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白内障
(一)中西医病名及诊断要点
1.中西医病名
中医:圆翳内障。
西医:白内障。
2.诊断要点
白内障是随年龄增长而晶状体逐渐浑浊,视力缓慢下降,终致失明的眼病。
①自觉症状:自觉视物模糊,或视近尚明而视远模糊,或眼前可见固定不动的黑影,或视一为二,或可有虹视等。
②眼部检查:视力下降,与病程长短及晶状体混浊部位密切相关。病程越长视力下降越明显,混浊在瞳孔部位视力多有下降。最终视力仅为手动或光感。晶状体可见不同形态、部位、颜色和程度的混浊。在病变早期,用药物散大瞳孔可见晶状体周边呈点状或冰凌状混浊,后渐向中心发展而全混浊。或如“四边皆白,中心一点微黄色”,即古称白翳黄心内障,今之晶状体核混浊,所谓核性白内障。瞳孔展缩正常,正如古称瞳孔“阴看则大,阳看则小”。
③诊断依据:晶状体不同部位、不同形态及不同程度的混浊。
(二)中医分型论治
1.病因病机
肝热上扰,晶状体逐渐混浊;年老体弱,肝肾不足,精血亏损,不能滋养晶状体而混浊;年老脾虚气弱,运化失健,精微输布乏力,不能濡养晶状体而混浊,或水湿内生,上泛晶状体而混浊。
2.治疗
初患圆翳内障者,可用药物治疗,尚能控制或减缓晶状体混浊的发展。晶状体混浊程度较甚或完全混浊者,应行手术治疗。外治法有滴眼药水,如卡他灵、法可林等。中成药治疗有用如复明片、杞菊地黄丸、知柏地黄丸、石斛夜光丸等。还可用针灸治疗。
3.辨证论治
(1)肝热上扰证
症状:视物不清,视力缓降,晶状体混浊,或有眵泪,时有头昏痛,口苦咽干,便结,舌红苔薄黄,脉弦或弦数。
治法:清热平肝,明目退翳。
处方:石决明散加减。
(2)肝肾不足证
症状:视物昏花,视力缓降,晶状体混浊,或头昏耳鸣,少寐健忘,腰酸腿软,口干,舌红苔少,脉细。或见耳鸣耳聋,潮热盗汗,虚烦不寐,口咽干痛,小便黄少,大便秘,舌红少津苔薄黄,脉细弦数。
治法:补益肝肾,清热明目。
处方:杞菊地黄丸加减。
(3)脾气虚弱证
症状:视物模糊,视力缓降,或视近尚明而视远模糊,晶状体混浊,伴面色萎黄,少气懒言,肢体倦怠,舌淡苔白,脉缓弱。
治法:益气健脾,利水渗湿。
处方:四君子汤加减。
(三)常氏用药特色
常老并非眼科专家,但在长期临床中遇到包括白内障在内的诸多难治性病症,善于运用中医理法方药及自身学术特色,创新中医疗法,并获得较好疗效。常老诊治白内障主张从补肝肾、化瘀滞和引经祛风论治。其基本经验方组成:山茱萸、制何首乌、枸杞子、霍山石斛、葛根、蝉蜕、夜明砂、桑叶、菊花、密蒙花、木贼草、决明子、千里光、川芎等。
(四)验案
沈某,女,58岁,长期忧思郁结,肝火偏旺,耗灼肾阴,肝目失养,气滞血瘀,久则形成白内障,经亲戚介绍至省城某医院眼科专家处手术治疗,不料15天后发现开刀之单目失明,乃就诊于常老。诊脉细弦尺弱,舌黯红而干,乃投以上常氏经验方加减,并精神疏导,辅以饮食宜忌。服药2个月后复明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