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当黑天鹅坐上无人车
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2016,应该是“黑天鹅”遇上无人车。黑天鹅是出镜率最高的名词,虽然没有登上过《经济学人》的封面,却几乎是诸多封面背后隐藏的寓意;封面《优步世界》里的确出现了无人车,凸显科技推动变革的力量不容小觑。《商论》筛选了2016年《经济学人》一系列值得珍藏的封面文章,涵盖经济、商业与科技三个领域内的趋势性话题,也对全球化、低利率、科技变革的正面与侧面,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2016可谓是全球化遭遇“逆风”的元年,也是黑天鹅频发的一年。英国脱欧与特朗普竞选美国总统获胜,可以说是2016年最具标志性的两大事件,凸显出全球化的赢家与输家剧烈分化已经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而全球化的输家借着“民粹主义”发出最响亮的声音。
2017年需要倾听全球化输家的声音,更需要直面一系列全球化的新问题:特朗普领导的美国是否会退回到“贸易保护主义”?他宣称退出TPP与重新商讨《北美自由贸易协定》,是否会引发全球贸易战?他构想的基础设施投资与减税的大手笔,多大程度能拉动美国经济的发展?而美联储在2017年如果会加快加息的步伐,是否能真的意味着全球经济会开始走出“低利率”甚至“负利率”的陷阱?强势美元如果持续,人民币面临的贬值压力会更大么?人民币国际化又会走出什么样的华尔兹舞步?
另一方面,2016年《经济学人》着墨最多的恰恰是科技领域。全球化、中国的崛起与科技的高歌猛进,是推动过去二十年全球发展的巨大动力,而科技变革给全世界带来的颠覆最为深远。科技的发展有其正面与侧面。科技的正面让人欢欣鼓舞:新能源驱动的无人驾驶汽车似乎正在快速成熟,撬动起万亿美元的全球交通与出行这么一块大蛋糕:机器学习驱动的人工智能,在大数据与神经网络助力之下,已经战胜了围棋领域人类高手,也正在显现各个领域实际应用的伟大前景;中国移动互联网巨头的崛起,在移动支付领域成为全球翘楚,也一改硅谷与中国之间曾经的单向输出,为科技创新的双向交流勾勒出美妙的前景;生物医疗领域里的发展更令人畅想连篇,如果人能活到150岁,不仅仅是开启了更多可能的大门,也会重新组合整个社会的肌理。
然而科技的侧面却让人忧心。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是否会取代人类?或者更为具体一点,人工智能什么时候会开始替代大量人类的工作?如果人类的工作被大量替代,整个社会福利与保障体系需要什么样的转型?这已经不再是科幻小说里的内容,而变成真的需要当代人去深思的话题。科技巨头所大肆推动的共享经济,同样在肢解既有的商业模式与公司组织。每个人都需要成为“斜杠青年”的未来,对于那些厌倦变革的人而言,将是难以承受的重压。150岁的畅想,也许会赋予许多人谋求更多成就或者享受更精彩生活的机会,但与之相伴的惊人的费用,或许会把业已割裂的社会分化成金钱付得起的“健康族”与付不起钱的穷病人。假使医疗的公平会带来共同的长寿,大家还是要去问一个根本的问题,50岁之后找一份新工作,你行么?怎么才能从头做起,如果100岁是新的退休年龄。
“倘未观世界,奢谈世界观”,洪堡的这句话恰如其分地描述了《经济学人·商论》的执着所在。《经济学人》的封面最直观地把全球大趋势展现给读者,引发思考。这一本《经济学人》封面故事的结集是对2016年大事的一个小结,也为了停留之后更好地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