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去过饱和策略的“服装流行分析与预测”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
刘丽娴 任力 支阿玲
浙江理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名称:服装流行分析与预测。
课程学分:3。
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校际公选课。
面向专业:服装与服饰设计、服装设计与营销、服装设计与工程。
教学班规模:专业核心课30人/班、校际公选课120人/班,每年合计450人。
使用教材:《服装流行分析与预测双语讲义》(浙江省新形态教材建设项目资助,已与浙江大学出版社签约拟定出版进程,自编课程双语资料已投入使用5轮)。
已开展“翻转课堂”教学实践轮数:2。
课程学时:32。
依托在线教育平台:
(1)浙江省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共享平台(http://zjedu.moocollege.com)。
(2)浙江理工大学4A教学平台(http://4A.zstu.edu.cn)。
本课程已有基础:
(1)浙江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项目申报,2017年。
(2)省级课堂教学改革项目立项,2016年。
(3)教育部第二期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2016年。
(4)校级教改一类项目立项,2015年。
(5)校级教材建设项目立项,2016年。
(6)浙江省新形态教材建设项目,2016年。
(7)校级全外文课程建设群项目立项,2016年。
二、教学改革背景与思路
“过饱和”一词原属化学术语,指在一定温度压力下,当溶液中溶质的浓度已经超过该温度、压力下的溶质的溶解度,而溶质仍不析出的现象。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过饱和”现象是指学生因中外授课方式差异、文化语境不同、英语理解能力不足、语言信息量大、课程时间安排紧、作业安排密集、课程知识点衔接无序等多方面问题共同造成知识点零乱和琐碎,无法准确并快速理解吸收课程相关知识的现象。
EMC(English Media Course)课程是对学生课程专业知识和英语水平的双重挑战,同时也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浙江理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引进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时装技术学院(FIT)专业课程体系。其中,服装流行分析与预测(Fashion Forecasting and Prediction ),是中美合作项目三个专业的必修课与选修课,也是国际教育学院的特色课程。美方授课内容与中方授课内容由于国情、产业发展状况差异本身存在资料、授课案例、产业背景等多方面不对接的问题,从而造成了学生上课兴趣不浓厚,教学进度滞后,教学效果欠佳。面对这一系列“过饱和”现象,提出以混合式教学方式为抓手的“去过饱和”策略,以课程知识单元1为例,见图1。
图1 “服装流行分析与预测”的混合式教学方式(以知识单元1为例)
三、“翻转课堂”教学设计
(一)总体设计
本课程引入MOOC及SPOC的“翻转式”课堂辅以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形成强调学习体验的总体设计思路。
(1)视觉体验在先。为了使这门名为“服装流行分析与预测”的在线开放课程实至名归,从课程的内容到形式上都追求时尚与美感,利用高品质的视频录播以及课堂视觉设计方面的优势,保证课程的视觉体验效果处于国内较高水平,力争与国际上的同类课程接轨。
(2)视频既自成一体,又有机联系。本课程的52个视频既相对独立又前后关联,是点与面、碎与整的关系;既可单独穿插学习,亦可连贯而成课程全貌。这一设计思路顺应了未来碎片化学习的趋势,也为后续的移动端教学奠定了基础。
(3)强化通识性。在已有教学资源储备中的知识点、视频库及案例库基础上升级换代。升级指根据时尚动态将原有时尚资讯链接等进行与时俱进的调整;换代指将原专业知识点通识化处理,以适应扩大的授课群体——由本校服装设计专业学生扩展到省内多所高校的服装类、设计类以及所有对流行与时尚感兴趣的学生。
(4)互动与实践。借助主讲人自身的产学研优势,深入优秀的品牌卖场,实地分析卖场中的当季流行元素。根据不同知识点的要求,不断变换授课场景,把课堂拉进企业中,放到商场里。运用模拟操作、分组讨论、有奖竞赛、扮演角色、任务驱动等手段促进学生的课内外互动,鼓励学生动手体验、动脑思考、动口交流,形成传统课堂所不具备的“学习知识→体验知识→模拟运用知识”模式。
(5)移动课堂。借助微信、微博等现代通信技术,进行移动端的在线授课服务,结合在线平台与现场教学,进一步提升在线开放课程的open与online特性。
本课程的章节划分详见表1。
表1 “服装流行分析与预测”课程章节划分
(二)具体设计(以知识单元1服装流行分析与趋势为例)
1.教学目标:课程导入部分
介绍课程的主要内容以及时间安排;作业与考试要求;流行的基础知识。通过详解服装流行趋势的核心元素,让学生掌握追踪流行趋势,了解预测和分析流行趋势的渠道。分别从大众生活角度和专业角度探讨获取未来时尚流行资讯的方法与途径;解读风格、时尚、流行的差异、联系与内在逻辑。
2.教学设计与方法
课前:线上观看本单元视频:《流行趋势的内容与定义》《课程介绍与主要内容》《流行趋势的专业机构》《流行的周期与发展》《流行的生命周期》等8个视频。
课内:结合当下具体实践案例与品牌案例,联系实时信息,完成知识点讲演;本单元核心内容如下:
(1)时尚的定义、流行的定义;
(2)时尚流行的元素:颜色、面料、廓形、细节和图案;
(3)如何获得时尚流行信息——预测流行趋势的方法;
(4)风格、流行与时尚;
(5)各种流行预测的方法、流行体系、流行体系中的预测公式与方法;
(6)结合波浪理论,探讨色彩循环现象,并将趋势预测与市场应用、价格、品牌对接,进一步探讨流行生命周期与价格、消费者流行感知之间的内在关系。
课后:课外实践——现场指导学生在卖场中寻找当季的时尚风格。
在线教学部分——观看三个在线视频,进行“单元1和单元2”的复习和预习;浏览相关流行网站,并提交趋势分析资料一篇(300字以上的汇总报告);完成在线测试1;在论坛发布帖子进行互动问答。
3.教学活动与评价
(1)运用对比分析方法,学生自己讲解使用时尚流行趋势进行设计开发的体会,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使学生更深入地参与课堂学习。
(2)以优秀作业为实例,通过分析点评的方式查漏补缺,引导学习者对预测、搜集、整理、合理使用时尚流行信息进行产品开发的过程的掌握。
(3)理论教学、案例分析、动手实践三者相结合,拓展学生的学习思路。带领学生到商场动手实践,让学生按照所收集的流行情报与目标消费群分析方法对商场中多个品牌展开流行程度与流行点分析。这既检验了课堂学习的效果,又提升了学习者的兴趣。
(4)与各大流行趋势咨询公司联合推出流行产品,铸造本课程鲜明的时尚基因。
四、“翻转课堂”具体实施
为了进一步明确服装类专业的课程在双语或全英文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面向三个专业的100位至少曾经上过一次双语或全英文专业课的大二以上同学进行调研,通过个人访谈(personal survey)与焦点小组(focus group)的方式进行前测,确定问卷内容,通过100份问卷的发放、收回、数据整理,根据权重分析与排序,得到以下结论:学生自身语言能力、专业基础知识能力、教师授课方法与技巧是影响双语与全英文营销类课程最为重要的三个问题。
根据问卷结果分析与学生意见反馈情况提出优化方案,并对课程体系内的所有课程进行整理与分析。首先是关于授课方式、流程设计的改革。在后续教学过程中计划融入改革后的教学方法,并通过授课前、授课中、授课后三次焦点小组调查与问卷调查评估教学效果。在授课前补充专业词汇与课程体系介绍;授课中重点内容讲解;授课后整体效果评估,评价教学改革实施效果。多采用互动式、交触式的强调动手、实践、团队、合作、系统思考的教学,新设计的“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的“小组工作”(teamwork)环节中方教师与美方教师的联合指导能引发学生更多的思考,并贯穿运用中西方思维方式与文化语境。重新规划课程环节设计,采用“翻转”与“进阶”并举的方式。基于4A网络平台和浙江省高等学校在线精品课程网站完成课程系统设计,系统地梳理知识点、视频库、案例视频链接库,并将视频预习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采用进阶式教学,每个章节都设有问题或测试,类似游戏中的通关设置,只有答对了才能进阶,进入下一个知识单元的学习。增添学生学习趣味,使学生牢牢地被课程内容吸引。为了增强课程的实践性,借助主讲人与项目组的产学研优势,深入优秀的企业部门与卖场,根据不同的知识点,不断变换授课场景,把课堂拉进企业,走入商场,运用模拟操作、分组讨论、角色扮演、任务驱动,鼓励学生动手体验、动脑思考、动口交流。形成传统课堂所不具备的“学习知识——体验知识——模拟运用知识——互动浸入式理解”模式。图2详解了课程改革进阶。
图2 课程改革进阶图解
五、取得成效分析与体会
通过课程改革,优化授课方案、授课形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结合课程从授课前、授课中、授课后三个阶段的评价与反馈意见,优化课程授课方式与内容设置,提升授课质量。同时,课程结合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辅导,有助于学生将所学课堂知识与企业的实际需求结合,在各项进展中进行全程辅导,并与课程内容对接。在强调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启发学生理解时尚理念,培养学生创新设计思维能力,提高创新思维与企业实际运作的契合度。提升此类EMC课程的教学质量与效果。
结合去过饱和策略的课程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运用在线视频植入,与线下教学形成互补,丰富教学资源与手段,迎合学生碎片化的新形态学习方式,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具体课程改革进阶如图2所示。
作者简介
刘丽娴,副教授,博士后,中国纺织工程学会服饰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服饰流行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美术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工作人员。曾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浙江省社科规划重点课题、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浙江省社科联项目、浙江省文化厅项目、浙江省高校人文社科重大规划项目等课题30余项。
曾主持浙江省教育厅课堂教学改革项目,任“服装流行分析与预测”课程负责人和第一主讲,该课程于2016年被评为教育部来华留学品牌课程。依托课程建设,获2017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
作为核心人员参与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发表高水平论文40余篇,出版著作4部,获浙江理工大学521人才项目及浙江省科协育才工程项目资助。
“翻转课堂”示范性教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