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天之学:耶稣会士和天文学在中国的传播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西洋历法的改编与杨光先反教案

崇祯年间,在徐光启、李天经等人的组织下,朝廷邀请邓玉函、罗雅谷等人编译《崇祯历书》,但未及颁行,明朝就告灭亡。耶稣会士汤若望在崇祯时应召至京,参与其事。清兵进入北京之后,汤若望向多尔衮进言,希望继续为清廷服务,采用西方天文学,编制《时宪历》。他屡次向清廷上奏,强调西法密合天行,比明代《大统历》更为优越,并通过日食等天象来验证西法之准确。

顺治元年,汤若望对钦天监进行了诸多改革,整顿监规,裁汰冗员,并新制仪器顺治元年七月,汤若望还制新法地平日晷,作为进献清廷的礼物,仪器现存故宫博物院。,试图改变钦天监不好的名声,并请求给予督理钦天监关防一颗。顺治九年,汤若望甚至建议用太史院之旧名来代替钦天监。二年十一月,汤若望上奏,十二月进呈《西洋新法历书》一百卷。此后,他对历书进行了概括和简写,完成新编《新法表异》《历法西传》《新法历引》,在顺治十三年八月上呈皇帝,以便“皇上万几之暇留神披阅”。十四年,朝廷又装潢先后完成的历书共十四套。汤若望对《崇祯历书》作了改编或重写如崇祯年间刊印的《历引》,后来改为《新法历引》,重新改写了欧洲历法的沿革。《西洋新法历书》除顺治二年刊本之外,顺治末年、康熙初年曾多次刊印,笔者所知时间最晚的奏疏为康熙元年。故宫博物院还保存有康熙十三年和十七年刻本,收录南怀仁《灵台仪象志》十四卷、《康熙永年表》三卷。参见朱家溍《〈崇祯历书〉与〈新法历书〉》,《故宫博物院院刊》1980年第4期,第39—41页;潘鼐编《崇祯历书》前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除新增顺治十三年上呈皇帝的三种书之外,还收录《远镜说》《新历晓或》《测食》《学历小辩》《浑天仪说》《几何要法》,后六种都是明末就已刊印或编纂完成的。在汤若望等耶稣会士的苦心经营下,使用了二三百年之久的《大统历》和回回历被排挤出去,《西洋新法历书》从此被清朝官方正式采用。黄一农《汤若望与清初西历之正统化》,载吴嘉丽、叶鸿洒编《新编中国科技史》下册,台北:银禾文化事业公司,1990年,第465—490页。

《西洋新法历书》介绍了第谷的宇宙体系,也包括哥白尼、伽利略、开普勒等人的天文数据;在推算日月五星的视位置等问题时,引入了周日视差和蒙气差的数值改正;介绍了黄道坐标系,引入了明确的地球概念,经、纬度及其有关的测定和计算方法;还传入了球面三角、平面三角的基本公式及相关算表,对清初历算发展有重要影响。汤若望有《奏疏》两卷,记录了顺治元年至康熙元年历法改革的过程与波折。

在顺治初年不长的时间内,汤若望对钦天监进行改革,重用奉教天文学家,从而奠定了在钦天监中的绝对优势,钦天监遂成为天主教的中心。从汤若望执掌钦天监开始到道光六年,传教士始终担任监正。汤若望等奉教天文学家在钦天监排斥异己,又未能协调天主教义和传统文化之冲突,因此遭到一些保守人士和回回天文学家的反击,酿成了影响清代科学发展的历法之争。汤若望所进行的历法改革触动了钦天监部分人员的切身利益,招致回回天文学家和杨光先等人联合,借用种种名目进行反扑,并以经济问题状告奉教天文学家鲍英齐。

顺治十三年,杨光先来到北京;十五年,他见到钉死耶稣之画像,又见历书上有“依西洋新法”五字,于是上书礼部,并专门写了《不得已》一书,对西方天文学和天主教义进行了抨击。此书主要包括《辟邪论》(顺治十六、十七年),对天主教义进行批驳;《正国体呈》(顺治十七年)指出“大国无奉小国正朔之理”,攻击历书上所写“依西洋新法”五字是“暗窃正朔之权以予西洋,而明谓大清奉西洋之正朔也”;《摘谬十论》(顺治十六年)则指责西洋历法的问题;《选择议》则对钦天监选择的顺治帝第四子荣亲王葬期进行了批评。关于康熙“历狱”,参见黄一农《择日之争与康熙历狱》,《清华学报》(新竹)1991年新21卷2期,第247—280页,此文认为择日之争在“历狱”中扮演了最关键的角色。安双成《汤若望案始末》,《历史档案》1992年第3期,第79—87页。杨光先本人不通历法,只知抱残守缺,沿用旧历。他对新法妄加指摘,并说“宁可使中夏无好历法,不可使中夏有西洋人”。

康熙三年,杨光先控告汤若望等私传邪教,阴谋不轨,掀起一场公案,案件十二月在刑部审理,涉及人员主要包括汤若望、安文思(Gabriel de Magalhães,1610—1677)、利类思、南怀仁、李祖白、许之渐、杨光先和钦天监的一些奉教天文学家。四年正月、二月,礼部和康亲王杰书则专门审理汤若望、杨光先和钦天监官员,对杨光先《正国体呈》和《摘谬十论》中所提出的历法诸问题,逐一作了询问。安双成编译《清初西洋传教士满文档案译本》,郑州:大象出版社,2015年。值得注意的是,礼部和刑部就《不得已》中提出的不同问题,分别进行了审讯。三月,清廷下旨,汤若望因效力年久,免死,李祖白、宋可成、宋发、朱光显、刘有泰等五位奉教天文学家立即处斩。上海图书馆徐家汇藏书楼现存李祖白墓碑拓片:“皇清敕赠承德郎钦天监夏官正祖白李公墓”,康熙十一年七月十三日其子李式立。1940年,北京北堂司帐吴德辉神父发现其墓,尸骨俱在,并将拓片寄至徐家汇。承蒙徐锦华先生出示拓片,特致谢意。参与南怀仁《灵台仪象志》编纂的天文生李式或为李祖白之子。之后,从各地押解二十五位传教士到京,七月底之后,又将他们押回广州关押。杨光先成功地削弱了钦天监的天主教势力,后来被任命为钦天监监正。钦天监不用西法,或用大统、或用授时、或用回回诸历,出现了倒退。

南怀仁是继利玛窦、汤若望之后最重要的耶稣会士之一关于南怀仁的系统研究,参见王冰《勤敏之士南怀仁》,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年。,1623年出生在比利时皮特姆(Pittem),曾在鲁汶大学求学,1652—1653年在罗马,接受神学训练,认识了博学的耶稣会士开意吉(Athanasius Kircher,1602—1680)。关于Kircher的汉名及其与中国的关系,参见韩琦《南明使臣卜弥格的中国随从:教徒郑安德肋史事考释》,《清史研究》2018年第1期,第121—126页。1655年,南怀仁请求到中国传教,1657年,与意大利耶稣会士卫匡国(Martino Martini,1614—1661)同行来华,其间在葡萄牙科因布拉(Coimbra)学院教授数学,1658年7月17日到达澳门。1659年,南怀仁在陕西西安府传教,经汤若望推荐,作为天文学家,于1660年2月26日应召至北京,协助汤若望在钦天监工作。1664年反教案后,南怀仁也因此入狱多时。然而,正是南怀仁通过其良好的科学素养,最终证明西法更为精确,使“历狱”得以翻案。钦天监于是仍用西法,采用《时宪历》,奠定了欧洲天文学的钦定地位;杨光先被罢官,耶稣会士又在钦天监处于主导地位。这起反教案是清初政治史、文化史、科学史上的重要事件,直接影响了西方宗教和科学在中国传播的进程。

历法之争在清初反响极大,梅文鼎在《中西算学通》自序中曾道出了当时中学、西学争论双方的情形:

万历中,利氏入中国,始倡几何之学。……读者每难卒业,又奉耶稣为教,与士大夫闻见龃龉。其学者又张皇过甚,无暇深考乎中算之源流,辄以世传浅术,谓古九章尽此,于是薄古法为不足观。而或者株守旧闻,遽斥西人为异学,两家之说遂成隔碍,此亦学者之过也。梅文鼎《绩学堂文钞》卷二,第23页。

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使自己能明断欧洲和传统科学的优劣,平息争论,康熙开始向耶稣会士学习西方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