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前言 求是育英,薪火相传
1928年,现代大学意义上的浙江大学成立一年后,教育学系在浙大应运而生,成为这所学校最先拥有的系所之一。80年漫长而坎坷的发展道路,让今天的浙江大学教育学院积累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这其中最根本的,无疑是“求是育英、薪火相传”八个大字。
教育是立校之本。现代大学,承载着现代教育最高端和最重要的使命,由此,对教育的尊重,对教育规律的探究,对教育蓝图的谋划,是大学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所以,“教育”是大学的灵魂,是大学精神的核心体现,大学教育学科因而也成了体现这一根本的重要载体。
教育更是立人之本。古老的东方观念里,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在培养造就理智而良善的人。所以,教书育人是古今教育的共同目标。大学教育学科,探究的就是教育立人的经验、智慧、途径和方法。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这部80年的院史将告诉我们的,就是教育学科这两大沉重的使命——
第一,探求教育之道。
教育是数代人为之努力的事业,数代人为之求索的理想,故“教育”之道,可谓“薪火相传”是也。
浙大教育学科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随浙江大学这一母体,一起经历过战争,经历过流亡,经历过曲折,更经历过多次的起起伏伏、分分合合。但是,无论怎样坎坷,无论怎样动荡,人们对教育理想的坚守始终如一,“供实验参考的30多种外文的心理学杂志和外文心理学学报,即便抗战期间几经迁移,也没有丢失过一本”。这一学科的精髓、灵魂、学脉、师承,更是经百变而不衰,历千辛而不竭,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在复杂的境遇中拓展、延宕、壮大、自强,书写着自身的传奇。在80年的学科沿革中,可谓时出硕果、代有传人。一代代学人为着共同的事业和理想,矢志教育而终生不渝,以自己的成就和影响,书写着院史的骄傲与荣光。
第二,探求教育之本。
浙江大学的历史,可追溯到求是书院和育英书院。“求是”求真理,“育英”育英才,正巧对应着高等教育“求是”“育英”两大根本诉求。在1928年设立国立浙江大学文理学院之初,即有“注重教育学之研究及教育方法制度之试验,以改进浙江全省之中小学及社会教育”和“造成通达明敏之社会服务人才”的治学初衷,这些简单的陈述,明确包涵着大学教育的根本任务,即探求教育真谛、培养社会领袖。所以,作为现代教育之根本,“求是”“育英”始终浸润在浙江大学一个多世纪的教育实践中;而以教育研究为己任的教育学科,更是这一理念的第一践行者。
教育学院每一代教授,多为既勤于教学又精于研究的学者。他们在课堂上或温和谦逊,或庄重谨慎,或认真细致,或扼要明晰,个个学有专攻,风采绝尘,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培养了大批教育人才。即使是战火纷飞的抗战时期,在辗转西迁的途中,浙大师生仍尽最大可能坚持教学、安心上课,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尝试实行西方大学教训合一的导师制,从方方面面加强学生的教导和培养。在科学研究上,早在教育学科诞生之初,学者们就注重开展实验,采取观察和实验相结合的科学方法,从事教育心理、国民教育和基础教育等的实证研究,以尊重事实的方式接近真理、探求教育的真谛,为推进中国教育的现代化进程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本部院史系统梳理了浙江大学教育学院这80年辉煌凝重的学术成就和起伏曲折的发展历程,既为回顾优良的教育传统,更为瞩望未来的拓展与进步;同时也希冀这一个学科、一个院系的艰难成长,能折射和观照现代中国教育的得失,尤其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转折与变迁,积累一些史料,分享一些经验,审视一些问题,反思一些值得吸取的教训,在这个过程中,体现教育工作者传承文明的热忱和索求真理的艰辛。
1998年,四所同根同源的学校走到了一起,浙江大学开始了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的新的征程,教育学院也迎来了更好的拓展空间和发展机遇。新浙大教育学院拥有教育学系和体育学系,还设有高等教育研究所、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公共体育部、军事教研室等学校公共教学与科研机构,并将更加致力于传承、发扬80年的学科文脉,履行、实践“求是育英”的教育宗旨,在融合与协作中实现自身的跨越式发展。我们期待并祝愿教育学院有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