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英语角风波
1.
第二天晚修放学,华卿来到(11)班课室门口,小媱正埋头写作业。
实际上,放学铃响起的那瞬间,小媱的心就激动得怦怦直跳。她知道这一晚华卿一定会来找她,因为,他已经有四天没有来找过她了。昨晚宛桃的话让她很受伤,她想:既然这样下去“没结果”,还不如就此断绝好了。所以她打算,当华卿出现在前门的时候,就假装在专心做作业,丝毫去不理会他。
正是因为想好了对策,她特别在意华卿的出现,无心学习。所以,她人在低头努力地做作业,心却像住了一群狂躁的野马。野马跑得那么乱又那么急,她呼吸都不自然,握着笔的手不断地颤抖。教材、辅导书、作业本全都敞开,阵势夸张,她的笔放在作业本上,却没东西可写。只好在草稿纸上写写划划,心却在嘀咕:
我现在这么忙,哪有工夫理会他?
对,我没空理他。
果然,一会儿后华卿便出现在课室的前门。
“小媱!”华卿小声呼唤。小媱明明听到,不但不回应,还把头埋得更低了,手中的笔写得非常勤,心里隐隐奉劝华卿:“我都不理你了,华卿你就知难而退吧。”
叫了三遍,小媱还了这模样。门外迎来一片安静。小媱仍不敢抬头看究竟,心中失落地猜测:华卿应该走了,对不?
那也挺好的,至少我可以“安心”地做作业了。小媱心想,鼻子却不听使唤地涌上一阵酸楚,好难受好难受。
就在她忧伤之际,沐月的凳子突然被人动了动,随后一个身影坐下来。小媱转头一看,吓了一跳:华卿!
华卿正坐在沐月的位置上。“沐月呢?”他问。
“回宿舍了。”小媱继续埋头做作业,不想再抬头看华卿一眼。
华卿见她那么“专心”,便把头凑向她的作业本,只见作业本上的解题步骤毫无章法,不禁皱起了眉头:“你写的都是些什么啊?怎么会是这样子做的呢?笨!”
华卿抢过她的笔,在沐月的桌上找一张草稿纸,依据题目,一边画图分析一边惊讶地问:“这么慢吗,现在才学完‘解三角形’?我们都学到‘等比数列’了。”“解三角形”是第二章的知识点,而“等比数列”已经是第四章了。
华卿画好图后,开始认真为小媱讲解题目道:“这道题不是这样子做的,你看——首先……”
华卿耐心地教她,她认真地听着,时间仿佛流回到高一,华卿一步一步详细地教她,不时用问题来引导,她回答不出来便说她“笨”。“笨”是开玩笑的,他可从来没因为她回答不出来而嫌弃她,更没想过因此而放弃教导她。
“就是这样,会做了吗?”华卿见她呆呆地点头,不是很放心,又翻开她的练习册,找一道同类型的题目要她做。看见她虽然反应迟钝,但解题思路基本正确了,华卿才放下心来。翻出她放在书桌里的其它科目的作业本,想了解她其他科目的学习情况,一边翻一边问她:“物理呢?化学呢?生物呢?哪里不懂的?告诉我,我会的话一定教你!”翻着翻着,又疑惑地问:“你们的作业题目,都是这样子的吗?”
这些作业题目,都是从教材例题稍稍衍变过来的,基本上套公式就可以算出来了,和自己班上那些连已知条件都被层层掩埋的题目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华卿第一次深刻地认识到,普通班和重点班在学习上的巨大差别。假如他没进重点班,那他一定也在做这样的题目,并为自己连续做对而沾沾自喜。高一的那个他,不就是这样子吗?然而就是这样简单的题目,普通班的大部分同学还得对它们思考很久很久。
差别,人与人之间在学习上的差别。
只是在单向追求的世界里,这种的差别轻易就会被放大,然后成为衡量学生“优劣”的标准。
华卿不由得感叹地抬头四顾,现在已经放学,在这个课室里认真看书的还有七八个同学,华卿终于明白了,为什么高一时自己死学硬学,成绩到达一定水平后总是难以提上去,他以为这是他的“瓶颈”,其实不是。准确来说是一个平台的饱和点。这个平台的资源充分利用起来,也就发挥到这个水平。即使里面的人很努力很努力,也只会面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境地,并且这样的努力很容易就让人心劳形销。而到重点班后,自己轻易就跨越了当初的“瓶颈”,这不得不说是这平台从中起了关键作用。
华卿看看小媱,又看看周围拼搏着的同学,突然一股惆怅涌上心头。是怜悯还是心寒,华卿不会去考究,他只知道,在学习的道路上,这群人还有很长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小媱,明天清晨,跟我到‘读书走廊’里读英语好吗?那里有一个英语角。”华卿想起小媱擅长语文和英语,这两门应该最容易到达“瓶颈”。语文他也是无能为力,英语倒可以提供一个学习的机会。他说的“读书走廊”,今学期才成立,位于行政楼与教学楼之间的那条走廊里。为方便雨天行走,学校在上个暑假时在那里筑起一条走廊,早起的学生便经常跑到那里读书。后来高二级的两个重点班的学生在走廊的一头“划地为界”,自发组织起“英语角”来练口语。不过英语角大部分都是这两个重点班的同学,因为他们时常天未亮就起来学习,其他班个别早起的同学,不知是因为“水平不够”还是“怕生人”,极少插足其中。华卿邀请小媱去“英语角”,就是希望小媱能像重点班的学生那样,能利用这个机会,提高英语水平。
小媱听着颇为心动,她和大部分学生一样,还不知道学校有“英语角”呢,去看看也挺好!可是一想到是跟陈华卿一起去的,她昨晚才形成的那一股执拗又跑出来兴风作浪。只见她偏过身去,幽幽地说道:“算了,我还是不要去了。”
陈华卿不得不旁征博引、卖乖弄俏、死缠烂打,才成功说服了她。
华卿又教她做一道题,完毕时候不早,两人便一同回宿舍区。路上,小媱还在纠缠昨晚的心结,那种种的复杂情绪,最后演变成淡淡的醋味,问华卿:“在重点班待了一个多月,感觉如何?很舒服吧?”如果华卿此时点头,那小媱就真的要吃醋了。
华卿叹了口气,第一次向小媱吐苦水:“压力大着呢,他们比你聪明,还要比你勤奋,有时候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办。”
小媱轻轻一笑:“连你都这么说,那我估计是差十几重天了……生活上呢,应该很好玩吧?”其实小媱问的,就是关于生活。
华卿摇摇头,弱弱地回答:“感觉还是高一的时候好玩一些。”
小媱震惊之余,心里又偷偷藏了小欣喜:“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高一的同学很有趣呀,你看他们,有喜欢青春文学的‘小花痴’、有喜欢潮流的哈韩一族、有沉迷‘武林绝学’的武侠迷、也有喜欢传播老师‘绯闻’的口舌鬼、还有……”华卿说到这里突然停住不说了。
“还有什么?”小媱正听得心花怒放,可不想华卿欲言又止地吊她胃口。
“没有了……”华卿掩嘴坏坏地笑。其实他要说的是男生宿舍集体***的事情。那时候,大家用的还是巴掌大的MP4视频播放机。
“所以我挺留恋他们的……应该是,他们不怎么爱学习,所以才会花心思搞其他事情,但这些事情,也并非一无是处吧。这个世界多元一点未尝不好,你觉得呢?”
小媱不想评论这种事情,只顾着高兴,因为华卿说他留恋高一的同学。
“那你在重点班,总会遇到一些和你谈得来的男生……和女生,对不对?”在说“女生”的时候,她声音格外柔和,似乎是怕华卿听出她小情绪,所以故意用柔和的语气加以粉饰,却不知道这粉饰有点矫枉过正,“女生”一词柔和得让人感觉别扭。
“女生?暂时没有,男生多一些,我前后左右都是男生啊,真不知班主任是怎么安排座位的,想找个女生来聊聊天都不可以!”华卿故作遗憾地说。
而对于小媱来说,华卿遗憾的,正是她所希望的。她内心暗暗窃喜,不过表面还是安慰华卿说:“你班主任这样安排,就是想你专心学习嘛……”
不知不觉就到了男生宿舍楼下,华卿将从楼道上去,而小媱还需再往前走一段路才到达女生宿舍楼。临别时华卿一再叮嘱她明天早起去练口语,并扬言他会等到她出现为止。小媱心中一阵暖意,思量道:和他去那儿学学英语,是要把英语成绩提上去,这未尝不可。接着她又进一步想:把英语提上去后,再去那里念念语文,把语文成绩提上去,平时就专攻“数”“理”“化”“生”,这样子整体成绩也提上去了啊。就在她满怀希望的时候,一个意想不到的念头犹如平地一声雷,突然在她心底爆开了花,阴郁的夜晚也因此在一瞬间群星璀璨,月朗风清:成绩提上去后,就可以缩小跟他的差距,到时就可以上同一所大学,然后真真正正地在一起……这样不是很好吗?
她为这个想法欣喜若狂。
如果说差距是必然存在,那人为什么要消极地选择放弃?不可以想方设法地把差距缩小的吗?明明心里有这样的期盼,为什么非要压抑它而不是努力去争取它?她不能再压抑了,因为她比平常人体会更多压抑的痛苦,所以她必须全力出击,为的是不让自己再次绝望。
人们常常强调世间事物的两面性,认为学生时期的恋爱可以拖累学习,亦可以促进学习。殊不知这只是他们单方面的想法。真正深陷爱情囹圄的人,从来没想过利用爱情来提高自己的成绩,相反,他们满脑子想的是如何通过学习来巩固那点微薄的爱情。
2.
天还没亮,小媱爬起来洗漱。这是十二人的宿舍,地板上正横七竖八地躺着各人的鞋子。小媱借着外面投进来的微弱的灯光,蹑手蹑脚地往洗漱间走。她小心地躲开地上黑糊糊的鞋子,尽量不去踢乱它们。此时此刻,整个宿舍就只有她一个人起来。悬挂在天花板上的两台摇头扇因为老旧,脑袋每晃一圈都要“嗒嗒”地叫上一阵。狭小的空间里由于多数人的存在而显得空气有些混浊。
小媱洗漱完毕出门,在楼道的出口意外地碰见了赵宛桃。赵宛桃已换上运动装,跟小媱寒喧两句便跑向田径场了。宛桃一直保持着晨练的习惯。小媱和华卿宿舍区的路口会合,见面后,小媱问华卿说:“我刚才看见宛桃了,我在想要不要叫上她?”
“不用了,我之前也碰见她,不过她说她起来是为了做运动,而不是为了读英语。”华卿解释说。小媱只好作罢。
天边才微微泛亮。小媱看看手表,5点20分。她宿舍里的同学都是等6点的音乐响起后,才会起床。
在高二教学楼附近,小媱就听到从“读书走廊”里传来的低沉而混乱的读书声。清晨的校园很安静,除了凉凉的风、淡淡的桂花香和昏黄的路灯外,最惹人注意的就是读书走廊里人头涌动的莘莘学子了。在最前面的是高三的学长学姐,他们手里拿着历史书、政治书潜心背诵,中间走廊有两三个同学在看习题册,而走廊的最后边,十几个身穿浅蓝色的校服的男男女女正聚集在一起热切地用英语交谈,有温和叙述的、有激情演讲的、有激烈辩论的、也有聊着聊着哄堂大笑的,场面相当热闹。毫无疑问,这就是华卿所说的由他们班联合文科重点班共同创办的“英语角”。
“就是前面。”一看就懂的事情华卿还担心小媱不知道。他已远远地跟他班里的同学打招呼了,好像关系很好。小媱却突然停住了脚步,对华卿说:“我这样贸贸然闯进去,会不会打扰他们的对话?”
“怎么会?他们本身就渴望被别人问候!”
“但是……他们似乎聊得很投契呀,我不知能不能像他们这样……”小媱说着羡慕地观察人群里每一张热情洋溢的脸。他们个个的表现都这么棒,从来不用担心无人管,不用担心无话说,不用担心出洋相,更不用担心会惹恼人。
“没事的,你跑进里面,自然有人会跟你搭话,没人跟你聊,我也会跟你聊的……”
在华卿的鼓舞下,小媱总算走进了英语角,在走廊边的石凳坐下。华卿到来后,他的好友马上就过来找他交谈了,他连忙把小媱介绍给他们认识;又怕小媱有所顾忌,又特意找班上的几个女生,请求她们多陪小媱聊天。众人纷纷响应,小媱却受宠若惊,对他们的问题多是点头或用简单的英文回答。和她们聊起,小媱才猛然发现,自己学了这么多年的英语,自问英语成绩不会太差,可一旦当作日常语言来使用时,竟支支吾吾说不出来。而他们,似乎个个都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配合语气和神态,那么地道,那么自然。
大伙跟她寒喧时她的回答一板一眼,没什么可延伸的内容,于是不知不觉间大伙便把她冷落在一旁。群体交往就是这样的,除非你主动透露自己的信息,不然别人很难在你身上找到共同的话题,也感觉不到你交友的诚意,最后自然而然就会把你忽略掉。
小媱听他们交谈,自己却始终插不上一句话。有时候想好如何接话了,却又因为反应过慢而被其他同学抢了去,又或者被他们岔到别的话题上。她失望地坐回石凳上,看他们一个个聊得热火朝天,感觉自己真是局外人。华卿已融进人群之中,人多声杂,场面挺混乱,加之华卿越聊越兴奋,遂没发觉小媱从人群中走出,在走廊外面的花基上坐下。
小媱是多么羡慕和欣赏他们啊。他们的英语水平那么好,人又如此勤奋,如此热情,如此开朗,如此友善,如此自信,如此出类拔萃。在他们身上,处处洋溢着天之骄子般的才情和气质。是自己英语水平差,又笨,又胆小,不善交际,才没法融入他们的圈子而已。她回头朝另一边的走廊望去,中间走廊上又多了三四个人,小媱见过他们,他们是自己隔壁班的同学。他们手中拿着英语教材,全神贯注地读着,小媱顿时觉得,自己似乎不应该坐在这里,而应该跑进去和他们一起,成为其中的一员,然后一起认真地读教材。
有人说,如果一个人没能足够优秀地站在最上面,那最好一级一级地往下跳。或许只有站到合适的位置上,人才会找到一份归属感。如果此话当真,那邓小媱此时的落寞,就很可能是在人群中找不到“归属感”。
教学楼的灯突然全部亮起,警卫“依呀”地打开铁门,起床铃响了,学校的喇叭随即响起了音乐。人群开始从宿舍区大片大片地涌向饭堂,部分人又带着早餐慢悠悠地走回课室。这些带早餐回课室的人,在普通班里,算是挺勤奋的了,因为他们早起了十分钟,提前到达饭堂打早餐,避开了饭堂的高峰期,也就节省了些许的排队时间,然后早点回到课室学习。若不是华卿带小媱出来,小媱也不会知道,早在四十分钟前,这里就已经有一批人在认真地练英语了。
人与人的差别,就是这样一点一滴积累出来的。有人天未亮就爬起来奋斗,有人却依然躺在床上呼呼大睡。室内睡眼迷蒙的人,永远也不会知道外面的世界所呈现的无论寒暑、争分夺秒的激烈竞争的场面。如果说“懒惰”可怕,那比懒惰更可怕的,就是懒惰的人还浑然不知这差距的形成原因,然后悠哉游哉,得过且过。
小媱起身准备回去,忽然看见堂四婶的大女儿邓香梅朝这边姗姗走来。她想躲避她,但很明显的,邓香梅已看见了她,并向她走了过来。她急忙把手中的英语书藏在身后,站在那里一动不动,等着邓香梅。邓香梅流露出一脸得意的笑容,明明已经相互看见了,靠近时还装出惊讶的表情:“这不是我的小媱堂姐吗?好久没见你啦!”她知道小媱身后藏有东西,便歪着身子去看究竟,小媱慌忙把书藏到侧边去。但那么大一本书根本藏不住,邓香梅一眼就看明白了,不忘嘲讽道:“姐姐你也来这里读英语啊?”说得好像小媱不应该来这里一样。
“真巧啊我也是啊,要不我们练习一下口语好不?”没等小媱回应,邓香梅已甩出一大堆流利且深奥的英语,有那么快说那么快,有那么高级说那么高级,好像没人知道她英语有多棒似的。小媱别过脸,任由她在自己耳边叽叽喳喳地说,却不还一句话。邓香梅见她不搭话,又改用中文奚落道:“我在问你话呢,你一句都没回答我,是听不懂吗?唉——这也难怪……”邓香梅故意表现出深深的失望之情,大摇大摆地走开了。
小媱急忙向华卿告退。因为再不告退,她就要出洋相了:那份憋了半小时的、最后被邓香梅点燃的忧伤,真不知还能控制多久。华卿并不知道个中原因,一心想要挽留她,说道:“这么快吗?我正想跟你练习对话呢。”
“不了,我要回课室做作业,昨晚的作业没做完。”小媱撒谎道,已顾不得华卿那张依依不舍的脸,急匆匆地转身往课室走去。华卿在后面大声喊道:
“明天还来吗?我在今早的地方等你!”
小媱却装作没听见,只顾走自己的,心里暗暗回应道:“不来了,再也不来了,以后都不来了。”为什么要来,根本不是一个“档次”的,自己在他们面前,俨然是一只“蚂蚁”。她的眼圈开始变红,涩涩的,很难受,只能不断眨眼睛。路上宛桃跑完步,见她神情怪异,便迎了上去,没等宛桃开口问原因,她已一下子扑进宛桃的怀里,靠在宛桃的肩膀上放声哭泣。宛桃安抚她,问她发生了什么事,她就是不说。良久,才站起来,一边擦眼泪一边用颤巍的哭腔说道:
“小桃,你说得对,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实在是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