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聪甫医案精华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眼目病、痈疽病和经带病
《内外伤辨惑论》和《脾胃论》互相参证,互相发明,用以阐明脾胃病为主旨。全书中没有论及伤寒、痈疽和眼目病。考《兰室秘藏》一书,辑录了东垣的治疗方剂有:
(一)《眼耳鼻门》,重点为《内障眼论》。本门所列三十九方中,治眼目病就有三十一方,三十一方中,口服方占二十二,洗眼方三,点眼方六。由此可见,眼、耳、鼻病的治疗重点是眼病,眼病中着重于治眼内障,主用拨云汤。
拨云汤:黄芪一钱,细辛、生姜、葛根、川芎、柴胡、荆芥穗、藁本、生甘草、升麻、当归身、知母各五分,羌活、防风、黄柏各二钱,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食后热服。
在外治方面有百点膏:蕤仁(去皮尖)三分,当归身、甘草、防风各五分,黄连二钱。
制法:黄连用水一碗,煎至一半入药,蕤仁另研如泥,同熬至滴在水中不散,去上沫,后入自蜜少许,再熬少时为度。
用法:“令病人心静时点之,目中微痛,临睡前点之尤效。日点五、七次”(《兰室秘藏》卷上)。
(二)《疮疡门》中,东垣凡治瘰疬、马刀、瘿肿、疮疡共十九方,内服如散肿溃坚汤、连翘散坚汤、柴胡连翘汤、鼠粘子汤、消肿汤、内托羌活汤、连翘防风汤、升麻托里汤、内托黄芪汤、白芷升麻汤、柴胡通经汤、升阳调经汤、圣愈汤等方;外涂如龙泉散、保生救苦散、一上散、独圣散等方(均见《兰室秘藏·疮疡门》)。这些方剂,都是东垣亲身经验制定或取用之方,而救苦化坚汤则是东垣治疗疮疡的代表方剂。为节省篇幅,恕未全录。
(三)东垣对于妇人经带病,也有着独特见解和丰富经验的记载。《兰室秘藏·妇人门》有《经闭不行有三论》和《经漏不行有三论》的记述。
东垣认为,经闭多由火铄经枯,其因不同:一因胃热铄津,导致血海干枯;一因包络之火蕴于冲任,影响血少经竭;一因二肠移热,血瘀阻成癥瘕,以致经闭。三者都是火热为病,必由心脾元气先虚。因此在治疗上,不能离开益气滋血泻阴火的治疗法则。
再则,东垣论经漏不止有三,其实为二。一因妇人脾胃虚损,致命门脉(右手尺部)沉细而数疾,或沉弦而洪大有力,寸关脉亦然。皆由脾胃虚亏,气陷于肾,与肾火相合,湿热下迫,经漏不止,其色紫黑,如夏月腐肉之臭。中有白带者,脉必弦细,寒作于中;中有赤带者,其脉洪数疾,其热明矣。必腰痛或脐下痛,月经临期,先见寒热往来,两胁急缩,或四肢困热,心烦不眠,心下急。宜大补脾胃,升举气血。二因心气不足,其火大炽,旺于血脉之中,又因脾胃饮食失节,火乘其中。形体、肌肉、容颜似不病者,经水不时而下,或适来适断,暴下不止。《素问·痿论》说:“包络绝则阳气内动,发则必下崩,数溲血也。”法当大补气血,举养脾胃,微加潜降心火之药,补阴泻阳,经漏自止。
略举东垣病案数则于下,以资印证:
“丁未仲冬,郭大方来说,其妻经水暴崩不止,先曾损身失血,自后,一次缩一,十日而来,今次不止。其人心窄、性急、多惊,以予料之,必因心气不足,饮食不节得之。大方曰:容到彼诊,得掌中寒,脉沉细而缓,间而沉数,四肢无力,上喘气短,口鼻气皆不调,果有心气不足,脾胃虚弱之证,胃脘当心而痛,左胁急缩有积,当脐有动气,腹中鸣,下气,大便难,虚证极多,不能尽录。拟先治其本,余证可以皆去,安心定志,镇坠其经,调和脾胃,大益元气,补其血脉,令养其神。”制黄芪当归人参汤。
黄芪当归人参汤:黄连、生地黄各—分,炒六曲、橘皮、桂枝、草豆蔻仁各五分,黄芪、人参、麻黄各一钱,当归身二钱,杏仁(研)五个,水二大盏半,煎麻黄令沸,去浮沫,煎至二盏,入诸药同煎至一大盏,于食消尽时服之。一服立止其胃脘痛。“以大热之剂去其冬寒凝在皮肤内,少加生地黄以泄阴火,不令四肢痿弱。”
我认为方解不够全面,应该说,黄芪、人参之甘温益脾胃中元气;当归甘辛微温濡养血脉,麻黄、桂枝之辛热,以散凝在皮肤之寒,草豆蔻之辛热以温脾胃虚寒,杏仁、六曲辛温化积,陈皮苦温调气,少加生地黄、黄连之甘苦寒以泻阴火,不令四肢痿弱,崩漏自止。这就概括了益元气泻阴火的制方意义。
“一妇人经候凝结,黑血成块,左厢(腹左侧)有血瘕,水泻不止,谷有不化,后血块暴下,并水俱作,是前后二阴有形之血脱竭于下。既久,经候犹不调,水泻又数年,是后阴之气血下陷以脱矣。后阴者,主有形之物也,前阴者精气之户,下竭,是病人周身之血气不周流。在人之身,使气升浮者,谷气上行是也。既病人周身血气皆不生长谷气,又不胜其肌肉消瘦,是阴阳之气俱将绝矣。既二阴俱脱,血气将竭,假令当是热证,今下焦久脱,化为寒矣。急当泻寒以热,除湿以燥,大升大举,以助生长,补养气血,不致偏竭。湿气大胜,以所胜治之,风胜湿,是以所胜平之也。当先调和胃气,次之白术之类以燥其湿而资元气”,制益胃升阳汤。
益胃升阳汤:柴胡、升麻各五分,炙甘草、当归身(酒洗)、陈皮各一钱,人参(咳嗽去之)、炒六曲、黄芪各二钱,白术三钱,生黄芩三分,研末,每服二钱,水煎去渣,热服。
益胃升阳汤与升阳益胃汤是两个方剂。升阳益胃汤,主要治疗阳气不伸,如怠惰嗜卧,四肢不收,饮食不消,洒淅恶风等症,解决阳气舒伸的问题。益胃升阳汤,主要治疗脾胃气陷,久泻不止,及脾不摄血,血脱暴崩的症状。两个方剂都在益元气的基点上,一是益胃为主,升阳为次;一是升阳为主,益胃为次。这是分清矛盾的主次而予以分别对待的例证。但是,解决了益元气与泻阴火的矛盾,一般以益元气(包括升阳与益胃)为主,辅以泻阴火的治疗原则,都在益胃升阳汤与升阳益胃汤两个方剂中体现出来。
“白文举正室,白带常漏久矣,诸药不效。诊得心包尺脉微,其白带下流不止。王叔和云:‘崩中日久,为白带漏下,时多白滑’。血枯崩中者,始病血崩,久则血少,复亡其阳,故白滑之物下流不止。是本经血海将枯,津液复亡,不能滋养筋骨。以本部行经药为引,以大辛甘油润之药润其枯燥,滋益津液,以大辛热之气味药补其阳道,生其血脉,以苦寒之药泄其肺而救上热伤气,以人参补之,以微苦温之药而益元气。”制补经固真汤。
补经固真汤:白葵花(去萼)五分,炙甘草、郁李仁、生黄芩、柴胡各一钱,干姜、人参各二钱,橘皮五分,除黄芩外,以水三盏,煎至一盏半,再入黄芩同煎至一盏,去渣,空腹热服。
本方治白带常漏不止,尺脉甚微,血海枯竭。“冲为血海”,冲脉赖心包与肝血以充荫,东垣所指本部行经药为引用,是指柴胡而言,柴胡为少阳经引经药,少阳与厥阴(心包和肝)是表里相关之经;所以柴胡又为厥阴经引用药。用郁李仁润燥以滋津液,用干姜之辛热以补阳生血。以我治血证的经验,干姜必须炒黑,变辛热上僭之性为苦温摄血之用,温血脉,止崩漏,量不宜过重,宜减其半,加黄芩为反佐,以制热而清肺,以人参补之,不如说以人参、炙甘草之甘温补之,少用陈皮以益元气,更用白葵花以止带。
综上治经漏带下三案的区别:一是脾胃虚弱,心气不足,以致经血暴崩,用黄芪当归人参汤调和脾胃,大益元气;补其血脉,令养其神。一是血块暴下,水泻不止,脾气下陷,二阴俱脱,用益胃升阳汤大升大举。以助生长,补养气血,不致偏竭。一是白带常漏,尺部脉微,久则血少,复亡其阳,用补经固真汤滋润津液,补其阳道,生其血脉,益其元气。无论其制方如何寒热错综,但不离升阳益气的原则,治病必求其本,这是东垣学说的基本特征。
东垣治 疝白带用酒煮当归丸,治脐腹冷痛白带不止用固真丸,治阴火妄行阴虚血崩用凉血地黄丸,治劳倦气虚漏下恶血用调经升麻除湿汤,治心气不足崩漏不止用丁香胶艾汤,治脾胃虚弱带下鲜红用当归芍药汤,治脑痛项急月经不止用柴胡调经汤,治右尺空虚经漏不止用升阳举经汤,治阴户中冷经带不净用调经补真汤等方剂,都具有临床选用的价值(均见《兰室秘藏·妇人门》)。《兰室秘藏》一书,虽然是罗谦甫手辑的,却反映了东垣学派的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