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树与风
1.
将近下班,刘玉芬再次在工厂晕倒。同事将她抬上面包车送往医院。老板看着远去的面包车,萌生了辞掉她的想法。
今天周六,小媱还在课室里学习,现在距离终考还有三天。今年的春节来得特别晚,这个学期也因此变成历年最长。已是一月的中旬了,紫荆花渐渐染红公路的两旁,枯黄的狗牙草随春的临近开始回复生机,街市上响着贺年曲,部分店铺也在出售年货,但对于春节的到来,确实为时过早。
备考紧张而沉闷。临考的复习策略基本以巩固基础为主,对于难题大家都没心情钻研。传闻明年的高考会改革,试题难度将明显降低,这对成绩中等的学生来说,的确是一件好事。
昨天晚上,她已跟妈妈说了,周末想回校备考。妈妈允许了她,并叮嘱她晚上回家吃饭——不管怎样,在家的伙食肯定会比在校更有营养。这两天刘玉芬都没有申请加班,因为精神状态很不好,只是没想到,到了傍晚,她还是晕倒了。
家里不见妈妈的踪影。
或许是在工厂加班吧,小媱想。冬天的夜来得特别快,小媱见天全黑了妈妈还不回来,便自己动手煮点面,草草地准备晚餐。正忙着,电话响起。
“小媱是吧?我是你小舅母!你妈妈现在在医院输液,回不了家,今晚你自己做饭,好好待在家里哪里都别去,你妈妈这边呢有我照顾,尽管放心——等一下,你妈妈有话跟你说……”小舅母的话几乎是一口气说完,中间容不得小媱插嘴,小媱想了解一下妈妈的情况也来不及。突然被告知妈妈住了院,还在输液,小媱的心情顷刻乱成了那锅正煮着的乱七八糟的面条。
妈妈现在这份工作,是小舅母介绍进去的,她俩还被安排在同一个车间,刚好能相互照应,所以这次刘玉芬出了事,全程都是小舅母在一旁照看着。
一阵窸窸窣窣的摩擦声之后,电话里传来了熟悉却虚弱的嗓音——是妈妈:
“小媱,天黑了不要出去,现在年底了,外面的治安非常不好……”妈妈叮嘱她,生怕自己不在家女儿会出事,“橱柜里还有几筒面条和一框鸡蛋,自己煮着来吃,不好吃也将就一下。记住啊,千万不要到外面买菜或做其他事情,很危险的……”
“知道了,我已经把面条煮好了,也……不算很难吃吧,吃得下去,放心。”——“不会出去的,今晚我就在家里待着啊,哪都不去,妈妈不用担心……”小媱安慰起她生病的妈妈,末了还是忍不住问了一句:“妈妈你今晚回来吗?”
刘玉芬叹一口气——这问题似乎有点难回答。
“没事没事!病好了再回来,我一个人在家没问题!”小媱意识到自己问了不该问的问题,想解释,可不知怎的,越是解释反而越显得自己很在意。
“要不让小舅母到家里陪你……”刘玉芬说着马上跟小舅母打招呼。小媱慌了:“别别别!让小舅母陪你,我不需要!我一个人在家就行了!”可是妈妈已经跟小舅母说了。幸好小舅母晓得事情的轻重,知道刘玉芬是过分担心女儿才说这样的话,所以并不打算回去陪小媱,一再坚持留在这里照顾刘玉芬。两边都在劝阻,刘玉芬只得应允,挂电话前不忘叮嘱小媱晚上要锁好门,谁叫开门也不答应等等,权当女儿是小孩子,怕她出事。
聊完电话,跑进厨房,才发现,锅里的面条已煮坏了,黑糊糊的一团,散发着烧焦味,还把锅粘得很脏。
“真没用……”她抱怨一句。
不得不重新煮。幸好食物充足允许她煮第二遍,不然这天能不能吃上晚餐都成问题。
2.
第二天一大早,她就爬了起来。煮了点粥,吃过便前往人民医院看望妈妈。
昨晚一宿她都没睡好。她知道临近终考自己必须全心复习,无奈妈妈的事和空荡荡的屋子使她久久没法平静。这所屋子她已生活了十几年,但一个人面对它的时候,还是会莫名地恐慌。恐慌可以来自漆黑的窗外,可以来自阴暗的楼梯,无人问津的床下底,寂静时有着回声的时钟嘀嗒声。
只要人害怕,什么都可以笼罩恐怖的色彩。
住院部七楼10号病房,地址于已悉记于心。
走进大门,穿过门诊部,按照指示牌的指引,她如愿地来到了住院部大楼前。其实,不看指示牌,她也是可以到达这里的,因为这里有她儿时的回忆。快十年了,这里的布置一点也没变,只是因为人的长高而使它看起来变窄变小而已。岁月或许苍老了这里的一切,但儿时的记忆本来就是苍老的。她仿佛重新走进那一个噩梦。她小时候车祸,在这里住过大半年,这里的消毒水气味、铮铮作响的医疗用具、清净的白大褂等等,让她现在想起,手心还能捏出一把汗。只不过那时她是在黑夜中看见了希望的曙光,而现在,时隔八年后再次走进来等着她的不是黎明,而是新一轮漫长的黑夜。
走进升降电梯,按下数字“7”。进电梯之前,从电梯里出来的是一个坐轮椅的瘦骨嶙峋的少年和一位推轮椅的神情忧郁的中年妇女。两人都很安祥,这样的安祥似乎是因为习惯了忧伤。这母子极大地影响了小媱的心情。她不敢看那个病弱的少年,也不敢看那位泪痕乍干的母亲。她知道在这如鲜花、如旭日的年龄里被病魔摧残,于这个病人和这个家庭来说意味着什么。亦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方可理解白色世界的恐怖和健康的来之不易。
到达7楼,快速扫视门楣上的牌号,顺数字规律往前跑。她无法再承受病房里的面黄肌瘦的病人和各式各样冷峻的医疗设备,她必须尽快找到她妈妈。
10号病房。推门而进。
妈妈正躺在床上输液,小舅也来了,坐在长椅上和小舅母小声交谈。桌子上放心探望用的水果,看样子应该是刚来的。只是不知为何,在小媱进来的那一刻,他们立马停止了谈话。
“舅舅,舅母。”小媱礼貌地跟他们打招呼,看见妈妈已入睡,又轻声问他们说:“妈妈她怎么了?”
“她昨晚整晚都没睡,临天亮才睡进去,所以先别打扰她。”小舅母叮嘱道。
“医生怎么说?”小媱想知道的是妈妈的病情。
“目前是什么情况我们也不清楚,因为昨天才进医院,医生说今天会安排几项检查,检查之后才能确定得了什么病……不过,应该不会很严重,所以你千万不要因为你妈妈的事而影响你自己的学习——听你妈妈说,你下周二就要期末考试了,是吧?”小舅母问道。
小媱点头。
“那这段时间你先安心复习,这边有我和你舅母轮流照顾,不会有什么问题。等你考完试了,再来照顾你妈妈……不缺这几天,对吧。”舅舅连忙安慰她,因为在她脸上看出了担忧。
小媱又是应允地点点头。虽然每年春节都和他们见面,但代沟依然还是无法逾越,除了点头,她找不到其他能与之交流的话题。所以接下来,都是舅舅和舅母在问她话,她诚诚恳恳地回答,通常是三言两语,越聊越局束。一个多小时之后,刘玉芬苏醒,看见自己的弟弟过来,问候道:“阿军什么时候过来的,不用上班吗?”
小媱急忙走上去,坐在妈妈的床边,等妈妈和舅舅聊完,才问妈妈说:“妈好点了吗?”
“还不是老样子……”
“妈妈既然身体不舒服,就别去上班了,养好病之后再去。”
“傻孩子,不去上班怎么挣钱养家呢,况且你们还在读书……”
“那也得养好身体,身体好了才可以去工作,很久之前你身体就不好了,又没不肯到大医院里检查,现在住院了,就让医生仔细看一看——你看挂了这么多水,还不是之前给拖的?”
这是小媱第一次以这样平等的方式问候她妈妈,而妈妈也是第一次把她当朋友那样的一五一十地说出自己的身体情况,不再是平时指指点点的姿态和可望不可及的高度。从前,小媱都是以小孩子仰视的角度来看妈妈,觉得妈妈是那样的高大、坚强和精明;但现在,当小媱以平视的目光看妈妈时,竟发现妈妈原来是如此的单薄,如此脆弱,又如此的需要人照顾。
妈妈并不是自己想像中的那样了不起,她也只是一个普通人。
小媱把放在旁边的小舅母今早打上来的早餐拿给妈妈吃。妈妈吃了一点,又吃不下去了,跟小舅他们聊了一会天,便精神恍惚地躺下休息。小媱还想说一些关心的话,但看见妈妈无精打采的样子,不便打扰,于是离开了病床,回到长椅上。
两个陌生的长辈,也没什么话问小媱了,于是又是难耐的沉默。小舅和小舅母趁小媱在这里,便抽身到外面购买一些生活用品。小媱看着小舅和小舅母离开,心想:如果打破传统仰视的对师长毕恭毕敬的观念,改用平常朋友的眼光看待长辈,那彼此之间的交流是不是更容易一些?
从医院里出来,已是下午两点。若不是妈妈一直催她回校看书,她还会待久一会。出了医院,又看着一个羸弱的女病人在医院门口的花摊上清笑着为她的孩子挑选鲜花,一个可怕的念头猛然袭击小媱的脑海,使得她整个人如坠冰窖:妈妈这次的病会不会很严重?
“怎么会怎么会!你别乱想好吗?肯定会好起来的!别这样想别这样想……”小媱不断叮嘱自己。
3.
寒假,对赵宛桃来说又是一次煎熬。上个暑假,她瞒着父母回老家,并因此和父亲赵雄发爆发激烈矛盾。虽然事后和好,但曾经的伤疤一直留下在宛桃的心里。而时常发生的小争执,就好比一只会抠伤口的大手,让她的伤疤一直好不了,甚至还让它随时面临“伤势加重”的风险。
隆冬时节,老家那边应该下了很深的雪。回老家的话,还得各种过冬的物料,远在南方的她一时无法筹备,即使是去那几个姑妈的家居住,大冷天的也会对她们造成困扰。如此一来,这个寒假,应该得留在家里。那……这必定又是史上最难熬。
临近终考,复习状态下的赵宛桃仍然会分心到这些事情。再独立的孩子也不可能不受家庭的影响。那不经意在心间迸出来的凄凄苦意,使她心情越来越糟糕。别人面对寒假一脸憧憬,她却憎之恶之,人与人的差别,真的是太大了。
其实不止是她,赵雄发和胡青莲,都会对这个寒假异常敏感。他们已对之前暑假发生的事情作了深刻的反省和总结,并打算在这个寒假尽一切努力去修复破烂不堪的亲子关系。在他们看来,宛桃之所以思念老家、不肯留在这里,可能是因为这个家太枯燥、太无聊,毕竟在这里她没什么玩伴,而自己平时又因生意繁忙而无法陪伴她。为此,他们必须为女儿“量身定做”各种计划,力争让女儿过上一个愉快而充实的寒假,好让她乖乖地留在这个家。
所以这个寒假对他们来说很关键。
周日中午,胡青莲打电话给宛桃,意外地问起了宛桃的兴趣爱好,神神秘秘的好像要给女儿一个“惊喜”。宛桃对这样的“惊喜”毫无期待,也不探询妈妈要做什么,妈妈的一片热诚到头来不过妈妈自己的独角戏,仅此而已。
傍晚时分,赵宛桃在校道里遇见邓小媱。从医院出来的小媱一直有股隐隐的不可言状的忧伤。今时今日,她们两人已和好如初,经历上次的争吵,两人似乎更懂得尊重和理解对方,这对她们来说都是可喜的进步。
“下午的时候,我妈妈打电话过来,”相识的一年半里,宛桃已不止一次向小媱提及她的家事。小媱始终认真听她倾诉,不认同也不辩不争,但现在,心情低落并有隐忧的她明显不愿意听这些叛逆、愤恶甚至敌视的言论。她停下脚步,失望地看着赵宛桃。
如果你曾“臆想”过亲人会在某一天突然离去,就不会眼巴巴地看着身边的朋友一步步陷入“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沼池里。
不过出于尊重,她还是耐心地让宛桃说完。
“她问我,学习上是不是很吃力,要不要请一个家庭老师回来给我补习功课,我恼了,在学校的学习就累得要死,难得放一次假,还要请家教?是想把我逼疯了对吧?”
“她只是想让你学习有进步吧,有人教总好过你一个人在那苦学。而且成绩好了,最终受益的人还是你自己呀。”小媱疏导说。
“可我不想这样子。在学校就被人管着学,回去后又被管,我必定会疯掉的!就算学,我也想自由自在地学,学成怎样也是我自己的事,他们操什么心!他们这样做,只会弄巧成拙,我怎可能答应她?”宛桃争辩说。
“你妈妈既然打电话给你,就是在征求你的意见,你跟她说你不想,她应该不会为难你的。”小媱可不想她再次把她妈妈的好意看成敌意。
“对!所以我当场拒绝了她!我是坚决不会接受她这些乱七八槽的安排的!想拒绝就拒绝,她能将我怎样?”
重点,这才是重点。说了这么久,她就是想“英勇”地抗击她的父母,而最后她都会回肠荡气地取得胜利。这个过程对她来说实在太“痛快”了,所以她迫不及待地想这样做。
“然后她又问我喜不喜欢玩乐器,喜欢玩哪种乐器,分明是套近乎……以前怎么没听她这样子问我!现在高二了啊,下学期就要准备高考……是,我是挺喜欢乐器,可现在已经过了学乐器最佳时机,他们老爱做一些事后补过的事情,你不觉得很气人吗?——快要高考才想起要发展我的兴趣爱好,未免太迟了……”
“她说要给我一个惊喜,我不知道她要送我什么,但肯定不会好到哪里去——我就让她送!到时不喜欢了,随手就把它扔进垃圾桶里……”
宛桃越说越激动,这类话题她永远有说不完的支持她这么做的理由,从校道到楼道,再到课室前面的走廊,她一直把自己当“义士”看待。小媱不想再听,眼看就要到达自己的课室,遂打断宛桃说:
“小桃,你老是纠结过去他们对你造成怎样怎样的损失,然后又想着如何打击报复,这样你真的开心吗?”
“开心!”宛桃偏执地挤出一丝笑容。这样子打击报复,她觉得非常解恨,非常痛快——她就是要让她父母为过去背负上沉重的包袱。他们欠她的实在太多太多,而她永远不会给他们补偿的机会——他们也补偿不了,不是吗?
就是要让他们永远愧疚下去。
“不,你不开心,”小媱冷冷说道,“你一点都不开心,不要再骗自己了。”
宛桃的笑容渐渐凝固。
来不及让宛桃反驳,小媱已转身进入课室。宛桃看着小媱进去的身影,的那一句“不要骗自己”的话如同千斤巨石压在她的心头。
你一点都不开心,不要再骗自己了。
这个世界,快乐的类型有很多种。比如前段时间的篮球赛,宛桃信任她的同学,她同学也拥戴她,这是一种安然把后方交给朋友的快乐。现在,如她所愿的,校道里,有人亲切地跟她打招呼,是在她对别人友善地打招呼之后;饭堂里,有人留位置给她坐,是在她主动帮助身边的同学之后;宿舍里,也有人开始称赞她,是在在她时常当众称赞别人之后。让她最为高兴的,是在校园里走着走着,背后突然有人大喊她的名字,然后追上来和她并肩一起走,背景是一幕红透半边天的晚霞。
她相信他们是真诚的、善良的、和值得信任的,她才得以敞开心扉接纳来他们。接纳之后,她的世界也发生了好转。曾经那懊恼别人不接纳自己、担心自己受委屈、怀疑别人对自己有恶意等等念头,事实证明,全是庸人自扰。那么,在与父母的关系上,自己会不会也是那样?尤其面对的是任劳任怨、被自己多次打压仍不死心的父母……真的无法接纳他们吗?
每次想起她的父母,想起这个家,她就会先入为主地抵触和憎恨,并一直认为是他们的错。先是觉得他们不好,然后把他们所做的一切拿来佐证他们“不好”,最后误会就像雪球那样越滚越大,诱发一连串矛盾。佛说,风未动,旗未动,是人的心在动。“心先动”的人,会像瘟疫那样四处传播着矛盾和对抗,让身边的人也生起“病”来。
对父母进行惩罚,再解恨也是一个悲剧,生活在悲剧里的所有人,都不会快乐。没人天生就喜欢作践别人。那喜欢作践别人的人,都是些不快乐的人。
宛桃是幸运的,因为她感受过接纳别人后的所获得的真实的快乐。所以,对比之下,打击报复的心理是否能真正地让一个人快乐?她心里其实很明白。
是的,她一点都不开心,她一直都在骗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