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1世纪是海洋经济时代,海洋开发已经成为世界经济新的增长点,亦是关系国家盛衰的战略利益空间。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建设海洋强国”的概念进入党的十八大报告,在当前国内外形势复杂的现状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是中华民族持续发展、走向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在此背景下,我国海洋事业发展突飞猛进。2015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近6.47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6%。
海洋旅游(marine tourism)亦为我国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和国家海洋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提升空间。2012年,国务院印发了《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部署了海洋旅游业的发展,提出要“科学规划和开发滨海、海岛度假区等建设。实施旅游精品战略,因地制宜打造各具特色的滨海黄金旅游带”。2013年12月,国家海洋局与国家旅游局签署了《关于推进海洋旅游发展的合作框架协议》,联合启动海洋旅游示范区的创建工作,适时推出一批全国海洋旅游示范县、示范岛和示范景区;支持一批重点海洋旅游景区发展成为具有较高国际知名度的精品旅游景区等。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极地旅游、三沙旅游和无居民海岛旅游等新兴旅游方兴未艾。根据国际南极旅游业者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Antarctica Tour Operators, IAATO)统计,2013年至2014年度,中国登陆南极的游客人数已达3367人次,仅次于美国和澳大利亚。2013年10月,“椰香公主”号邮轮从海口秀英港码头出发,前往西沙海域永乐群岛,三沙旅游正式开启。2014年,海洋旅游继续保持较快发展态势,邮轮游艇等新兴旅游业态发展迅速。全年海洋旅游业实现增值8872亿元,比上年增长12.1%,在整个海洋产业增加值构成比例中稳居第一,占比达到35.3%,海洋旅游业对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日益凸显。
浙江是我国的海洋大省,海岸线曲折绵长、海域岛礁众多、海岸类型多样、港口海湾资源丰富、滩涂面积广大、海洋渔业资源丰富。2011年,《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的批复,标志着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布局的重要环节。根据规划,浙江将充分挖掘丰富的“海洋生产力”,把海洋经济作为经济转型升级的突破口。浙江省内滨海和海岛旅游资源丰富,70多个岛屿拥有沙砾质海岸,沿海7大城市有2700个优良级单体,占全省的68.9%。优质单体相对集中在杭州湾北岸、宁波东南沿海、舟山群岛、温台沿海一带,旅游资源空间分布总体上呈现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海洋旅游在浙江的旅游产业中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特别是近10年来更是得到了长足发展,海洋旅游收入已经占到全省旅游经济总量的一半,在全省海洋经济总量中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2016年2月,浙江省人民政府发布了《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16—2020)》,强调:“统筹推进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和舟山群岛新区建设,大力推进海港、海湾、海岛‘三海联动’,打造覆盖长三角、辐射长江经济带、服务‘一带一路’的港口经济圈,推动海洋经济发展上新台阶”,“加强重要海岛开发和无居民海岛保护利用,积极发展非化石能源、港口物流、绿色石化、船舶制造、海洋旅游等产业。”大力发展浙江海洋旅游产业,契合浙江发展的新时代要求。但在浙江海洋旅游产业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开发随意性、盲目性较大,海洋文化内涵挖掘不够,导致产品定位雷同、层次较低、资源整体效益不高、盲目重复建设、缺乏创新等问题突出。另外,由于旅游管理和开发体制存在问题,“大旅游、小管理”的矛盾日益凸显,造成调控乏力,旅游资源、资金、人力等有效整合困难,对浙江海洋旅游资源潜力的进一步发挥形成制约。如何进一步创新管理体制,改善旅游管理部门职能,开发具有创新意义与符合时代潮流的海洋旅游产品,保持海洋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本书旨在全面解读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海洋世纪”后,浙江人民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在海洋旅游产业发展领域所取得的辉煌成就,系统阐释浙江海洋经济发展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层面,进一步发展海洋旅游产业、提升海洋旅游产业竞争力对实现浙江“十三五”奋斗目标的作用与意义,同时为当代浙江海洋社会经济建设建言献策。本书共八章:第一章主要阐述国内外海洋旅游研究的进展及发展方向;第二章主要梳理海洋旅游资源的分类、特征及发展状况等基本问题;第三章在界定海洋旅游产品基础上,对浙江海洋旅游产品体系构建及发展对策进行探讨;第四章以专题的形式,探讨了浙江海岛旅游的发展情况;第五章则以邮轮产业为例,阐述了浙江海洋旅游新业态发展;第六章以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核心区宁波舟山为例,分析区域旅游协同发展的必要性与发展路径;第七章对浙江海洋旅游产业发展与城市经济之间的耦合协调进行了定性与定量分析;第八章则对浙江海洋旅游产业如何积极响应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进行了深入思考。以上大致构成了本书的基本框架,希冀本书的出版对广大读者了解浙江海洋旅游产业的构成、内涵、特色、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态势有所帮助。
本书系浙江省重点创新团队(文化创新类)——“海洋文化研究创新团队”的系列研究成果之一;同时也是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浙江省海洋文化与经济研究中心重大招标课题(项目编号:14HYJDYY04)研究成果之一。本书由项怡娴、苏勇军负责提纲拟定、研讨组织、全书统稿等工作,邹智深负责书稿的校对工作,相关章节分工如下:前言及第三、四章由苏勇军撰写,第一章由邹智深撰写,第二、六章由项怡娴撰写,第五章由沈世伟撰写,第七章由周春波撰写,第八章由周娟撰写。
本书得以付梓,是与各方力量的帮助和支持分不开的。感谢浙江海洋文化研究创新团队负责人龚缨晏教授、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院长张伟教授、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浙江省海洋文化与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加林教授等一直以来的关心、支持和帮助,感谢浙江大学出版社吴伟伟老师为本书付出的辛劳。
本书期望能够客观、全面、深刻地思考浙江海洋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诸多问题,提出新时期浙江海洋旅游产业发展基本框架和运行体制,但由于浙江海洋旅游产业发展涉及面广,书稿中难免有挂一漏万之失;加之撰写时间仓促,学力有限,书稿中难免存在不当或错漏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本书广泛吸收了该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尽可能在书中一一注释说明,若有遗漏,敬请见谅,在此一并感谢!
浙江省海洋文化研究创新团队
浙江省海洋文化与经济研究中心
2016年10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