,睡眠不好,饮食尚未恢复。此热病伤阴之后遗现象,当以养阴益胃为主,兼顾清热除湿。
玄参9克,麦冬9克,莲米12克,山药12克,知母9克,百合12克,花粉12克,石斛9克,生谷芽12克,芡实12克,银花9克,茯苓9克,甘草3克。
4剂。
三诊。服上方4剂后,诸症续减,未见潮热现象,以后即停药数日。近来又觉头昏严重,四肢乏力、口干腰痛、饮食欠佳、睡觉不稳等症有所增加。经医院检查血液,白细胞又下降至每立方毫米2700个。此阴精未复,突然停药,治病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之故。再本前法,重在养阴益胃。
石斛9克,玄参9克,麦冬9克,花粉12克,葛根9克,芡实12克,莲米12克,百合12克,女贞子12克,钩藤9克,牡蛎12克,甘草3克。
4剂。
四诊。续服上方5剂,头昏症状基本消失,腰痛亦缓解,四肢已觉有力,未见潮热现象,饮食亦稍有改善。7天后检查血液,白细胞增至每立方毫米4300个。目前尚感睡眠不好,腰部微痛。再予养育肾阴以增强体质,用六味地黄丸合二至丸加减调理。
生地黄9克,丹皮9克,茯苓9克,泽泻9克,山药12克,菟丝子12克,花粉12克,麦冬9克,石斛9克,牡蛎12克,女贞子12克,旱莲草12克。
4剂。
患者服上方4剂后,身体即基本康复。随访4个月,他已正常工作,未曾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