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能双职伴侣(《哈佛商业评论》2019年第10期)(哈佛商业评论)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个糟糕员工足以毁掉整个团队

斯蒂芬·迪莫克(Stephen Dimmock)威廉·C·格肯 (William C. Gerken) | 文夏林 | 译 蒋荟蓉 | 校 腾跃 | 编辑

俗话说,一粒老鼠屎能毁一锅粥。同样,一个糟糕的员工也能毁掉整个团队。

我们对员工欺诈行为的传染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哪怕最诚实的员工,一旦与不诚实的人共事,出现不当行为的可能性也会提升。虽然大家总往好的方向想,希望诚实的员工敦促不诚实的员工走回正道,但事实经常不遂人愿。

同事之间似乎更容易相互模仿不良行为,而非良好行为。管理者要认识到,问题员工给公司带来的成本不仅只限于行为本身,这一点很重要。一名员工的不良行为会通过“同伴效应”传染给其他员工。如果管理层低估溢出效应,那么少数不良员工就可能影响原本健康的企业文化。

从历史以及近期大事来看,同事之间不当行为爆发的例子屡见不鲜:抵押贷款承销商引发了金融危机,Stratton Oakmont等公司的股票经纪人欺诈销售,以及富国银行销售人员的交叉销售行为等。

我们想通过研究了解不良行为的传染性到底有多大,重点调查了财务顾问行业里不当行为的同伴效应,主要针对分支机构众多的金融咨询公司合并案。在合并交易中,财务顾问会遇到别家公司分支机构的新同事,接触到新的想法和行为。

我们利用财务顾问使用的详细监管文件,收集了大量数据,将不当行为定义为导致财务顾问支付至少一万美元和解金或输掉仲裁裁决。发现投诉事件后,我们就观察投诉涉及的每个财务顾问及相关同事。

我们发现,如果财务顾问遇到曾有不当行为的新同事,自己行为不当的可能性就会提高37%。这一研究结果意味着,不当行为的“社会乘数”为1.59,意思是,平均而言每起不当行为案例会通过同伴效应额外引发0.59起不当行为。

不过,仅仅观察同事的行为传导并不能解释此类现象的根源。共事的人可能会因为同伴效应(即员工相互模仿对方的行为或社会规范)出现类似行为,但相似行为也可能是因为从事同一项工作的人面对的诱惑相同,抑或是人倾向于选择与自己相似的人共事。

我们想通过研究了解同伴效应如何助长不当行为传播,于是对比了同一家公司下属不同分支机构的财务顾问,如此一来可以控制所有顾问面临的激励结构影响。我们还关注合并交易引起的同事变化,从而消除顾问自行选择同事带来的影响。这样一来,我们就能看出同伴效应的单独影响。

我们还专门针对在合并期间并未更换主管的顾问进行了一些测试,确保可将行为变化归因于平级同事的同伴效应。其他条件限制后的样本中,我们发现了与主要样本一致的强有力证据。研究结果表明,员工行为确实会受到同事行为影响,与管理者造成的影响无关。

先前的研究证明,同种族的个体中同伴效应更强。所以,我们分种族对顾问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同种族顾问之间不当行为的同伴效应更强;如果顾问遇到与自己种族相同且有过不当行为的新同事,传染效应会增加几乎两倍。因此,人群越相似,互动机会更多,对彼此行为的影响也就越大。

了解工作中共事的人为何会在是否采取不当行为时做出相似的选择,可以帮助管理者加以预防。鉴于这一现象本质上属于人际交往范畴,与不当行为有关的知识和社会规范也应通过社会互动等非正式渠道传播。总体来说,了解为什么在一起工作的人会出现相似的行为方式,对于理解企业文化如何产生以及管理者如何打造企业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斯蒂芬·迪莫克是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南洋商学院的金融学副教授。威廉·C·格肯是肯塔基大学加顿商业和经济学院的助理教授。

知识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