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子强军梦:大学生军旅成长访谈录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战斗吧!特种兵

文:张钰庶 江京倪 指导老师:朱美燕

人物瞄准镜

邵伟,男,1993年10月出生,籍贯浙江杭州,2012年考入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习。2012年12月应征入伍,成为一名武警战士。2014年11月退伍返校,继续就读自动化专业。在部队服役期间,曾获“优秀士兵”称号。在大学期间,曾任学校治保部部长,获二等奖学金等。

六月的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矗立在校园内的大型KT板吸引了来来往往众多同学的目光。画面中的人身着橄榄绿军装,黝黑的皮肤,行着标准的军礼,眉眼中尽显军人的热血与激情。醒目的宣传标语向人们透露,又到一年征兵季。不时有同学在KT板前驻足,与同伴讨论着自己的身体素质是否达标,考量着是否要去报名,去部队磨炼自己,认真的模样像极了五年前思忖相同问题的邵伟。

热血青年投身军营

紧张的高考结束,紧绷的弦终于得到了释放。进入大学后,奔波于日常上课学习与部门学生工作之间,偶尔的闲暇却让邵伟不知所措。儿时幻想过的军队生活、《亮剑》中的男神李云龙时不时地在他脑海中浮现。当在校园里看到征兵广告时,儿时的参军梦一下子变得清晰可见,他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于是,他做出了携笔从戎的决定,接着,报名,体检,通过考核。

可没想到,自己的决定却遭到了父母的反对。奶奶苦口婆心地劝他:“现在你感受不到。当你拿着包坐上车,车外亲人向你挥手告别时,有你哭的。”但他还是倔强地坚持了自己的选择。与家人离别,虽然心中有万分不舍,但邵伟仍坐上了离家的车。送别那天,看着窗外哭泣的家人,他暗下决心:不能去部队混日子,到那儿要好好干!

苦乐参半的新兵连生活

新兵连三个月,是每个军人入伍的第一步。累人的队列训练在部队中成了最轻松的项目。除了基本的体能训练外,日常训练还包括擒敌、射击、警棍盾牌术、格斗等。从强调个性、丰富多彩的大学进入讲求纪律、单调紧张的军营,现实落差之大、训练内容强度之高,时刻磨砺着这群“初生牛犊”。队列站到迈不开步,体能练到站不住,战术演练全身是伤,成了邵伟此时的常态。此外,严苛的部队纪律也在精神层面上磨炼着新兵们。

邵伟记忆最深的是,由于被子折叠得没有达到部队标准,他的被子被班长扔进了厕所。叠被子容易,但要把被子叠成有棱有角的“豆腐块”却难倒了刚离校园、初入军营的邵伟。“有一瞬间想到过要放弃。”邵伟坦言道。一人一床被子的现实让邵伟只得先捡回被子,洗刷干净,继续使用。午休时,邵伟害怕把被子弄乱弄坏,于是选择直接躺在地上和衣而睡。认真吸取教训后,邵伟心里暗暗发誓要把被子叠好。此后,他的被子再也没被扔过。此外,部队中的“连带处罚制度”也令邵伟记忆犹新。“一个人做不好,所有人一起被罚”。回忆里,当时班上一位与自己同年参军入伍的队友因为和班长吵架顶嘴,所有的同年兵被罚在操场跑了50圈。

高强度的训练以及从中所受的委屈使得与家人电话交流成了邵伟的精神慰藉与寄托。每周日,每人排队使用公用电话与家人通话。在通话过程中,常常出现这样一幕,一个在平日里忍受住了艰苦训练的男子汉,突然情绪失控哭出声来。邵伟也不例外。听着话筒那边亲人的关心与叮嘱,铮铮铁骨显出柔情。为了不让家人担心,邵伟努力平复心情,宽慰家人自己一切都好。对家里“报喜不报忧”成了部队战友们的不成文约定。排队等用电话,也极大地限制了通话时长,让人陷入两难境地,一边是留恋家人熟悉的声音,一边是不好意思看到身后队友的焦急等待,往往是报了平安,随便聊聊便挂断了电话。

都说“当兵后悔三个月,不当兵后悔一辈子”。他人眼中辛苦煎熬的新兵三个月,在邵伟看来,有苦也有乐,只有全身心投入,才能体会其中的甘苦。这也为他通过考核成功入选特战中队奠定了良好基础。

难忘在特战中队的日子

特战,是战士们对特种作战的简称,主要是指国家在平时和战时,为了达成特定的战略或战役目的,领导和指挥主要由特殊编组、训练及装备的特种部队或根据任务的需要临时编组的精锐部队,以特殊的方式和手段实施的作战行动。特种作战的行动具有目的特殊、计划周密、方式独特、手段多样、隐蔽突然、速战速决等特点。比如,一旦驻地周边出现暴力恐怖事件,或突发自然灾害,特战部队一般会作为第一梯队先行执行任务。新兵连的三个月,每隔一段时间会进行以体能、队列、擒敌等日常训练内容的考核,从中挑选排名靠前的士兵进入特战中队。这要求新兵全面熟练掌握各项军事知识和技能,不允许有薄弱项目拉低自身的整体名次。百余新兵,20个名额,竞争激烈残酷,邵伟凭借扎实的训练功底,名列前茅,成功跻身特战中队之列。激动之余,他异常清楚,前方还有更大的挑战在等待着自己。

到了特战,训练强度不断提高,用邵伟的话说就是“我们特战,训练要老命”。清晨五点起床第一项就是10公里的跑步训练。即便是在体力透支的情况下,“爬也要爬回去”。偶尔出现完成不了或完成质量不高的情况,必须硬着头皮再来一次。“不行就得多练。”对凡事竭尽全力的邵伟,在高强度特战训练中决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随着训练难度、强度的持续提高,他承受的苦痛越来越重。第一次背上15公斤的背囊跑10公里,邵伟完成起来困难重重。体力不支跑不动的,指挥员在身后大声呵斥。邵伟心里动摇了,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但在信念的支撑下,他咬牙坚持了下来。由于密集的外出集训,原本固定时间给家人打的电话总要迟上几个月。在此期间,坚持的信念与战友间的互相鼓励成了支撑邵伟继续向前的力量。

“不拿第一决不放弃”是连队的优良传统。“在外不管干什么,我们一定要拿第一!不拿第一不回来!”“我们是特战中队的兵,没有孬种。”邵伟态度坚定。带着这份全力以赴的决心,邵伟所在的中队捧回许多大大小小奖项,摆满了荣誉室,如抗冰抢险行动集体三等功、特勤比武大赛冠军… …“来之能战,战之必胜”成为中队队员矢志不渝的信念。这一信念将中队队员们拧成一股绳,使队员们在各类突发事件面前临危不惧,迎难而上。

但2013年集训考核冲冠失利成了邵伟与战友心中的一大遗憾。根据部队训练安排,每年都会举行为期三个月的外出集训。三个月后围绕打靶、器械、单杠等训练内容展开的考核成为最大亮点。考核时各中队聚集一堂,相互较量。这不仅是一次训练成果展示,更是各队争夺荣誉的比赛现场。各个项目,队员依次上场。邵伟所在的中队从来都是赛场上的常胜将军,这次却在打靶项目上遭遇滑铁卢。由于战友疏忽,十发子弹中有一发射偏,飞离了靶子。这最终导致中队打靶成绩落后,总成绩受影响,屈居第二。本该因结束集训而高兴的邵伟与战友们却因此心情低落。回部队当天,没人出来迎接。放下行李,换好衣服,邵伟和战友们自发前往后操场,绕着十字跑道用低姿匍匐爬了两圈。严格要求自己的邵伟和战友们针对此次失利,认真反省,吸取教训,总结经验,换回了日后的成功。

2013年8月13日晚,驻地附近狮子山突发山林大火。已经持续一个半月的晴热高温天气令当地的山林异常干燥,处于森林火险红色预警状态,火势蔓延迅速且反复肆虐。邵伟所在部队在接到灭火命令后,于晚间3点出发前往受灾地点。经过长时间的扑救,狮子山火虽灭而烟不熄。火灾现场,风助火势,刚被扑灭的山火几次卷土重来。邵伟等作为现场救援人员一点都不敢松懈。最后,在与市气象局人工增雨作业小组的共同努力下,他们彻底扑灭了大火。收队复命已是第二天下午,高温下的连续作业使得邵伟和队友们久汗不干。闷热的夏季,汗渍粘着皮肤与衣物,十分难受。因救援工作顾不上吃饭,现场分发的巧克力在连绵的山火和持续高温中熔化了。邵伟与队友们既疲惫又饥饿,但心中却充满了成功的喜悦。

与“兄弟”并肩战斗

邵伟所处中队又被称为机动中队,相较于其他中队,拥有更多持枪的机会。回忆起第一次持枪,是在新兵连的一次打靶上,那是他第一次接触03式自动步枪。电视剧中战士持枪击退敌人的热血场景在脑海中不断浮现,拿着沉甸甸的枪,邵伟激动兴奋之情溢于言表。“扣动扳机后,子弹在枪里击发,弹头射出,以旋转形式击中目标,被打到的地方呈一定程度的炸开状。”邵伟回忆介绍着。

进入中队后,枪械使用训练日常化,以端枪瞄靶、移动后射击、手枪快速射击为主要训练内容。邵伟在日常练习中慢慢摸清了各式枪支的构造、特点。“95式自动步枪保险在枪托位置,95-1式在握把上方。”“一般的枪,拉枪击,开保险,扣动扳机,完成击发。”……邵伟俨然成了枪械专家,而这一切源自他的经验总结和熟能生巧。中队为了训练队员端枪的稳定性,会在枪管前吊砖块,在枪上垒子弹壳。队员们需要端着重达4~5公斤的枪进行长时间的平稳训练,常常是手腕酸疼,身姿僵硬。但邵伟对此习以为常。

掌握了枪械使用要领后,便要进入综合实战演习阶段。区别于电视中常见的分队进行射击比赛,中队的演习常伴随着突然下达的指令。常常是队长突然接到一个电话,对方声称有犯人逃脱,请求支援。中队紧急集合,全副武装前往电话指示地点。所谓综合实战演习,不仅需要单项技能,还需要包括对前期战局的全面考量以及战术的整体规划,行动中对擒敌、射击等项目的熟练掌握,收队后对后续工作整理的综合运用,更为关键的是队友间的默契配合。邵伟与队员们小心翼翼地解救人质,搜捕犯人,当圆满完成任务时,他们心中满是成就感。

中队在枪支管理上采用了定枪分配制度,每人都有自己固定的枪支搭档。除了日常使用完毕后的擦拭,每周六上午还会安排擦枪。枪支擦拭不干净或没有放入固定位置等都是要受处罚的。电视节目中因丢枪惨遭部队开除的事例在现实军营中也是真实存在的。邵伟说:“枪就像是自己的宝贝一样,哪怕是自己摔了,枪是绝对不能摔的!”

人们常说,只有枪才最懂军人的感情。两年的陪伴,邵伟早已与自己的“兄弟”“搭档”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退伍仪式上,邵伟持枪拍照留念,迟迟不愿放下,既想着有机会再同“兄弟”一起战斗,又希望枪的下一任搭档能够好好地使用、珍惜它。

青春在蜕变中成长

2014年11月25日,邵伟带着满满的回忆,牢记中队“忠诚,坚毅,精武,制胜”的口号从部队光荣退伍。对他来说,参军入伍不仅是一次对自身身体素质的磨炼,更是一堂无法从书本中学习掌握的生动实践课。从不会在单双杠上做动作的校园毛头小子,到在练习中热情高涨的热血青年;从22分钟完成五公里徒手跑的新兵蛋子,到全副武装后仅需18分钟就能跑完全程的优秀士兵;从知难而退到迎难而上……练就一身本领的邵伟更懂得要用积极的态度面对学习、生活中的各类问题。

军事素质过硬的他在返校的第一年便被推荐为2015级新生军训阅兵仪式护旗手,第二年被选为主旗手。他接到通知时既激动又紧张。激动的是自己在部队的努力被学校老师认可,紧张的是担心自己退伍后因缺乏系统训练而在军训教官、师生面前出糗。于是,新生军训期间,他与另两名同学一起加入训练,站军姿、齐步走、正步走……在每个动作上力求完美。

阅兵式那天,身着军装、迈着整齐步伐穿过操场的三名旗手成了全场瞩目的一道风景线。前方就是主席台,后面是由数千名新生组成的各受阅方队。在大家的注视下,邵伟脚步稳健,动作连冠,一气呵成。“完成度很高。”来自承训部队首长的肯定让邵伟感到满足与自豪。

大学是所“整容院”,同学们在这里褪去青涩,明确目标,变得成熟;部队是另一所“整容院”,新兵们在那里蜕掉莽撞,锻炼技能,变得沉稳。经历了两次蜕变“整容”,邵伟愈发自信,处理问题从容不迫。“难忘”“热血”是他两年军旅生涯的关键词。对他而言,这不仅是一次儿时梦想成真的体验,更是一次把握青春、突破自我的热血成长。

笔者感悟

在特战中队服役是邵伟最为自豪的一段经历。无论是与战友忍着饥饿与疲惫奋战山火,还是作为特战一员以“不拿第一决不放弃”严格要求自己,都充分体现了邵伟对自己军旅生涯的评价:难忘、热血。

本次采访之后,过去我脑海中“参军入伍离我们很远”的想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采访过程中听着邵伟回忆部队生活,尘土飞扬的训练场仿佛就在眼前。部队是个“整容院”,许多人选择入伍磨砺自己。少年们逐渐褪去青涩,掌握一身本领,牢记军人精神,归来脸上满是刚毅。

这不仅仅是一次任务采访,更是邵伟对军队生活的回望,他在军队中获得了成长,也留有遗憾。这也是我对“参军入伍”刻板印象的一次转变。

——张钰庶 新闻151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