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23.床旁超声
【概述】
1.床旁超声检查方便,无须搬动患者。
2.ICU超声有助于
(1)疾病的诊断。
(2)动态观察疾病发展。
(3)制订治疗策略。
(4)观察疗效。
(5)超声定位提高穿刺准确性,减少患者痛苦。
3.患者体内置管、线路连接影响超声检查。
【超声检查准备】
1.体位
(1)胸部检查宜坐位,不能坐位者可平卧或半卧。
(2)腹部检查宜平卧位。
(3)心脏检查宜左侧卧位,不能左侧卧者可平卧或坐位。
2.充分暴露检查部位。
3.探头选择
(1)胸腹部检查使用3.5~5MHz凸阵探头。
(2)浅表组织器官或血管结构检查使用7~12MHz线阵探头。
(3)心脏检查使用2~4MHz相控阵探头。
4.通常执笔式握持探头。
5.使用超声耦合剂,确保探头与皮肤接触良好。
6.全方位多角度扫查。
【胸部超声】
1.目的
(1)指导ARDS患者肺复张。
(2)监测机械通气患者气胸并发症。
(3)评估胸膜腔积液量,定位穿刺减压。
2.正常胸部超声影像
(1)胸壁软组织呈多层不同回声,肋骨后方伴声影。
(2)正常肺表现
1)多条平行于胸膜线的等距高回声混响伪影,回声强度随深度递减(A线)。
2)彗星尾征(B线),仅见于膈肌上方最后一个肋间隙,一个扫查切面内<3条。
3)肺滑动征阳性。
(3)膈肌为肝和脾上方较窄的高回声穹隆样结构。
3.胸部病变超声影像
(1)肺实变
1)实变肺为中等回声,位于肝脏和积液间,随呼吸同步运动。
2)支气管呈分支状线样等回声。
3)确定膈肌位置可鉴别实变肺与肝脏。
(2)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1)B线呈弥漫性不均匀分布。
2)胸膜线节段性增厚。
3)前壁胸膜下实变。
4)肺滑动征减弱或消失。
5)与正常肺实质并存。
(3)胸膜腔积液
1)特点
A.位于低垂部位(包裹性积液除外)。
B.平卧位患者积液位于后方。
C.无或低回声区。
D.解剖边界明确。
E.特征性运动:
a.肺叶随呼吸同步移动。
b.膈肌随呼吸同步移动。
c.沉积物浮游征。
d.纤维分隔摆动。
F.血胸和脓胸不易区分。
2)分类
A.单纯性胸膜腔积液为游离无回声区(图23-1),其原因:
图23-1 单纯性积液
a,胸膜腔积液;b,肝脏
a.心力衰竭。
b.肾衰竭。
c.低白蛋白血症。
d.非感染性肺炎。
B.复杂性胸膜腔积液显示多个分隔及等回声光点,其原因:
a.气胸。
b.血胸。
c.乳糜胸。
(4)张力性气胸
1)肺滑动征消失。
2)彗星尾征消失。
3)脏壁胸膜间隙消失。
4)出现肺点(吸气时肺与壁胸膜接触产生相应征象,即肺滑动征交替出现)。
4.超声引导胸膜腔积液引流
(1)确认膈肌位置。
(2)多切面扫查,估测积液量。
(3)穿刺定位
1)超声确定穿刺置管位置、胸膜腔积液深度及胸壁厚度。
2)积液量多时,体表定位即可。
3)积液量少时,宜实时超声引导进针。
4)实时超声引导时,探头应包裹无菌套。
5)分隔较多时,超声引导穿刺效果不佳。
【腹部和盆腔超声】
1.目的
(1)鉴别胆汁淤积性黄疸。
(2)评估胃肠动力,指导EN。
(3)鉴别急性或慢性肾衰竭,及急性肾衰竭病因。
(4)评估并引导腹膜腔积液引流。
2.正常腹部超声影像
(1)正常肝实质为均质等回声,肝内管道为散在无回声管状结构。
(2)可显示胆总管(直径6~8mm)及肝左、右胆管。
(3)不显示胆囊管,无法区分肝总管及胆总管,均称肝外胆管。
(4)肝外胆管上段在门静脉右前方。
(5)正常胆囊壁薄(<3mm),呈高回声,胆汁无回声。
3.正常泌尿系统超声影像
(1)健康成人肾脏长9~12cm。
(2)肾皮质回声低于肝或脾。
(3)肾门处可见肾动静脉,肾盂无梗阻时不显示,肾盂扩张时为无回声区。
(4)肾盂周边包绕的肾窦脂肪为等回声,肾髓质锥体为低回声。
(5)膀胱扩张时壁薄,呈高回声,尿液为无回声。
4.腹部病变常见超声表现
(1)腹膜腔积液
1)少量腹膜腔积液多位于肝肾隐窝或器官周围。
2)大量腹膜腔积液易聚积于低垂部位,如髂窝(图23-2)。
图23-2 腹膜腔积液
a,腹膜腔积液;b,肠管
3)术后感染性腹膜腔积液常局限于低垂部位,积液内可见中等回声光点。
4)肠胀气会干扰腹膜腔积液评估。
(2)胆囊壁增厚
1)常见于低白蛋白血症或胆囊炎患者。
2)结石性胆囊炎多见。
3)危重症患者多表现为非结石性胆囊炎。
(3)胆管梗阻
1)病因:
胆管结石、胆管炎或胆管系统肿瘤。
2)表现:
A.梗阻近端胆管扩张。
B.胆管内见胆汁淤积或占位性病变。
(4)动力性肠梗阻
1)病因:
严重脓毒症、MODS、休克、肝衰竭等。
2)表现:
A.肠管扩张,结肠内径>30mm,小肠内径>20mm。
B.运动减弱或消失。
C.肠间隙积液。
D.常伴胃潴留。
(5)肾衰竭
1)急性肾衰竭
A.肾前性和肾性(肾小球疾病除外)
a.双肾体积增大或无明显改变。
b.实质回声稍增强。
c.少尿期血流信号减少,血流速度减低,阻力指数>0.75。
d.移行期血流逐渐增多,流速增快,阻力指数下降。
e.多尿期血流信号增多,阻力指数恢复正常。
f.阻力指数持续不降或增高提示不可逆性肾损害。
B.肾后性
a.双肾体积增大。
b.皮质变薄。
c.中重度积水。
2)慢性肾衰竭
A.双肾体积缩小。
B.实质回声增强。
C.血流信号减少。
3)慢性肾衰竭急性加重:
表现同慢性肾衰竭。
5.超声引导腹膜腔积液引流
(1)穿刺点宜选在双侧髂窝或侧腹部
1)左髂窝:乙状结肠位于腹膜后,不易损伤。
2)右髂窝:穿刺易损伤阑尾。
3)肝周或脾周积液穿刺易损伤肝脾。
(2)穿刺前测定腹腔积液最大深度,确定与其他器官间空隙。
(3)实时超声引导穿刺可避免器官损伤。
(4)操作技术同胸膜腔积液引流。
【心脏超声检查】
1.目的
(1)评估心功能,提供血流动力学信息,鉴别休克病因。
(2)指导和评估液体复苏。
(3)指导心包腔积液引流。
2.检查方法
(1)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
1)优势:操作简便,无须麻醉。
2)局限性:
A.肥胖、肺气肿、机械通气患者图像清晰度差。
B.受体位影响。
(2)经食管超声心动检查
1)优势:图像清晰,不受胸壁及肺部疾病影响。
2)适应证:
A.不明原因血流动力学紊乱。
B.可疑瓣膜疾病。
C.可疑血栓栓塞性疾病。
3)禁忌证:
A.食管狭窄等结构异常。
B.食管肿瘤。
C.上消化道出血等。
4)不良反应罕见:
A.一过性低血压。
B.心律失常等。
(3)超声造影
1)评估心肌灌注。
2)评价存活心肌。
3.正常心脏超声影像
(1)观察区域:胸骨旁、心尖及剑突下。
(2)左心室前后径<55mm(男),51mm(女)。
(3)右心室前后径<26mm,右心室游离壁运动指向心尖。
(4)心包为高回声,厚3mm。
(5)室间隔运动状态提示左右心室压力变化。
4.心室功能评估
(1)左心室收缩功能减低形式
1)节段性运动异常
A.运动增强。
B.运动减低:室壁增厚率<40%。
C.运动消失:室壁增厚率<10%。
D.矛盾运动。
E.运动同步失调。
2)弥漫性运动异常。
3)混合型。
(2)左心室收缩功能评估指标
1)LVEF=100%×(LVEDV-LVESV)/LVEDV
A.正常参考值>55%~70%。
B.轻度减低45%~54%。
C.中度减低30%~44%。
D.重度减低<30%。
E.增高>70%。
2)短轴缩短率
A.正常参考值28%~44%。
B.<28%,提示收缩功能减低。
C.>44%,提示收缩亢进。
3)左心室压力上升最大速率dp/dt=32/T(mmHg/s),T为速度从1m/s至3m/s的时间。
A.正常参考值>1200mmHg/s。
B.轻度减低1000~1200mmHg/s。
C.重度减低<1000mmHg/s。
4)其他:平均周径缩短率、左心室后壁增厚率及室间隔增厚率等。
(3)左心室舒张功能评估指标
1)E/A
A.正常参考值E/A>1。
B.Ⅰ级:E/A<1,提示松弛性减低。
C.Ⅱ级:E/A>1,假性正常化,提示松弛性及顺应性均减低。
D.Ⅲ级:E/A>2,可逆性,提示限制性舒张功能障碍。
E.Ⅳ级:E/A>2,不可逆,提示限制性舒张功能障碍。
F.局限性:受年龄、HR、跨瓣压差及左心室前后负荷影响。
2)Ea/Aa
A.正常参考值Ea/Aa>1。
B.Ea/Aa<1,提示左心室舒张功能减低。
C.局限性:受室壁运动方向和声束夹角、心脏转位、旋转、牵拉及呼吸影响。
3)E/Ea
A.正常参考值<8。
B.8~14为可疑异常。
C.>14为异常。
D.特点:
a.与PCWP相关性良好。
b.不受左心室收缩功能及HR影响。
4)彩色M型多普勒测定左心室舒张早期流速(Vp)
A.健康青少年Vp>0.55m/s。
B.健康成年人Vp>0.45m/s。
C.Vp<0.45m/s提示左心室舒张功能减低。
D.局限性:受HR影响。
5)其他指标
A.E波减速时间
a.正常参考值:(199±32)毫秒。
b.<150毫秒提示顺应性减低。
B.左心室等容舒张时间
a.<40岁,正常参考值(69±12)毫秒。
b.>40岁,正常参考值(76±13)毫秒。
c.>(76±13)毫秒提示舒张功能减低。
C.肺静脉血流频谱S/D峰值比
a.正常参考值>1。
b.<1提示舒张功能减低。
(4)右心室功能通过右心室大小及运动幅度定性评估。
5.血流动力学评估(参见16.血流动力学监测)。
6.休克的超声鉴别(图23-3)
图23-3 超声心动图鉴别休克病因
(1)心脏压塞
1)心脏被液性暗区环绕(图23-4)。
图23-4 心脏压塞
a,心包腔积液;b,右心室舒张早期塌陷
2)心脏压塞病理生理改变依次为:
A.三尖瓣及二尖瓣跨瓣血流呼吸变异增大。
B.右心房壁收缩早期塌陷。
C.右心室壁舒张早期塌陷。
D.左右心室内径随呼吸时相变化显著。
E.IVC、肝静脉增宽。
3)注意事项:
A.与左侧胸膜腔积液鉴别,后者位于降主动脉后方,内可见楔形肺组织回声,并随呼吸移动。
B.心脏压塞取决于心包腔积液生成速度、心包顺应性和心脏功能。
C.术后心脏压塞表现不典型。
4)常见病因:
A.肿瘤性。
B.结核性。
C.创伤性。
5)心包腔积液穿刺定位
A.安全穿刺的积液最小深度为10mm。
B.准确测定进针深度。
C.尽量垂直进针。
D.由于压缩伪影,可低估肥胖和严重水肿患者胸壁厚度。
E.肋下穿刺易损伤肝脏,应尽量避免。
F.应避免损伤实变肺组织。
G.准确定位后不必实时显像引导穿刺。
H.操作步骤同胸膜腔积液穿刺引流。
I.进针部位合并胸膜腔积液时,应先抽取胸膜腔积液。
(2)急性左心衰竭
1)左心室扩大。
2)室壁弥漫性或节段性运动障碍。
3)左心室心尖部偶见附壁血栓。
4)常见病因:
A.AMI。
B.缺血性心肌病。
C.重症心肌炎。
(3)急性右心衰竭
1)右心室扩大或右心室/左心室>1/2。
2)右心室游离壁指向心尖运动消失。
3)D字征(室间隔与左心室后壁同向运动)。
4)三尖瓣大量反流。
5)右心房室内偶见血栓。
6)常见病因:
A.急性大面积肺栓塞。
B.右心室梗死。
(4)低血容量性休克
1)左心室小、室壁运动幅度增强。
2)主动脉流速变异指数=100%×(Vpeakmax-Vpeakmin)/(Vpeakmax+Vpeakmin)/2>12%。
3)IVC塌陷指数=(IVC max-IVC min)/IVC max>0.5。
(5)脓毒性休克
1)早期有效血容量不足,超声表现同低血容量性休克。
2)液体复苏后,超声表现为高CO(图23-5)。
图23-5 脓毒性休克心脏超声特点
【超声引导深静脉置管】
1.概述
(1)超声引导深静脉置管可缩短置管时间、减少并发症。
(2)操作者须经标准化培训,并采用标准化超声影像技术和安全步骤。
2.超声引导方法
(1)操作前准备
1)颈内静脉及锁骨下静脉置管前需超声检查有无气胸。
2)识别静脉内血栓:
A.管腔内透声差或见低、高回声团块。
B.管腔不能被完全压瘪。
C.内径不随呼吸变化。
D.同侧肢体远端加压,多普勒彩色血流不增加。
E.锁骨下静脉不能通过探头加压鉴别血栓。
3)严格遵守无菌原则(探头应用无菌套包裹)。
(2)操作方法
1)鉴别动静脉
A.静脉特点:
a.内径随呼吸变化。
b.可见静脉瓣。
c.可被压缩。
B.不能通过探头加压鉴别锁骨下动静脉。
2)显示深静脉长轴或短轴,并固定探头。
3)实时引导下穿刺
A.长轴平面外技术:从探头外侧端进针,针身与探头长轴平行。
B.短轴平面外技术:从探头长轴中点进针,方向与探头垂直。
4)所有影像存档。
【超声引导动脉置管】
1.原则
同超声引导静脉置管。
2.部位
(1)桡动脉
1)适用于低血压和明显水肿患者。
2)注意与两条伴行静脉鉴别。
(2)股动脉
1)适用于肥胖和低血压患者。
2)注意避开动脉粥样斑块处进针。
3)置管并发症
A.假性动脉瘤。
B.血肿。
C.动静脉瘘。
【其他应用】
1.实性和液性结构针吸活检。
2.气道管理
(1)确认ETT位置。
(2)经皮气管切开术切口定位,避免损伤血管。
3.经静脉起搏器置入实时显示起搏器导线经锁骨下静脉、SVC到达右心房和右心室。
4.腰椎穿刺适用于腰椎解剖结构异常者。
(刘晨燕 刘小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