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研究的缘起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

一、选题的背景

(一)意识形态工作有“极端重要性”

意识形态话语是认识和解释社会生活的工具,也是了解和掌握大众思想意识的武器。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是一项战略性、全局性、根本性的工作,对一个国家的政治稳定、社会安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等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8月19日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习近平.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 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N].人民日报,2013-8-21(1).

互联网作为继广播、电视、报纸之后的第四大媒体,已经发展成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新武器和新手段,成为一个新的意识形态领域。近些年来,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超过了人们的想象,它极大地拓宽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范围,丰富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方式,使得这个世界越来越向着“地球村”的方向发展,网络也使得国与国之间的信息交流日益便利、廉价、迅捷。同时,网络的全球性、交互性和分散性等特点,也增加了意识形态的复杂性。网络意识形态工作也是个关系国家安全的战略问题,没有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就没有网络安全,整个国家安全体系也会面临威胁。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网络意识形态工作。2014年2月,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成立,习近平总书记任组长并主持召开了第一次会议。他在讲话中指出:“没有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就没有网络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他还指出,做好网上舆论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要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握好网上舆论引导的时、度、效,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第2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216.2015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指出,如何引导网络舆论,确保网络信息传播秩序和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突出问题。2016年4月,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会议上,习近平明确指出:“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利用网络鼓吹推翻国家政权,煽动宗教极端主义,宣扬民族分裂思想,教唆暴力恐怖活动,等等,这样的行为要坚决制止和打击,决不能任其大行其道。”他还提出要践行五大新发展理念、网上网下同心圆、政府人员应该经常上网、不拘一格降人才等新观点。2016年11月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其中明确规定,任何个人和组织不得使用网络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煽动分裂国家、宣扬恐怖主义、民族歧视,传播暴力、淫秽色情信息,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扰乱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2016年11月16日,习近平同志在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指出,在网络空间内必须实现平等尊重、创新发展、开放共享、安全有序的目标,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意识形态的论述,既揭示了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识形态属性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重大作用,也明确指出了宣传思想工作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作为理论基础,对做好新形势下意识形态工作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对广大领导干部在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理念、方法、策略等方面均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我国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要求,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命运,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终实现。长期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宣传思想工作中始终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崇高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努力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意识形态与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卓有成效,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不断深入人心,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和拥护,从而牢牢掌握了当代中国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权。

然而,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是,受网络信息化的影响,伴随着我国经济成分、社会价值观念日趋多样化,以及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等因素,在我国思想文化领域,各种各样的社会思潮、文化观念与意识形态相互交织、相互并存、相互激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巩固和发展面临着机遇与风险并存的发展态势。国际层面,某些西方国家以其强大的经济、科技和军事实力为后盾,利用经贸往来、人员交往、文化交流等方式对我国进行文化入侵和意识形态渗透,并借助“西化”“分化”等各种图谋与战略,试图使我国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各方面受其制约,进而依附于他们。国内层面,在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和经济全球化深度融入的历史背景下,我国社会发展日趋呈现出经济成分多样化、文化价值观念多元化、社会阶层利益不断分化等现代化特征。受网络信息化影响,我国思想文化领域、特别是意识形态领域不同程度地受到各种理论思潮、社会观念和价值体系的负面影响,“马克思主义过时论”“意识形态淡化论”等一些非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在一部分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中甚为流传,致使一些人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信念产生了动摇。毋庸置疑,上述情况对我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掌握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话语权构成了相当程度的挑战。

(二)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面临复杂的国内外形势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的产生有利于社会的发展,但是也给意识形态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网络不仅带来了社会生活的巨大变革,而且深刻改变着意识形态建设的格局,网络虚拟社会已经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围绕网络意识形态的斗争是一场“愈演愈烈”“看不见硝烟”的斗争。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是事关党的前途命运、国家长治久安、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极端重要的工作。

如今,网络已经成为思想文化交融和意识形态冲突的全新场域。美国著名数字预言家埃瑟·戴森就指出:“数字化世界是一个崭新的疆土,可以释放出难以形容的生产能量,但它也可能成为恐怖主义者和江湖巨骗的工具,或是弥天大谎和恶意中伤的大本营。”“它是一个虚拟的宣传工具,但也是施展阴谋的好地方。”塞缪尔·P.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王冠华,刘为,等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73.由于网络发端于美国,它深深地打上了美国社会的烙印并且符合美国的文化特点。以美国为首的少数发达国家是互联网的核心,同时也是传播西方国家语言、思想、文化的核心体系。西方国家利用信息强势地位,通过网络向发展中国家全天候、全方位地推销自己的意识形态,以动摇发展中国家人民的自尊心、自信心,动摇这些国家的民族根基。

1.在网络形势下,互联网成为意识形态较量的主战场

2016年5月25日,美国国防部部长卡特在海军战争学院演讲中表示,要“寄希望于中国的内部逻辑与社会终将改变,那时一切将会画上句号”钱昌明.卡特的狂妄与无知:评美国防长最近的两次演讲[EB/OL].(2016-6-1)[2018-2-1]. http://bbs1.people.com.cn/post/1/1/2/156464220.html? 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冷战结束后,意识形态的强烈对抗逐渐被“文化冲突”所取代,但是“文化冲突”的核心依然是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妄图实现“不战而胜”,其中最为核心的内容就是在全球特别是面向中国推广其以自由主义为核心的意识形态,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青年大学生是意识形态争夺的首要群体。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更新发展,意识形态对抗和渗透的场域由传统媒体转向互联网空间。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将会长期持续。齐冰,钟海.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7(5):47-51.

互联网核心技术是我们最大的“命门”,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我们最大的隐患。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4-2(2).因此,西方国家利用其资金、技术的优势,一直通过网络手段进行意识形态渗透。2011年10月开始,“美国之音”全面停止中文短波、中波及卫星电视广播,全面取消了粤语广播。长期承担着对华实施广播政治宣传的“美国之音”虽寿终正寝,但中文网站被保留,其普通话节目转入互联网的社交媒体,高慧开.美国对华隐蔽战释疑[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89.这也标志着互联网随之成为美国对华意识形态渗透的主战场。全球13台域名根服务器的监控权全被美国商务部把持,这也为美国掌控国际互联网话语权提供了技术保障和现实可能。

2009年,美国国务卿希拉里提出了要利用“巧实力”(smart power),互联网成为美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重要工具。在希拉里的领导下,美国国务院的相关部门开通了194个Twitter账户和200个Facebook账户。Digital diplomacy virtual relation [EB/OL].(2015-4-2)[2018-2-1].http://www. economist.conm/node/21536284.有研究结果表明,从门户、搜索引擎、电子商务、博客到论坛、境外资本,特别是美国互联网资本几乎已经控制了整个中国互联网产业。任丽梅.金融“巧实力”对互联网产业及文化主导权的影响[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2(7):80-85.2011年3月17日,英国《卫报》报道,美国军方与一家本土公司秘密研发了一种新型软件,可以利用伪造的用户身份在网络上发表有利于美国的舆论宣传。所以,那些看似自由的网民观点未必出自真实的网民,很可能是“公知”“水军”,那些足以乱真的谣言可能包藏祸心,网络舆论场中的中国也绝非真实的中国。对青年大学生而言,网络是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而选择性地发布信息,隐藏颇深又居心叵测的话题设置,极容易使青年大学生对现实中国社会产生认知上的偏差,甚至产生资本主义制度都优于社会主义制度的错误认知。

2.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加大了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隐患

随着云端技术的诞生,互联网进入了大数据时代。在大数据时代,人成为数据的媒介。社交网络广泛应用,数据通过人的关系网完成传输。当前社交网络都会与真实的社会身份挂钩,线上线下相互影响,融会贯通超越以往。这些变化无疑为实现大数据的精准预测提供了更多的现实条件。“托马斯·沙德福(Thomas Chadefaux)利用文本分析方法来预测大规模冲突事件。他分析了1990—2013年期间166个国家的报纸文章,来验证同期超过200次的战争冲突。通过分析这些信息,他能够在85%的置信水平下推断下一年是否会发生战争,成功预测了超过70%的大规模战争。”Chadefaux T.Early warning signals for war in the news[J].Journal of Peace Research, 2014,51(1):5-18.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可以发现很多鲜为人知、长期被人忽略的潜在规律,并以此做出预测研判,不仅以最小的时间成本实现对一个国家的“颜色革命”,而且依靠这种信息处理技术持续地加压,导致一个国家意识形态的崩溃,中亚五国的“颜色革命”、北非中东的“茉莉花革命”皆是这一类型的案例。

近年来,国际政治局势风云诡谲,美国总统大选期间,希拉里的“邮件门”事件,韩国前总统朴槿惠被弹劾,以及早前的“阿拉伯之春”,这些事件背后都有着大数据的推波助澜。大数据也早已穿过虚拟世界,实现了对现实政治的“遥感成像”和暗中操纵。从技术层面看,大数据的到来,加上社交网络的广泛应用,完全可以实现专门针对特定人群的意识形态宣传。美国政府于2012年启动“大数据研究和发展倡议”,通过整合联邦政府各部门的海量数据和大数据分析技术来维护、分析和共享相关成果以服务美国政府的政治利益,Tom Kalil.Big data is a big deal[J/OL].(2012-3-29)[2018-5-12].http://www.White house.gor/blog/2012/03/29/big_data_big_deal.其中的政治意图显而易见。

此外,社交网络拥有了数量更多的“公共话题”,这些话题很容易通过网络的热炒而变成“公共舆论”,同时赋予其强烈的意识形态属性。有些学者研究了突尼斯和埃及等地的“街头政治”运动对社交媒体的运用,他们把这种现象叫作“意见同步化”。“因为社交媒体帮助人们认识到,自己内心深处对现状的诸多不满原来是许多人共同的感受”。汤姆·斯丹迪奇.从莎草纸到互联网:社交媒体2000年[M].林华,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200.这些“共同的感受”促成了新的群体聚集方式,进而促成了新的社会组织方式,同时也使得一些原有的社会组织凝聚力大大减弱。毫无疑问,这些新变化使得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

当代中国,网络的发展和普遍应用,改变了意识形态传播的传统生态,构成了意识形态工作的全新场域,使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一定程度上陷入“边缘化”的险境。在网络信息化的形势下,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着多重挑战和威胁。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在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的全球化趋势不断加深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西方国家打着“全球意识”或“人类意识”的旗号,妄图用这些意识取代“民族意识”,试图将他们的国家意识形态强加给中国,对我国的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构成了新的挑战与威胁,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形势也更加严峻。在这种历史条件下,网络也是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前沿阵地,因而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就变得更加重要,也更为紧迫。

因此,在网络信息社会,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就要关注网络形势下广大人民群众的社会生活,掌握传播规律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心理机制,整合传统媒介和网络资源,强化话语监控和制度规范,营造积极健康而又合理有序的虚拟话语空间。“加强网络内容建设,做强网上正面宣传,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滋养人心、滋养社会,做到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为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三)高校是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领域

2016年,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达到42.7%,进入国际公认的大众化发展阶段。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后,更多的青年可以接受高等教育,他们走上社会后,将成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中坚力量。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并深刻影响人们的生存和生活方式的新形势下,原本是“象牙塔”的高等院校已不再是“世外桃源”,而是被深深地打上了社会烙印。经过高校合并调整、连续多年的扩招,多校区办学、异地办学,规模在数万人以上的大学比比皆是,加之高校后勤改革的社会化,如今的高校已经与社会融为一体,相互影响。置身于社会大环境之中,社会意识形态工作中暴露出的问题和矛盾必然会通过各种途径影响到学校,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师生员工。

意识形态工作是争夺人心、争夺青年的斗争,也正因为如此,高校不可避免地成为西方敌对势力加强意识形态渗透的主要目标和重要场所。高校是传道授业、培育人才的基地,是人文社会科学建设的上游和新理念、新观点、新思潮的策源地。在高校加强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大学;事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大业薪火相传、红色江山永不变色的重大问题。我们党要将高校大学生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而敌对势力却要在高校物色他们的代言人和同路人,各种思想文化在高校交流、交融、交锋,高校教师和大学生在思想认识、道德选择、价值取向等方面的独立性、多样性、多变性、差异性进一步增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面临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如下思潮和问题尤其要予以高度重视:西方敌对势力进行宣扬蛊惑,加大意识形态渗透力度,试图通过宣扬所谓西方“宪政民主”,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通过宣扬所谓的“普世价值”企图动摇我党执政的思想理论基础;通过宣扬所谓的“公民社会”,企图瓦解我党执政的社会基础;通过宣扬所谓的“新自由主义”,企图改变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通过宣扬西方新闻观,企图挑战我国实行的党管媒体原则和新闻出版管理制度;通过宣扬所谓“历史虚无主义”,企图否定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新中国的历史;通过质疑改革开放,企图质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性质,等等。他们还通过广播、电视、电影、报纸、杂志、信息网络等文化产品的输出,公开或隐蔽地推销其社会政治理论、价值观念、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受其影响,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受到严峻挑战,非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在有的青年教师和大学生中有所滋长;有的大学生入党动机并非基于理想和信仰而是出于个人现实利益考量,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在大学生中有所存在;有的人信仰缺失,思想道德失范;有些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在大学生群体中,是非混淆、善恶颠倒、荣辱不分的现象时有发生。

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在意识形态领域,马克思主义不去占领,非马克思主义就会占领;如果任由这种状况继续发展,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主导性地位就会有丧失的危险。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继续有效掌握、维护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需要着力研究和解决的重大课题,同时也需要理论工作者对此予以探索、研究和总结。

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怎样在网络信息化的挑战中寻求机遇,在全球化浪潮中勇立潮头,推动并引领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大力培育与造就新一代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是时代赋予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一项十分重大而紧迫的政治任务。在意识形态工作中,既要坚决防止“幼稚病”,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又要防止“色盲症”,增强政治敏锐性,提高政治鉴别力,努力扩大红色地带,转化灰色地带,尽量消除黑色地带;既要防止“软骨病”,在事关意识形态领域政治原则和大是大非问题上,又要立场坚定、旗帜鲜明,理直气壮、敢于亮剑,又要防止“虚弱病”,不断提高做好新形势下意识形态工作的能力。做好网上舆论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要创新改进网上宣传,运用网络传播规律,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握好网上舆论引导的时、度、效,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