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疾病的转归
疾病都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大多数疾病发生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终将结束,这就是疾病的转归。疾病的转归有康复和死亡两种形式,主要取决于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后发生的损伤与抗损伤反应的力量对比,以及是否得到正确而及时的治疗。
1.康复 康复(recovery)分为完全康复与不完全康复两种。完全康复(complete recovery)主要是指患病时所发生的损伤性变化完全消失,机体的自稳调节恢复正常,机体的功能、代谢及形态完全恢复正常。不完全康复(incomplete recovery)是指患病时的损伤性变化得到控制,但基本病理变化尚未完全消失,经机体代偿后功能代谢部分恢复,主要症状消失,有时可能留有后遗症。
2.死亡(death)传统上把心跳、呼吸的永久性停止作为死亡的标志,认为死亡是一个过程,包括濒死期、临床死亡期与生物学死亡期。近年来,随着复苏技术的普及与提高、器官移植的开展,人们对死亡有了新的认识。目前一般认为死亡是指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停止,但是并不意味各器官组织均同时死亡,提出了脑死亡(brain death)的概念。脑死亡是指全脑的功能(包括大脑、间脑和脑干)不可逆地永久性丧失以及机体作为一个整体功能的永久性停止。出现脑死亡,就意味着人的实质性死亡。因此脑死亡成了近年来判断死亡的一个重要标志。
二维码2-3 脑死亡
二维码2-4 案例分析
判断脑死亡的标准是:①不可逆性深昏迷。无自主性肌肉活动,对外界刺激完全失去反应。②自主呼吸停止。进行15 min人工呼吸后仍无自主呼吸。③颅神经反射消失。对光反射、角膜反射、咳嗽反射、吞咽反射等均消失。④瞳孔散大、固定。⑤脑电波消失。⑥脑血液循环完全停止。
案例2-1分析 该工人已发生脑死亡。因为他在被发现之前已有大约10min的完全缺氧时间,而大脑在缺氧5~6min后即可出现不可逆性损伤。况且经15 min积极抢救,心跳、自主呼吸仍未恢复,对外界刺激不发生任何反应,出现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所以按照脑死亡的判断标准,该工人已处于脑死亡状态。
在没有条件做脑血管造影、脑电图以及用人工呼吸机进行抢救时,一般就可根据心跳、呼吸的永久性停止来诊断脑死亡,因为它们能导致全脑功能永久性丧失。
采用脑死亡概念的意义在于,可协助医务人员判断死亡时间和确定终止复苏抢救的界限。同时,为器官移植创造了良好的时机和合法的根据,借助呼吸、循环辅助装置,脑死亡者可在一定时间内维持器官组织低水平的血液循环,为器官移植手术提供良好的供体。此外,也可为器官灌流、组织和细胞培养等实验研究提供良好的材料。
近年,临终关怀(hospice care)和安乐死(euthanasia)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临终关怀是指为临终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医疗、护理、心理、社会等方面的全方位服务与照顾,使患者在安详、平静中接纳死亡。为此,我国最近已出现一些临终关怀医院。安乐死是指对有不治之症的患者在濒死状态时,为了免除其精神和躯体上的极度痛苦,而采用医学方法结束其生命的一种措施。由于安乐死涉及复杂的医学、社会学和伦理学问题,大多数国家尚未通过立法施行。
二维码2-5 知识链接
【本章小结】
疾病是机体在一定条件下受病因损害作用后,因机体自稳调节紊乱而产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任何疾病都有它的病因,病因是引起疾病必不可少的因素。疾病发生的条件主要指那些能够影响疾病发生的各种体内外因素。这些因素可以影响病因对机体的作用,促进或阻碍疾病的发生。能加强病因作用或促进疾病发生的因素称诱因。诱因与条件在不同疾病中可以互相转化。疾病的发生、发展都遵循一定的规律,一般规律主要是指各种疾病过程中一些普遍存在的共同的基本规律,包括损伤与抗损伤、因果交替、局部和整体等规律。疾病发生的基本机制是指参与多种疾病发病的共同机制,包括神经机制、体液机制、细胞机制和分子机制。疾病的转归有康复和死亡两种形式。康复分为完全康复与不完全康复。疾病的转归主要取决于疾病过程中损伤与抗损伤反应的力量对比,正确而及时的治疗可影响疾病的转归。脑死亡是近年来判断死亡的一个重要标志,具有重要的意义。脑死亡是指全脑的功能(包括大脑、间脑和脑干)不可逆的永久性丧失以及机体作为一个整体其功能的永久性停止。
【复习思考题】
1.简述病因、条件及诱因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关系。
2.举例说明损伤与抗损伤反应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3.采用脑死亡作为判断死亡的标准有何意义?
二维码2-6 习题及答案
【参考文献】
[1]王建枝,殷莲华.病理生理学.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2]王万铁,商战平.病理生理学.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5.
[3]王万铁,倪世容.病理生理学.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金可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