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法方宜论篇第十二
此言五方之地各有高下,气之聚散亦各不同,人生其中嗜欲迥别,是以病异法难执一,杂合而治,各随其宜也。
黄帝问曰:医之治病也,一病而治各不同,皆愈何也?[批]地有高下燥湿之不同,人有贫富勇怯之迥殊,兼所食各有方味,各有嗜好,所处各有寒暖,各有趋避,安得以病出于一,而遂一其治乎?岐伯对曰:地势使然也。故东方之域,天地之所始生也,鱼盐之地,海滨傍水,其民食鱼而嗜咸,皆安其处,美其食。鱼者使人热中,盐者胜血,故其民皆黑色疏理,其病皆为痈疡,其治宜砭石。故砭石者,亦从东方来。疡,音阳。
注:东方气温,为万物所生之始。民居其地者,乐水土之宜,食物产之利,故色黑疏理。凡病见痈疡者,宜以砭石治之。
讲:黄帝问曰:察下适脉,观志与病如此,宜其有是病,必有是治,病一而治无不一也。何吾见夫良医之治病也,本同得一气之病,无稍异焉,而治各有针石、灸焫、毒药、导引、按跷之不同。治不同,宜有愈有不愈也,而竟皆愈焉何也?岐伯对曰:同病异治,而皆愈者,地之气势使然也。故东方之域,其地下,其气温,主春应木,天地之所始生也。产鱼于盐之地,属海之水滨而傍水,其民之所食者鱼,所嗜者咸,皆丰其鱼盐之利而安其处,资其鱼盐之味,而美其食矣。然鱼性温,食之令人热中,盐性凉,食之令人凝血,所以其民之形色皆黑,肉理皆疏。而其为病,亦皆为痈与疡也。以言乎其治,则宜以高氏山之石,为之针而刺之,以去其凝滞之热结也。是砭石之治,惟东方宜之,故砭石者,亦从东方来。
西方者,金玉之域,沙石之处,天地之所收引也。其民陵居而多风,水土刚强,其民不衣而褐荐,华食而脂肥,故邪不能伤其形体,其病生于内,其治宜毒药。故毒药者,亦从西方来。处,去声。
注:西方水土刚强,邪不能伤其外体,多生内损之病,故宜以毒药治之。
讲:西方者,产金玉之域,出沙石之处,其地高其气燥,主秋应金,天地之所收引也。其民依山陵为居宅,而多受其风。其地得金气之肃杀,而水土刚强。其民不布衣帛,而以毛为服,以草为裀褥,食酥酪而形润如脂,体壮多肥,故外邪不能伤其形体,其病多生于内损也。言乎其治,则宜以毒药攻其内,而调其血气之偏也。是毒药之治,惟西方宜之,故毒药者,亦从西方来。
北方者,天地所闭藏之域也,其地高陵居,风寒冰冽,其民乐野处而乳食,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焫,故灸焫者,亦从北方来。藏,平声。藏寒字,音葬。乐,音洛。
注:北方风寒冰冽,故民胀满之症多,因脏寒而生,非用灸焫以收其寒不能治也。焫者,烧也,亦作。
讲:北方者,其地高,其气寒,主冬应水,天地所闭藏之域也。其地作高陵之居,如陶复陶穴然。惟其风气寒冷,水气冰冽,故其民乐于陵居而野处,喜食牛羊之乳食也。不知野处乳食,虽足以御寒,而风寒冰冷,实易于中寒,所以寒中于脏者,中气不化而作满。其病非用灸焫以收其寒不能治也,是灸焫之治,惟北方宜之,故灸焫者,亦从北方来。
南方者,天地所长养,阳之所盛处也,其地下水土弱,雾露之所聚也,其民嗜酸而食胕,故其民皆致理而赤色,其病挛痹,其治宜微针,故九针者,亦从南方来。长,上声。
注:南方气暖,地下水聚土弱,故雾露聚焉。胕,同腐,气热则食物易酸易腐。九针者,针有九形也,南方人尚之。
讲:南方者,主夏应火,而其气热,乃天地所长养之域,而阳气之所盛处也。其地至下,地下则水聚,水聚则土弱,纯水用事,一经热气熏蒸,将见水气之腾而上者,则为雾,凝而下者,则为露,是亦雾露之所聚也。其民感热气而生,喜嗜酸味而食腐熟之物,故其民皆肉理致密,而形色鲜赤。其有病也,多因阳盛汗溢,邪气乘之,而筋燥急。且其地卑下,水气客之,而气不流行,证见筋挛湿痹也。治之宜用微针以取其病,是针为南方所宜也,故九针者,亦从南方来。
中央者,其地平以湿,天地所以生万物也众,其民食杂而不劳,故其病多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故导引按者,亦从中央出也。
注:厥,逆也,寒甚为寒厥,热甚为热厥。其所以寒热交作者,阴阳之气争也。导引运用经气,不使凝滞也。手摩谓之按,足摄谓之,所以揉动经气,使宜宣通也,此治中央之病也。
讲:中央者,其地平,其气湿,主四季而应土,聚天地生成之气,所以化万物也,繁而众,其民食亦纷杂而不事勤劳,故其病多因过食而脾伤。过逸而筋失,加以湿气为殃,发为痿弱厥逆,以致寒热往来之证。治之宜用运行经气之法而导引之,不使血气凝滞,与揉动经气之法。而按跷令其宜通阴阳,是导引按跷者,亦从中央出也。
故圣人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故治所以异而病皆愈者,得病之情,知治之大体也。[批]得病之情,治治之体,故杂合以治,皆得其宜也。
注:圣人杂合万民之病,分东南西北中央五方之风气而治,皆各得其宜,病无不愈者。以其得病之情,知治之大体也。
讲:所以神于医之圣人,杂合众民之病,分为五方之风气以应治,皆各得其所宜。而无有或过也,故同一病也,治所以有异法而皆愈者。皆先得其病之情状,而悉知夫治之大体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