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的新特点

掌握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我们一定要结合当下的网络环境,细致地研究网络环境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新特点,只有这样,才能做好社会舆论工作,提高社会的凝聚力,才能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

1.环境由现实世界向虚拟世界转变

在网络技术普及之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是在现实的物质世界中进行的。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进行传播的工具都是实实在在的机构和场所,例如社会、学校等,它们都是真实存在的,是现实世界和客观环境。但是现在,网络技术的出现为人们打开了另一个世界的大门,即虚拟世界。只要网络保持畅通,人们在家里就可以了解社会变化、洞悉热点新闻、与人沟通交流。因此,人们接受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外在环境由现实世界向虚拟世界转变。与此同时,随着社会网络化和网络社会化的普及,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网络虚拟世界的环境之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传播已经不再是传统的政治权威的、单向线性的传播方式,人们可以自由地获取信息,所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权威性受到了不小的冲击,人们的认同感不再如之前那么坚固。此外,由于网络媒体的放大效应,我们更应该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环境,对现实环境和虚拟环境都应切实优化,从而达到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的目的。

2.载体由唯一性向多样性转变

在传统社会中,传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载体都是由国家直接管理,包括电视、广播、报纸,等等,这些媒体所传播的意识形态有较强的同质性,人们也仅仅通过这些载体来接收信息,获取渠道非常的狭窄和单一。而在网络环境下,意识形态话语载体走向了多样化,利用互联网技术、电子通信技术而产生了多种多样的媒介形式,如博客、微博、微信等。除此之外,新媒体还在不断地进行融合。网络媒体与传统的纸媒、广播电视最大限度地实现内容共享,带给人们各类信息。与此同时,网络媒体具有分众化特点,即“传播者根据受众需求的差异性,面向特定的受众群体或大众的某种特定需求,提供特定的信息与服务”杨一铎,黄文.全面分众化时代的来临:网络媒体前景展望[J].编辑之友,2013(2):101-103.。如前所述,新的传播载体让大众很好地认识并且认同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一个新颖且良好的途径,但也带来了新的问题。我们要认识到非主流意识形态甚至是反主流意识形态直接破坏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维护。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要善于利用网络媒体正面宣传的作用,同时要充分发挥其热点引导作用及沟通监督作用,使得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能够取得广大民众的认同。

3.主体由国家垄断信息向网络多元化信息转变

通常来说,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主体主要指:谁在说话;对谁说话。在网络环境下,这两个方面都受到了极大的影响,都由国家垄断信息向网络多元化信息转变。首先,关于“谁在说话”。在之前,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信息的传播只能由国家来完成,换句话说,只能是国家说。在这样的情形之下,国家的控制力和影响力都非常大。而在如今的网络环境下,国家和政府的控制力和约束性被大大削弱,人们可以自由地进行信息传播和沟通,在网络上,任何人都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言论。同时,网络技术打破了地理隔离,人们可以接触到全世界的思想文化,这样就极大地降低了国家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控制力,其影响力被大大削弱了。其次,关于“说些什么”。之前国家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的内容都要经过过滤和筛选,人们接收到的信息是国家给予的信息。而在网络上人们可以看到大量的各类信息,这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影响产生了很大的冲击。换句话说,目前国家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垄断明显弱化。在此情况下,我们一方面要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内容的凝聚力,另一方面要强化网络环境下国家的话语权,有效地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

4.客体由被动灌输向主动选择转变

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客体主要指各民族群众。在网络普及之前,人们对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接受一直都是在外界的灌输中进行的,人们始终都是被动地接受,没有自主选择的权利和机会。而随着网络的普及,人们可以摒弃传统的系统化、标准化灌输模式,网络环境之下少了很多限制,人们可以主动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方式和方法。网络信息不受地点和时间的限制,人们想获得信息,只要联网随时随地都可以不间断地获得,还可以在网上进行交流,探讨话题。在这种方式之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很难稳固。基于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到网络媒体的重要性,运用它们来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我们要努力研究大众认同信息的心理机制与规律,并了解民众接受心理的特点,同时还应该遵循网络规律、针对网络特点,加强和改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传播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