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击的军师:司马懿传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国家制度设计

天子的权力是封建诸侯,这就是建国;诸侯的权力是封建大夫,这就是成家。但是大夫就没有再封之权了。诸侯与大夫虽然是受封的,但他们拥有财权和治权,也就是拥有自治权。于是,大夫有权自行管理采邑,这就叫作“齐家”,诸侯不能干预。诸侯也有权利自行治理封国,这叫作“治国”,天子也不过问。大夫除了做到“齐家”,还有义务协助诸侯治国。同时,诸侯在发生动乱之时也有义务奉天子之命南征北战,这叫“平天下”。《礼记·大学》中记载的“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就是对封建制度最标准的注释。

但是有秩序就够了吗?周公还为这套秩序制定了维稳的手段,那就是宗法制度。而宗法制度的核心,就是确定了嫡长子继承制。嫡,就是正支,正妻所生育的儿子就是嫡子,而嫡子中的老大就是嫡长子。贵族的儿子众多,但具有法定继承权的只能有一个。与嫡相对的就是庶,庶本身就含有众多、渺小等意思。物以稀为贵,多了就不太值钱了。嫡子的母亲是妻,只能有一个;庶子的母亲是妾,可以有多个。庶子的地位低,倒不是儿子们的错,而是因为他们的母亲作为妾的地位低而且数量不少。另外,妻妾来历不同,妻必须门当户对、明媒正娶,一个字,就是要“娶”。妻与夫是对等的,从制度设计上来说就是平等的,因而地位尊贵,所以叫举案齐眉。而妾叫纳,相对来说就随意得多,可以买,可以抢。既然可以如此来历不明,其地位也就可想而知了。

结果,因为做妈的地位不同,儿子们生来就不平等。

第一等是正妻的第一个儿子,叫作嫡长子;第二等是正妻的其他儿子,叫作次子;第三等是妾的所有儿子,叫作庶子。随着天子或者贵族不断散叶开花,儿子必然会越来越多。如果不将继承权的问题提前以制度的方式明确下来,儿子们肯定会为了争土地、争家业、争财产打得你死我活。因此,周公所设计的嫡长子继承制度就是所谓宗法制度的核心,其终极目的就是要明确秩序。因为财产可以分,但是爵位和权利是不能再分的。

在周公的制度设计中,天下为家。所以,天下、国和家是统一的,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一回事儿。

天子是天的嫡长子,所以叫天子。诸侯们是天子的兄弟,而大夫又是诸侯的兄弟。虽然有宗法制度明确了嫡庶之分,但他们总归是兄弟。所以,天下都是天子一家子的人,所谓“四海之内皆兄弟”是也。既然全天下的人都是一家人,那么子女是臣子和平民,父家长就是各级的君主和领主,因此他们被称作子民和君父。这样的说法,直到明清甚至民国时代还在用,其根源就是周公所设计的宗法制度。

既然四海之内皆兄弟,那么大家之间就不要那么剑拔弩张了;是亲戚,就似乎不好意思把脸撕破。周公认为这样的制度设计足以使得周天下永保子孙德传万年,但其实这样的制度也就在西周三百多年还比较稳定,到了春秋和战国时期就已经残破不堪了。当然,这都是后话,至少在周公的时代,这样的制度设计还是很好地维持了周王室的统治。

在这个体系下,天下家族的根都是统一的,以祖宗为线索,家庭构成家族,家族构成宗族。家族依附诸侯成为国族,国族也从属和依附于天子,这就构成了民族。这个民族在西周时代的名字叫作夏,在东周春秋时代的名字叫作华,后来这个民族就合称为华夏民族。而华夏民族的总渊源就是周天子,这个制度的设计者就是周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