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鼎中原之路:从皇太极入关到玄烨亲政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皇太极入关机缘与得失——明金己巳之役若干问题考辨

己巳(1629年,明崇祯二年,金天聪三年)之役,是明清历史上的一件大事。

皇太极大军自十月二十六日破长城关隘入明,势如破竹。先据遵化、三屯营,旋由蓟州直逼北京,其后南至良乡、固安,东突永平、山海关,蹂躏顺天、永平两府州县二十有余,城堡村寨不计其数。明军则从溃败转入相持,直至围追堵截。双方大战于北京城下四次,其余战斗有记载者亦不下十余起。皇太极于次年庚午(1630)二月十六日出关,前后盘桓明境凡百有十日。明军收复全部失地更迟至五月初,距金军入关半年有余矣。

此役对明清双方影响深远,自不待言,却鲜见系统研究。究其原因,或在事件本身头绪繁多,而明清双方记载又多有阙失,且于己方均有夸大掩饰之嫌,以致彼此抵牾,真相难辨。明朝方面,《国榷》可信度虽较高,而稍显零乱,或夹杂传闻;《崇祯实录》多抄《国榷》;《崇祯长编》所载奏疏甚多,然编纂不无舛误,且须判断拜发与批复时间之差。清官修《满文老档》不甚完备,《清太宗实录》较为整齐,乃于关键处有意作伪。职此之故,人们至今难以对战争过程有较为全面深入的认识。史实不明,其得失和意义即无从谈起。治史者或图简便,或以“无尊不信”,奉清修官书为圭臬,偶引明朝记载,只作旁证,不自觉即堕入误导之中。

本文不避琐屑,以明清双方史料互相参证,就己巳之役若干问题进行考辨,力图还原历史本来面目。史实表明,皇太极出师之日,目标似在察哈尔蒙古,而非如《清实录》所书“伐明”。经由蒙古地区行军半月,方决定南向攻明。由于明边防体系诸多缺陷,金军入关之初所向披靡。然深入北京城下,与袁崇焕宁远军两战不胜,实已陷入维谷。崇祯逮捕袁崇焕导致局势恶化,关宁兵东溃,而与反间计无关。皇太极得以侥幸避免合围,随后东走,冀图打通山海关,却连连受阻,并有遭致明军东西夹击之虞,出关之际,实为仓皇。其战果既远非清官书宣扬的那样辉煌,亦非今人所谓攻灭明朝的成功模式。王戎笙主持,李洵、薛虹主编:《清代全史》第一卷:“从战略上看,从此金军几乎可以随时进出内地,明方失去了战争的主动权,陷入被动。”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96页。李治亭主编:《清史》上册,亦踵袭此说。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267页。

遗憾的是,其间许多细节,无法详考。唯于信疑之间,多留余地,以免鲁莽决裂。人至衰年,闭门造车,倘于前辈时贤研究成果未及寓目,预先致歉。然绝无鲸吞掩掠之意,谨供印证参考之芹。若有合辙,幸莫大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