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融合、互动、内化:浙江省高校首批“翻转课堂”优秀案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解决真实的问题,实现教学的反哺——“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案例

吕映

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一、课程基本情况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是《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中规定的小学职前教师教育主干课程,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和浙江省优势专业小学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是浙江省高等学校首批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该课程在小学教育专业(本科)三年级春季开设,32学时,2学分,采用小班化教学,每班人数为25~30人。自2014年春季始,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改革,至今已完成3轮实践。目前,课程主要依托浙江省高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共享平台运行,其中,“翻转课堂”学时数为16学时,占课程总学时数1/2。

二、教学改革背景与思路

(一)教学改革背景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是与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紧密相关的课程,要求学生掌握语文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主要内容、策略和方法,并能运用于语文教学实践,初步形成语文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能力。

但是,以往的教学中,由于教师对课程性质的错误定位,导致课堂教学沦为知识灌输,学习过程沦为死记硬背,学生既无法感受课程学习的价值,又不能形成问题解决的能力,产生厌学甚至恨学情绪,学习效果很不理想。针对上述问题,我们从2013年起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构建“自主·合作·实践·探究”课程教学模式(浙江省高校课堂教学改革项目),并借助学校网络教学平台和浙江省高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共享平台尝试“翻转课堂”,取得了显著成效;与此同时,教学改革的思路也逐渐明晰。

(二)教学改革思路

1.基于学情的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的改革,是教学改革的核心,是实现“教为中心”向“学为中心”转变的关键。基于真实的学情(真实的学习需求、真实的学习能力等)来设计学习内容,是本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课前,我们会发布学习任务卡,并提供匹配任务完成的学习资源,包括视频、课件、案例、文献等,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再搜集、分析、整理学习反馈情况,发现学生的已知与未知,尤其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真实问题,并基于学生的真实问题来设计课堂教学内容,使教学契合学生的需要,使“教”真正服务于“学”。

2.基于项目的协作学习

教学的根本目的不是掌握学科知识,而是能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基于语文教学实践中可能遭遇的真实问题,我们精心设计学习项目。学习项目包括教材解读、观点报告、课题研究、教学实践四种类型,凸显挑战性、综合性、创新性三大特征。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基于项目开展协作学习,提交项目报告,展示交流学习成果,教师主动参与协作学习,并强化过程性指导和个性化学习评价。基于项目的协作学习,体现学为主体,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及与他人协作的能力。

3.基于体验的实践反哺

本课程学习者是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是未来的小学语文教师。“翻转课堂”教学改革,能够使学生积累宝贵的学习体验,包括学习情境体验、学习策略体验、学习方式体验、学习评价体验等,并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感受学习过程的艰辛和享受学习成功的快乐。这样的学习体验和情绪体验将反哺师范生将来的教学实践,帮助他们从“学”的视角思考“教”的改进,提升教学实践能力,并有助于师范生感受职业快乐,树立职业愿景。

三、“翻转课堂”教学设计

(一)总体设计

基于真实的问题,二度“翻转课堂”,这是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真实的问题一是来源于学生,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生成的、发现的困惑和疑难;二是来源于实践,是学生在语文教学实践中需要面对的、解决的问题和情境。

一度“翻转课堂”:教师下发学习任务卡和匹配任务完成的学习资源(微课视频、教学课件、学习测验等),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和自我检测,并通过网络在线学习平台对学生进行过程性学习监控和个别化学习指导。这一环节,旨在课前解决基础性的知识传递,使课堂专注于学后问题的解决。自主学习后,学生提出自己不能解决的困惑、疑难,教师归整、分析学生反馈的问题,形成“问题树”,从而确定课堂教学内容,体现基于学情的教学设计。课堂教学中,主要采用案例分析、交流研讨等方式,围绕学后反馈的核心问题开展师生对话、生生对话,解决关键问题,突破学习难点。

二度“翻转课堂”:掌握知识不是课程最终目的,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才是课程价值导向。基于语文教学实践中真实的、复杂的问题情境,教师设计并发布学习项目,提供配套学习资源(文献资料、教学案例、课堂实录等),学习小组以任务为驱动,课前开展协作学习、主体探究,教师则对项目学习进行过程性指导、针对性指导,帮助学习小组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合作完成项目报告。课堂教学中,各学习小组汇报展示成果,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与指导修改,并就项目学习中暴露出来的普遍问题开展后续教学,使“依学而教,顺学而导”的课程理念得以落实。

详见图1。

图1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流程

(二)“群文阅读”单元设计

1.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理解群文阅读的内涵、特征与价值。

(2)通过案例研讨和项目学习,掌握群文阅读中文本选择、议题确立以及问题设计的基本策略,并能依据多元指向设计群文阅读教学。

(3)在翻转学习过程中,体验群文阅读的无穷魅力,感受群文阅读的巨大挑战,享受学习成功的快乐。

2.教学时数

4学时,采用全班教学(大班课)和分组指导(小班课)相结合的方式。

具体流程:大班课1学时(针对学生学后反馈的问题,进行全班教学)—小班课1学时(指导学习小组开展项目学习)—小班课1学时(指导学习小组修改、完善项目报告)—大班课1学时(学习小组代表汇报项目研究成果,师生评价与后续教学)。

3.大班课教学设计(1学时+1学时)

第一次大班课:群文阅读的实践策略(1学时)。

教学流程如下:

(1)梳理、归整问题,构建“问题树”。

①PPT出示:课前学习后学生提出的18个问题。

②学生小组讨论,归类、统整问题,构建“问题树”。

详见图2。

图2 “群文阅读单元”问题树

③依据“问题树”,提炼核心问题,明确学习重点。

核心问题:

● 群文阅读中,如何依据“议题”来组建“文本群”?

● 群文阅读中,如何设计讨论的“问题”?

(2)研讨经典案例,突破核心问题。

①研读经典案例:《“反复结构的童话”群文阅读教学设计》(高利佳)、《“玩童母题”群文阅读教学实录》(张祖庆)

②讨论与交流:两个案例的“议题”“问题”分别是什么?从两个案例中,提炼组建“文本群”和设计“问题”的有效策略。

(3)总结规律,拓展延伸。

①总结:群文阅读的核心特征和基本教学策略。

②拓展:还可以从哪些角度设计“议题”,体现群文阅读的多元指向?

(4)发布学习项目。

学习项目: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设计一则群文阅读教学案例。

第二次大班课:群文阅读的项目汇报(1学时)。

教学流程如下:

(1)小组汇报学习成果。

项目学习成果:

● 送别诗群文阅读教学设计(第2组)。

●《学会看病》《剥豆》群文阅读教学设计(第5组)。

(2)评价学习成果,完善学习成果。

通过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等方式,发现项目学习成果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修改建议,使学生在体验学习成就的同时,明确改进的方向。

(3)反思学习过程,发现疑难问题,开展后续教学。

①回顾学习过程,交流学习收获。

②反思学习成果,发现实践过程中产生的“新问题”。

“新问题”:

● 如何使“文本群”更具张力?

● 如何围绕“问题”,引导讨论持续深入?

③围绕“新问题”,进行后续教学。

教学重点:

● 互文性“文本群”的构建。

● 阅读交流中的讨论策略。

(4)发布学习项目。

学习项目: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修改、完善并提交群文阅读教学案例。

四、“翻转课堂”具体实施

实施步骤如下:

(1)任务布置和课前针对性指导,详见图3。

图3 “群文阅读单元”任务布置和课前指导

(2)全班教学。针对反馈问题,突破学习难点,发布学习项目(即“群文阅读的实践策略”)。

(3)分组指导。厘清项目研究内容,明晰项目研究方法,详见图4。

图4 “群文阅读单元”学习项目分组情况

(4)分组指导。分析项目报告,提出修改意见。

(5)全班教学。汇报项目成果,开展后续教学,指导完善成果(即“群文阅读的项目汇报”)。

(6)提交项目报告,完成学习评价。

五、取得成效分析与体会

(1)学生自主学习时间成倍增加(见图5)。

图5 “翻转课堂”前后学生自主学习时间统计

(2)学生课堂参与程度显著提升(见图6)。

图6 “翻转课堂”前后学生主动发言与参与讨论次数统计

(3)学生能力提升明显。调查结果显示,“翻转课堂”显著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合作能力、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学生在全国和浙江省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中屡获大奖,并在各级教学期刊发表多篇研究论文。

(4)学生对“翻转课堂”满意度极高(见表1)。

表1 “翻转课堂”以来学生评教和教学考核情况

作者简介

吕映,女,教授,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小教系副主任。主持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浙江省高等教育课堂教学改革项目、浙江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等15项课题,主编《小学语文教学技能实训》《小学语文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等多部教材,在《人大复印资料》《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核心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潜心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教学风格鲜明,深受学生喜爱,被评为杭州市高校教学名师培养人选、杭州市教育系统优秀教师、杭州师范大学教学卓越奖提名、杭州师范大学教学十佳。

“翻转课堂”示范性教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