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酸碱平衡紊乱
二维码4-1 本章课件
【学习目标】
掌握:反映酸碱平衡的常用指标及其临床意义,单纯性各型酸碱平衡紊乱的基本概念、常见原因、发生机制和对机体的影响。
熟悉:机体维持酸碱平衡的调节机制,单纯性各型酸碱平衡紊乱的代偿机制,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的概念,各型酸碱平衡紊乱的判定原则及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的鉴别要点。
了解:酸碱物质的来源及各型酸碱平衡紊乱的防治和护理原则。
【案例导入】
案例4-1
患者,男性,72岁,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心力衰竭入院,经强心、利尿等治疗后,血气检测结果为:pH7.40, PaCO257mmHg, []34mmol/L。
思考题
1.治疗后,该患者血pH为7.40,能否肯定其处于酸碱平衡的状态?
2.引起该患者酸碱平衡紊乱的原因和机制是什么?
3.该患者发生了何种类型的酸碱平衡紊乱?
案例4-2
某肺癌伴脑转移患者,近期出现呼吸困难、频繁呕吐,应用甘露醇、呋塞米等治疗后,血气及电解质检测为:pH7.42, PaCO258mmHg, []36mmol/L, [Na+] 142mmol/L, [Cl-]75mmol/L, [K+]3.0mmol/L。
思考题
1.简述患者血钾浓度偏低的原因。
2.该患者发生了何种类型的酸碱平衡紊乱?
3.阴离子间隙在诊断酸碱失衡中有何意义?
人体体液具有一定的酸碱度,适宜的酸碱度是机体组织细胞进行正常生理活动的基本条件。人体血浆的酸碱度用动脉血pH表示。正常人动脉血pH为7.35~7.45,平均为7.40,呈弱碱性,变动范围狭窄。在生命活动过程中,机体经常摄入一些酸、碱性物质,同时体内也不断生成酸性或碱性代谢产物,而体液酸碱度却相对稳定,这种通过体内各种缓冲系统的缓冲、肺和肾的调节来维持体液酸碱度相对稳定的过程,称为酸碱平衡(acid-base balance)。
病理情况下,许多因素可以引起酸碱负荷过度、严重不足或调节机制障碍,导致体液内环境酸碱平衡破坏,这一病理变化称为酸碱平衡紊乱(acid-base disturbance)。
酸碱平衡紊乱在临床上极为常见,是许多疾病或病理过程的继发性变化,对患者的危害极大。能否及时发现和正确判断机体的酸碱状况,常常是治疗成败的关键。因此,学习和掌握酸碱平衡紊乱的基本理论对临床工作有非常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