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 嗽
一、寒湿凝滞,水泛为痰咳嗽
陈某,男,48岁,1963年11月23日初诊。动则咳嗽上气,受凉最易引发。近来常咳嗽气逆,咽喉不利,觉痰阻塞,咳出后爽快,痰色灰黑,周身肌肉酸痛。舌苔薄白,口不渴,二便如常,体冷畏寒,面色黄而暗滞,口唇瘀紫。脉象沉细,两尺微弱。证属寒湿凝滞,水泛为痰,用温阳行水、降气祛痰法。
桂木6克,白芥子6克,细辛3克,茯苓9克,白术9克,苏子9克,杏仁9克,厚朴9克,法半夏9克,瓜蒌18克,陈皮9克,炙甘草3克。
12月21日二诊。服上方12剂,咳嗽已止,且无气紧现象,二便饮食均正常。咳痰较爽,痰色仍带灰黑,下肢肌肉仍觉酸痛。舌质薄白,舌质淡红,脉象沉细而缓,再以前方加减。
桂木6克,白芥子6克,细辛3克,茯苓9克,白术9克,苏子霜9克,杏仁6克,厚朴9克,法半夏9克,广陈皮9克,杜仲9克,独活6克,桑寄生6克,炙甘草3克。
4剂。
按:本例体冷畏寒,面色黄暗,口不渴,舌苔薄白,脉象沉细等,均为寒湿现症。寒湿郁于肌表,则周身肌肉酸痛。寒湿凝聚于肺中,不但使气道与咽喉不利,且使水泛为痰。气道不利与寒痰相结合,则使咳嗽频发。如遇外感,则肺道更为不利,而咳嗽亦更加剧烈。《金匮要略》曰“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故用桂木、白芥子、细辛以温阳解表,用茯苓、白术、独活、桑寄生燥湿行水,用苏子、杏仁、厚朴以降肺下气,用法半夏、瓜蒌、陈皮行气祛痰。因其尺弱肾虚,故用杜仲以补肾气。
二、肝阴不足,肝热冲肺咳嗽
毕某,女,29岁,1959年9月29日初诊。近十年来患胸痛,骤发骤止,咳嗽痰中带血,常感头眩晕,心累心悸,食欲欠佳。经医院检查,证明无结核,诊为心绞痛及支气管扩张。诊得脉象弦细,舌质红,苔薄少津。此为肝阴不足,肝热冲肺,肺失清肃,气逆络伤,以致咳血。肝脉贯膈络肺还循胃口,不仅有关食欲,且与胸痛亦有关联。治当滋肝潜阳,兼肃肺气。
玉竹9克,花粉9克,瓜壳9克,天冬9克,石决明9克,牡蛎9克,女贞子9克,菊花9克,石斛9克,夜交藤9克,丹皮6克,甘草3克。
3剂。
10月23日二诊。续服上方后,诸症消失,胃纳渐增。惟目眩未减,脉象依然弦细。此木郁未达,肝阴尚属不足,仍本前法。
刺蒺藜9克,玉竹9克,瓜壳9克,石决明9克,牡蛎9克,女贞子9克,枯黄芩9克,白芍9克,当归9克,枳壳9克,石斛9克,丹皮6克,谷芽15克,甘草3克。
4剂。
服上方数剂后,诸症即基本上得到控制。
按:本例头眩心悸,脉象弦细,舌红少津,为肝阴不足现症。肝阴不足,则阳亢化火,肝热冲肺发为咳嗽。胸痛食少,为肝脉所过部位发病。故用玉竹、女贞子、石斛、当归、白芍等以涵养肝阴。用石决明、牡蛎、菊花、夜交藤等以平肝潜阳,用刺蒺藜、丹皮疏肝以解郁火,用花粉、天冬、瓜壳、枳壳、枯黄芩以清肃肺气,并稍加谷芽以健胃。使阴平阳秘,肺得清肃,诸症即解。
三、肺气不降,痰郁化热咳嗽
刘某,男,18岁。服驱血吸虫药西药后,出现咳嗽、呼吸困难、四肢无力等反应。前医认为气血虚弱,给予大补气血,反致呼吸更加无力,咳嗽气涌,痰质浓稠,脉象浮数,右脉更甚。此肺气不降,痰郁化热之征。治当降肺祛痰,用苏子降气汤、泻白散、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
苏子9克,法半夏9克,化橘红9克,茯苓9克,桑白皮12克,大枣3枚,杏仁9克,地骨皮12克,枯黄芩9克,葶苈子6克,竹茹9克。
3剂。
服上方3剂后,咳嗽即止,诸症亦缓解。
按:本例先因肺气不降,误服补药,以致肺气更加壅遏,使水液不得敷布,聚液成痰,痰郁化热,出现上述症状。故用苏子、杏仁、桑白皮、地骨皮、葶苈子、大枣以降肺泻肺,用法半夏、化橘红、茯苓、枯黄芩、竹茹以清热化痰。使肺气通畅,诸症即消。
四、心肺阴亏,肺热气逆咳嗽(肺气肿,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马某,男,成年,1970年11月5日初诊。素患咳嗽气紧,咳吐稠痰,心累头昏,喉中干痒。经西医检查,确诊为肺气肿兼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诊得脉象浮弦,舌质干,微黄苔。此为心肺阴亏,阳亢动火,肺热气逆之证。治宜以养心肺阴分为主,佐以泻火降肺。
生地黄9克,知母9克,百合12克,麦冬9克,玉竹12克,白芍12克,女贞子12克,紫菀9克,百部9克,白前9克,地骨皮12克,桑白皮12克,甘草3克。
6剂。
12月9日二诊。服上方30剂后,咳嗽大减,诸症亦缓解。但消化欠佳,大便微溏,口微干,舌苔微黄,上方中加益胃之品。
桑白皮12克,地骨皮12克,白芍12克,山药12克,百合12克,谷芽12克,法半夏9克,竹茹9克,紫菀9克,白前9克,鸡内金6克,炙甘草3克。
4剂。
1971年1月8日三诊。服上方4剂后,消化转好。以后仍服初诊时的药方,咳嗽基本控制,诸症更见好转。
近来感冒,咳嗽又发,痰多,流鼻涕,口发干,于育阴方中稍加开提宣肺之品。
丹参9克,知母9克,百合12克,桔梗6克,瓜壳9克,苏子9克,白芍9克,竹茹12克,百部9克,朱麦冬9克,玄参9克,白前9克,炙枇杷叶9克,薄荷6克,炙甘草3克。
3剂。
服上方3剂后,感冒即解,咳嗽亦停止。以后又续服二诊时药方加减,以巩固疗效。
按:本例心累头昏,为心阴不足,心阳上亢现症。咳嗽气紧,喉中干痒,脉象浮弦,为肺阴不足现症。阴虚生内热,故出现咳吐稠痰、舌质干黄等病状。故用生地黄、百合、麦冬、玉竹、白芍、女贞子、玄参等以养心肺阴分,用桑白皮、地骨皮、知母、苏子等以清肺降气,用紫菀、白前、百部、法半夏、竹茹等以止咳化痰。二诊时,出现消化不良,因其素禀阴亏,故仅用山药、谷芽、鸡内金等益胃药使其不伤阴分。三诊时,突患感冒,因其阴亏不堪发汗,故仅用桔梗、瓜壳、炙枇杷叶、薄荷等清宣开提之品而奏效。总之,阴分不足的患者,又患其他病证时,应处处照顾其阴分,如重竭其阴,则病难速愈。
五、肺肾阴亏咳嗽
王某,男,成年,1970年12月4日初诊。咳嗽有痰,睡眠不好,遗精盗汗,大便秘结。诊得脉象浮大,舌干红无苔。此肺肾阴亏之候,以养肺肾阴分兼以安神为法,麦味地黄丸加减。
熟地黄9克,丹皮9克,菟丝子12克,山药12克,茯苓9克,麦冬9克,五味子6克,竹茹12克,白芍9克,牡蛎12克,肉苁蓉9克,柏子仁9克,法半夏9克。
6剂。
服上方6剂后,咳嗽大减,余症亦有好转。以后嘱其续服,而收到了较为满意的疗效。
按:本例遗精、盗汗、失眠为肾阴不足。肾病及肺,伤及肺阴,发为咳嗽。肺合大肠,液枯肠燥,致大便秘结。脉象浮大,舌干红无苔,亦与阴亏症状相符。故用麦味地黄丸加牡蛎、白芍、肉苁蓉以养肺肾阴分,用柏子仁、法半夏以安神,用竹茹以豁痰。使阴液得复,病即痊愈。
六、风热夹痰咳嗽
黄某,女,50岁,1970年12月27日初诊。素患痰饮,近感风热,咳嗽有痰,恶寒发热,热多寒少,口干食差,脉象浮数。此风热夹痰,治宜散风清热,养阴健胃,化痰行水。
防风9克,荆芥6克,枯黄芩9克,知母9克,玄参9克,麦冬9克,神曲9克,谷芽12克,法半夏9克,橘红9克,茯苓9克,木通6克,甘草3克。
2剂。
服上方2剂后,即未见咳嗽,诸症亦大减。
按:本例恶寒发热,热多寒少,脉象浮数,口中干燥,为风热所致。风热犯肺,加之素患痰饮,致使肺道更为不利,发为咳嗽吐痰。故用防风、荆芥以驱风,用枯黄芩、知母以清热。因其热甚伤阴,故用谷芽、麦冬以育阴,并用二陈汤加木通以化痰行水,用神曲、谷芽以健胃。由于药症相应,故疗效显著。
七、风热夹毒咳嗽(扁桃腺炎)
魏某,男,8岁,1971年1月5日初诊。突发高烧,咳嗽急剧,咳痰不爽,咽喉两侧红肿疼痛,流鼻血。经西医检查,确诊为扁桃腺炎。诊得脉象浮数,舌质鲜红。此风热夹毒之候,以清解为主。
玄参9克,麦冬9克,百合12克,银花9克,连翘9克,知母9克,板蓝根12克,大青叶9克,桔梗6克,藕节9克,神曲9克,甘草3克。
2剂。
服上方2剂后,热退咳止,咽喉两侧肿消,诸症即痊愈。
按:本例脉浮数,舌鲜红,发烧咳嗽,显系风热症状。因其发病急剧,加之喉侧红肿疼痛,流鼻血,非夹毒不致如此猛烈。故用银花、连翘以清风热,用板蓝根、大青叶以解毒消肿。高烧必致阴伤,故用玄参、麦冬、百合、知母以养阴退热,再加桔梗以祛痰,藕节以止血,神曲以健胃。使风散毒消,热退身和。
八、小结
咳嗽一症,多发在肺。盖肺为娇脏,易虚易实,易寒易热,尤其恶燥。外感六淫,内伤七情,均能使肺道不利而发为咳嗽,大体可分为四端。
1.肺寒 《内经》曰:“形寒饮冷则伤肺,肺伤则咳。”其发于外者或外感风寒,或伤于秋令之寒发为凉燥,其伤于内者为中寒。
2.肺热 伤于春令之风邪者,多为风热。伤于夏令之暑邪者,多为暑热。伤于秋令之燥热者,多为温燥。内伤于五志化火者,多为肺火。湿热之邪,内伤外感则均有之。
3.肺虚 又可分为肺阴虚和肺气虚。
4.肺实 或为停痰,或为积水,或为气郁,或为血瘀,或为痈脓。
以上四种证型,有时交叉出现,如外感风寒内兼水气、阴虚生热之类。
咳嗽症虽多发于肺,但肺为五脏六腑之华盖,主气而朝百脉。五脏六腑之邪,皆能上归于肺,而发为咳嗽。故《内经》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如是则又当辨其各脏之虚实,分别进行审治。诸如肝热冲肺、心火上炎、脾湿生痰、脾虚生痰、脾虚及肺,在肾家则有阴虚火旺、阳虚水泛等,皆能致咳,应在临证时详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