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已经迈入网络信息时代。如今,网络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变革社会的力量,它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与思维方式,开辟了人类生活的“第二空间”。在网络的影响下,意识形态领域的传统斗争格局也被打破,网络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与交锋也呈现出新的特点。
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意识形态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创造了机遇。网络扩展了主流意识形态工作的阵地,为主流意识形态提供了理论教育与实践平台,为意识形态工作主体之间的沟通拓宽了渠道,为增强马克思主义的凝聚力、吸引力与说服力提供了新的途径。
网络技术的发展也给意识形态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在网络技术普遍应用的环境下,国内外多样化的非主流意识形态与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空间呈现出争夺话语权的状态。一些西方国家利用先进的技术与话语霸权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的渗透,各种思潮与错误思想在网络上蔓延,严重地扰乱了人们的思想与价值观念,致使一些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产生疑惑,甚至动摇了马克思主义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当前,我国面临深刻的社会转型,社会生活多样、多元、多变的特征日益凸显,各种思想观念互相交织、互相影响、互相激荡,加之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社会利益的分化等因素,增加了意识形态工作的复杂性,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时代的发展遇到了严峻挑战。
网络技术的发展也将人们带进了一个“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在这个网络技术赋权的背景下,新技术成为一种新的权力基础。传统的权力主体与非传统的权力主体都能够运用网络技术为自己赋权,网络政治空间中的参与者,既有传统的大众媒体,也有广泛意义上的作为自媒体的个人或组织,既有传统权力结构中的权力主体,也有因技术赋权获得话语权的新权力主体。技术赋权是话语权主体增多的基础,因而网络空间中的话语权呈现出分散化、多中心化的特点。
当前,能否应对好网络的挑战,已成为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最大变量”,直接关系到我国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的巩固。党的十八大以来,针对网络传播和舆论生态的新格局,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必须将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他还强调要把网上舆论工作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把应对网络挑战作为创新和发展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的重点方向。
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在意识形态领域,马克思主义不去占领,非马克思主义就会去占领,如果任其自由发展,那就会影响和冲击社会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影响和冲击党和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政治基础,影响和冲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共同目标取向,甚至动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主导性地位就会有丧失的危险。
因此,在网络形势下,如何充分利用网络、有效驾驭意识形态领域的复杂局面,用马克思主义来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最大限度地在全社会形成共识,增强马克思主义的引导力、吸引力与凝聚力,如何继续有效掌握、维护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话语权,是意识形态工作迫切需要深入解决的重大实践问题,同时也需要理论工作者对此予以探索、研究和总结。
面对当前社会的新问题、新挑战,意识形态工作需要站在时代和战略发展的高度,科学分析网络对主流意识形态工作造成的影响,理性认知意识形态工作的基本原则,采取有效措施主动应对,通过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时代的说服力、凝聚力与吸引力,巩固马克思主义思想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意识形态工作只有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研究人们的思想变化与发展趋势,与各种错误的思想与社会思潮交锋,才能使马克思主义思想被广大社会大众所共识、认同并成为自觉的价值取向与行为选择,才能牢牢巩固和抢占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才能适应中国由网络大国迈向网络强国的新环境的变化,守护好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确保党的主张成为网络空间最强音。
本书针对网络形势下如何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话语权进行了探索与尝试,论述了网络意识形态的概念、基本特征、传播机制、构成要素,探讨了网络为意识形态工作带来的机遇,分析了网络给意识形态工作带来的挑战,从思想建设、话语体系建设、队伍建设、制度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掌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的策略。
笔者认为,该书具有较高的理论与实践价值。其理论价值在于:其一,有助于推进马克思主义思想时代化。在网络时代,现实生活与虚拟空间融为一体,这使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疆域发生了重大改变。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的平台与空间、意识形态工作的传播途径与方式、意识形态工作对意识形态工作者的工作素质等要求都发生了革命式的变革,如果不积极进行马克思主义向网络的“数字化迁移”,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与吸引力就会被大大降低,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就会被大大削弱。其二,有助于开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研究新领域。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已经成为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意识形态改变了传统的意识形态工作格局,开拓了意识形态工作的新领域,建立了意识形态的新格局。因此,意识形态工作的科学内涵、建设理念、建设机制、建设策略也应相应地进行改变与创新。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研究不仅有助于完善意识形态工作的科学内涵,建立起新的概念体系,而且有助于拓展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研究视野。其实践价值在于:其一,有助于积极应对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新挑战。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国家之间不同思想文化交流日频、交锋日甚,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借助科技优势和语言强势,打着“网络自由”的旗号,大肆倾销西方价值观念。开展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研究,可以避免社会核心价值观的混乱,防止网络演变为西方思想文化自由表演的舞台。其二,有助于增强意识形态工作的吸引力、凝聚力,维护社会的稳定。现代社会人们获取知识与信息的方式往往是通过网络,网络传播的能力越来越影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社会大众中的地位与思想取向。但是,目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网络平台建设还存在内容陈旧、说理枯燥、解释力比较弱等缺点。同时,意识形态工作的网络平台尚未能成为传播思想、及时发布社会信息的场所。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研究有利于纠正意识形态网络建设中存在的种种缺陷,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说服力、影响力,为意识形态工作寻求一个更为明确的发展方向。
当然,囿于时间与篇幅,该书在网络传播规律、网络技术方面如何掌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仍有探讨的空间,期望作者在今后的研究中进一步完善。
王兴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