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一、研究背景
19世纪中期,弗洛伦斯·南丁格尔在克里米亚战争中从事护理工作,1860年,她成立了世界上第一所正规的护士学校,近代护理教育阶段自此开始。我国的护理教育起源于19世纪后期。随着鸦片战争的爆发,近代护理教育思想传入我国,距今已有百余年时间。在此期间,我国的护理教育在教育理念、教育方针、培养模式、培养目标、办学性质、学制、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都经历了从无到有并日臻完善的过程。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护理教育与时俱进地培养高素质护士,在提高我国医疗护理服务和科学研究水平、满足人民健康保健相关需求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长期以来,护士作为一种专业性的职业群体,是提供健康保健服务的中坚力量,然而,研究发现,杭州地区38.8%的护理专业学生有转专业意愿(梁冠冕等,2012),工作一年以上的护士职业倦怠检出率为62.8%(叶志弘等,2008),护理专业队伍不稳定、离职率高等情况较为突出。鉴于当前的社会、政治、经济、信息、文化背景,护理教育工作者肩负着为杭州地区培养优秀护理人才的艰巨使命,社会各界和护理人员都对护理教育提出了新的问题:护理教育的培养目标应该是什么?在国际竞争和市场化的大背景下,如何让护理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更具有适应性,符合广大人民群众健康照护需求?同时,怎样确保培养出来的护士可以满足其自我良好发展的愿景,维持专业队伍稳定?这些问题为本研究的开展提供了启示。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是隶属于教育学研究范畴的课题,需要从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马克思主义著作等方面汲取相关的方法和理论,针对当前的护理教育现状,提出相应的教育问题,运用历史研究的思路,以培养目标为研究视角,对杭州护理教育历史资料进行梳理,并与当地护理教育的历史见证者进行访谈,初步探讨杭州护理教育发展过程并对其特征进行总结探索。本研究旨在把握其中的变化规律,为当下杭州护理教育的改革发展,尤其是对培养什么样的护士和怎样培养护士等问题提供历史借鉴和启示。
本研究将通过对杭州护理教育发展史的考察,回答以下几个问题:(1)杭州护理教育经历了哪几个阶段?(2)各阶段的培养目标及为实现培养目标所相关的教育学要素如何?(3)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多层次护理教育的培养目标应该如何合理定位与发展?
需要说明的是,笔者无意对杭州护理教育发展史进行全面系统研究,而是有所侧重地选择护理教育的培养目标作为切入点。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1.选择历史研究法的原因
本研究主要运用历史研究法(又称纵向研究法),它是比较研究法的一种类型。之所以选择历史研究法,是因为:通过广泛的文献回顾,笔者发现在现有的关于护理教育培养目标的研究中,学者多采用理论研究或者以量性为主的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多以国内外护理教育培养目标的对比的形式来呈现。本研究希望通过历史研究法,研究杭州护理教育培养目标的发展史,从杭州近现代各历史相关事件的联系中找到因果关系,演绎出造成当前培养目标现状的原因,推测培养目标未来的转变。
2.历史研究中需将研究个案作为基础
在选择历史研究法之后,研究者即面对一个问题:杭州地区护理教育发展的历史如此之浩瀚,到底应该选择面面俱到式的宏观史研究,还是关注某一地区、机构、历史事实之类的微观史(个案)研究(蓝勇,1997)呢?
通过一系列的历史研究文献资料阅读,研究者总结发现,微观史(个案)研究绝非游离于宏观史之外,二者是一种互补关系(张海荣,2013)。微观史研究可理解为针对某一个案的深入研究,这个看似独立的研究结论可以为深入研究整体结构提供示范作用,可在一定程度上充实宏观历史研究;在经历了若干微观史(个案)研究后,可总结其中的个性与共性,进而形成宏观史。也有学者表示,没有坚实的微观史(个案)研究作基础,新史学思潮便难以生存下去(马征,2011)。
3.研究个案的选择
基于个案研究不同于量性研究中“总体一致性”的特征(王宇,2007),为保证研究质量,研究者在杭州地区护理教育的相关院校中进行了筛选,选择了历史悠久、培养层次多样的研究个案(其前身为浙江省杭州护士学校,建校历史可追溯到1917年,前后经历中专、大专、本科、硕士在内的多层次护理教育形式)。该个案在杭州地区的护理教育发展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同时由于其20世纪90年代数次与WHO(世界卫生组织)合作完成护理教改计划,强调了其典型性特征(Ragin,1987; Bilter et al.,2015),符合个案研究抽样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