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就医的误区:感染科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篇 症状篇

第一章 发热(发烧)

发热(发烧)是指体温超过正常上限。那么,人体正常体温是多少?
人体正常体温范围随测量部位不同而不同,通常腋温36~37℃,口温36.3~37.2℃,肛温36.5~37.7℃。正常人上午体温较低,下午略高,24小时内波动不超过1℃。每个人的正常体温略有不同,而且受许多因素(时间、季节、环境、月经等)的影响。因此判定是否发热,最好是和自己平时同样条件下的体温相比较。
你需要了解的问题
1.发热是怎么发生的?
如图2-1-1所示,发热是外致热源和某些体内产物作用于机体免疫细胞产生内致热源,使体温调定点上移。此外还有一些非致热源性疾病也会引起发热,比如说颅脑外伤引起体温调节中枢受损,甲亢等产热增多的疾病,以及广泛性皮肤病所致散热减少等。
图2-1-1 发热机制
2.发热会有哪些不适?
发热可以分为体温上升期,高热期和体温下降期。体温上升期常有疲乏无力、肌肉酸痛、皮肤苍白、畏寒或寒战等不适,有些患者可能没有持续的高热期,而体温下降时可有出汗多、皮肤潮湿等表现。不同病因引起的发热可有不同的伴随症状,比如肺炎引起发热可伴有胸痛,脑炎、脑膜炎引起的发热可伴有头痛,而水痘、麻疹、伤寒等疾病引起的发热可伴有皮疹等表现。
3.发热一定有害吗?
严重发热可对器官和组织造成损害,比如可引起脱水、电解质紊乱;可因心率增快而诱发或加重心衰;高热还可能使大脑皮质产生不可逆的损害。但发热不一定都是坏处,它也有有益的方面:
(1)体温升高至高于很多病原体生长的最适温度可以降低其生长速度,从而减少机体面对的病原体数量。
(2)发热引起的高温会使细菌和病毒的酶或毒素失活。
(3)发热加快体内化学反应速度来提高机体的免疫反应水平,加快对病原体的攻击从而缩短病程。
(4)发热会使患者感觉生病而休息,可促进机体恢复。
4.发热一定是感染引起的吗?
引起发热的原因很多,归结起来可以分为两大类,感染性发热和非感染性发热,见图2-1-2。最常见的是感染(包括各种传染病),其次是结缔组织病、恶性肿瘤等。
图2-1-2 常见发热原因
5.发热程度与疾病的严重程度一致吗?
不同的疾病有不同的发热程度和不同的热型。比如伤寒、肺炎球菌肺炎体温持续在39~40℃及以上可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内波动范围不超过1℃;而败血症体温可达39℃以上,24小时内波动明显,可达2℃;疟疾、急性肾盂肾炎等疾病可能在体温骤升骤降之后有1天或数天的间隔,之后反复;而肝癌等实体肿瘤引起的发热则以低热多见,较少超过38℃……,因此发热程度与疾病或者疾病严重程度不一定一致,且随着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很多疾病的热型也变得不典型,比如早期接受抗生素治疗的伤寒患者体温可能只达到中低热。
6.什么是发热待查?
发热本身是一临床症状,而非临床疾病,有太多疾病均可表现为发热,如感染、肿瘤、自身免疫病和血液病等等,有些疾病诊断比较容易,而有些病因寻找则显得困难。发热待查(FUO),即不明原因发热是指发热持续2周以上,体温数次超过38.5℃,虽经住院检查3天(或门诊连续就诊3次),仍不能明确原因的一部分病例。发热待查的病因诊断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有近10%的FUO病例始终不能明确病因。
常见误区解读
1.我因发烧就诊,医生为什么不给我抗生素治疗?
发热就诊的患者,因发热常有明显不适感,而急切希望尽快用药尽快控制症状,特别是那些发热时间较长的患者。随着抗生素的普及和效果,很多患者一有发热,很快便可联想到抗生素。然而,正如前所述,引起发热的原因很多,可以分为感染性发热和非感染性发热两大类,感染性发热中又因病原体不同可分为病毒感染、细菌感染、真菌感染、寄生虫感染等。其中能用抗生素治疗的仅占一部分病例。非感染性疾病、甚至感染性疾病中的病毒感染、一些寄生虫感染均不是抗生素能解决问题的。且不恰当地使用抗生素会造成耐药、肠道菌群失调等后果,适得其反。
2.我发烧后,医生为什么不马上给我用退烧药?
临床上部分发热患者担心“烧坏脑子”,一开始发热便催促医生用药。确实,严重发热有害,造成脱水、电解质紊乱、大脑皮层损害甚至昏迷,特别是小儿,高热惊厥害处多,需要积极处理。但很多中低程度的发热,如前所述,有一定益处,并不急于用药;而且过度用药可能掩盖病情,影响诊断,并可能加重肝肾负担,甚至降低人体免疫功能,反而对康复不利。
另外,对于发热的处理,药物不是唯一选择,也不一定是最优选择。物理降温,包括温水擦浴、冰敷、酒精等方法均可达到较好的降温效果,同时,补充足够的水分,纠正电解质紊乱,也对病情的控制至关重要。
3.做了这么多检查,这么大个医院,连发烧都看不好?
发热作为一种病因复杂的临床症状,有时诊断十分困难。不明原因发热在临床上很常见,需要进行多方位、细致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图2-1-3),有着耗时长、检查繁琐、费用昂贵的特点,因此,发热待查的病因诊断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有近10%的病例始终不能明确病因。需要医学的进一步发展、患者、医护的配合。
图2-1-3 发热待查诊断思路
(李兰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