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建筑结构设计与质量管理的进步。从20世纪中期起,新的设计理念在国际上出现并得到应用,由原来传统的结构设计体系,转为更科学的以概率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并相应建立结构可靠度、材料强度保证率等一系列与之相匹配的新概念。为与之相适应,我国从20世纪60年代起,在建设主管部门的部署和支持下,组织了有关混凝土规范、标准课题的研究,并于70年代中期~90年代初期制订并颁发了一整套新的的标准体系,包括设计、材料、施工、工程验收以及相应配套的试验方法、质量控制、检验评定等多个方面内容。2000年前后,在对工程经验不断积累和总结的基础上,相继补充增加了部分新标准并修订完善了部分老标准,建立起一个相对完备的、科学的工程建设标准体系,为我国大规模经济建设的质量保证奠定了良好的科学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快速发展,基本建设领域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不仅在建筑和结构上出现了很多新的形态,而且在材料、设备、施工工艺方面都出现了大量的创新和发展。设计理念的更新和施工技术的改进都对工程的质量控制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混凝土工程,由于原材料的多变,以及结构和施工不断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对混凝土的质量控制已经成为工程界人士普遍关注的一项内容。
近几年来,在吸取大量科研成果和工程经验的基础上,行业主管部门组织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和施工企业等,对有关混凝土工程设计、施工、材料、质量控制与评定、工程验收等标准规范启动了新一轮的制订、修订工作,各种新标准以井喷之势大量涌现。为了使广大混凝土工程技术人员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标准,保证混凝土工程质量,且使用方便,特组织编写了本书。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概述,混凝土原材料、混凝土拌合物、硬化后混凝土的质量要求及其检验与控制,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混凝土的生产质量控制与合格验收,混凝土结构实体的质量检验与验收,高性能混凝土,混凝土绿色生产与评价等。
本书由参与过有关标准制订、修订工作的同仁分章执笔、相互阅校。每章之后仅列出主要执笔人,便于联系;其他审查、修改的有关专家列在编审委员会的名单中。全书由王安岭、韩素芳编、校统稿,最后由编审委员会审查付梓。
在本书编写过程中,北京新航建材集团有限公司、北京东方建宇混凝土科学技术研究院、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材所和书后列出的各单位都给予了许多建议、指导和支持,这里致以衷心的谢意!
限于编者水平与实践经验,书中难免有不妥之处,谨请读者赐教指正。
编者
2018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