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有机化学》参考了国内外相关教材,并结合了徐州工程学院有机化学教研组教师多年来的教学经验。自计划编写开始,各位编者结合教学实践和有机化学学科的发展现状,广泛收集材料,多易初稿,力求使本教材达到科学性、新颖性、先进性和实践性的基本要求,以适应高等学校工科教学改革的发展。
本书选材和论述充分注意到当今化工、材料、环境、生物工程等工科学生的本科专业要求,强调概念和知识的应用,注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尽力阐明知识的提出、表现及去向,阐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便于教学和自学。本书的教学学时数可根据各高校自身的培养方案灵活安排,64学时、80学时或96学时等均可适用。
编者在编写时围绕如下几点展开:
1. 以工科学生应掌握的适应当代知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为框架,突出知识点“少而精”,严格控制章节和字数,删繁就简;同时,保持了内容的简洁和体系的完整,适用范围广。
2. 先介绍有机化学的十大基本理论要点,在合适的位置引入立体化学。在各章节中结合知识点,加强和展开这些理论和概念的内涵和应用,便于读者理解与掌握有机反应及化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质。
3. 以官能团分类,把同一官能团的芳香族和脂肪族化合物放在一起讨论,便于强调和对比其对应的理化性能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最后专设一章“有机合成”,初步介绍给读者开展有机合成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4. 反应机理按照反应类型进行讨论,但各具体反应机理不做深入阐述。立体化学的应用渗透在各章节中,足以体现立体异构在现代有机化学学科中的重要性。
5. 富有时代气息,能基本反映出现代有机化学与生命、材料、环境等学科的交叉作用。
6. 章后附有习题,有些章节中的重要知识点后面还会加入适当的练习,题型丰富多样,以供读者复习知识点。每章给出相关阅读材料,供读者学习之余拓宽知识面,激发其学习有机化学和探索科学的兴趣。
7. 有机化合物结构解析的相关内容将在后续编写的教材中详细讨论。
参加本书编写工作的有石春玲(第2、4、6、8、9、10章)、冯惠(第1、3、5、7章)、田林(第11、12、13章)、李昭(第14、15、16章),吴琼、史小琴、张戈等在资料收集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全书由石春玲负责统稿和定稿。尽管各位编者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和巨大的精力,但由于水平所限,书中难免出现不当之处,恳请读者不吝指教。
编者
2017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