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鹅包涵体肝炎
鹅包涵体肝炎又称腺病毒性肝炎,是鹅的一种急性传染病,除鹅外,其他禽类也可感染。其特征为肝脏发生脂肪变性与坏死和肝细胞内出现包涵体。
【病原】病原为禽腺病毒,该病毒对外环境有一定抵抗力,但一般消毒药仍能将其杀死。本病毒与鸡腺病毒同属Ⅰ群腺病毒,但与已知的鸡的血清型无关。
【流行病学】本病的流行病学尚不十分清楚,自然途径感染往往不能致病,当注射感染时表现出致病性,说明感染途径的重要或需其他因素协同才能致病。本病可水平和垂直传播,鹅感染后可长期带毒,间歇性排毒。继发细菌感染时可提高发病率与死亡率。
【临床症状】本病潜伏期短,为48~72小时。常未见症状而突然死亡;病程稍长者,可见病鹅精神沉郁、食欲下降、翅膀下垂、羽毛蓬乱、腹泻、排白色水样便、贫血、脸部苍白、多呈急性死亡。
【病理变化】病变可见贫血,皮下组织和肌肉水肿,骨髓呈灰白或黄色,血液稀薄。特征性病变为肝脏明显肿大,边缘钝圆,质脆,表面和切面上可见大小不一的黄白色坏死灶,脾、肾轻度肿大,色泽变淡。病理组织学检查可见肝细胞核内有包涵体。
【鉴别诊断】根据腹泻、贫血等重要的症状,肝脏肿大、质脆、黄染及包膜下有血斑和血肿,肝实质内黄白色的坏死灶,骨髓呈黄色和胶冻样变化及病理组织学检查见到肝细胞核内包涵体可以确诊。
1.鹅包涵体肝炎与大肠杆菌病(急性败血型)的鉴别
[相似点]鹅包涵体肝炎与大肠杆菌病(急性败血型)均有精神沉郁、食欲下降、羽毛松乱、腹泻等临床表现。
[不同点]鹅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各种年龄的鹅都可发生,但以7~45日龄的鹅较易感;病鹅怕冷,常挤成一堆,不断尖叫,粪便稀薄而恶臭,混有血丝、血块和气泡,肛周沾满粪便。而鹅包涵体肝炎排白色水样便、贫血、脸部苍白。大肠杆菌病败血型病例主要表现为纤维素性心包炎、气囊炎、肝周炎。而鹅包涵体肝炎肝脏明显肿大,边缘钝圆,质脆,表面和切面上可见大小不一的黄白色坏死灶,脾、肾轻度肿大,色泽变淡。
2.鹅包涵体肝炎与脂肪肝综合征的鉴别
[相似点]鹅包涵体肝炎与脂肪肝综合征均有突然死亡、精神不振、有的产蛋突然较少等临床症状以及贫血、肝肿大、质脆等剖检病变。
[不同点]鹅脂肪肝综合征的病因是长期采食高能低蛋白日粮或蛋氨酸、胆碱、维生素B12、维生素E、生物素、硒、锰等不足或缺乏以及饲料霉变等形成,也有进行肥肝生产;多发生于30~52周龄的产蛋鹅,身体肥胖的鹅多见,公鹅、雏鹅及育成期鹅很少发生;病鹅腹泻,粪便中有完整的籽实粒;剖检肌肉苍白,肝表面和腹腔内有大量凝血块,肝脏深褐色或黄白色,油腻,刀切后刀面有脂肪滴附着,仔细察看可见肝脏表面有破裂痕迹;另外,皮下、腹腔膜、肠管、肌胃、心脏、肾脏周围有大量的脂肪沉积,腹水增多。混有露珠样油滴。鹅包涵体肝炎排白色水样便,特征性病变为肝脏边缘钝圆,表面和切面上可见大小不一的黄白色坏死灶,脾、肾轻度肿大,色泽变淡。
3.鹅包涵体肝炎与鹅球虫病的鉴别
[相似点]鹅包涵体肝炎与鹅球虫病均有精神不振,羽毛松乱,食欲减退,拉稀,生长不良,冠髯、头部皮肤苍白等临床症状。
[不同点]鹅球虫病是由鹅球虫引起雏、仔鹅球虫病。本病一般侵害3~12周的雏鹅和育成鹅,并集中于5~9月发病。患鹅粪便稀薄并常呈鲜红色或棕褐色,内含有脱落的肠黏膜。十二指肠到回盲瓣处的肠管扩张,腔内充满血液和脱落黏膜碎片,肠壁增厚,黏膜有大面积的充血区和弥漫性出血点,黏膜面粗糙不平。
鹅包涵体肝炎的特征性病变为肝脏明显肿大,边缘钝圆,质脆,表面和切面上可见大小不一的黄白色坏死灶,脾、肾轻度肿大,色泽变淡。
取病鹅粪便和病变较明显的小肠刮取物制片,直接或经染色后镜检,可见有多量球虫卵囊及裂殖子,即可诊断为鹅球虫病。
【防制】尚无有效疫苗预防。可喂给病禽维生素C和维生素K,能使损失降低,方法是将维生素C针剂(2毫升、0.1毫克)、维生素K3与维生素K4针剂(1毫升、4毫克)、庆大霉素(2万~4万单位)各1支,溶于1000毫升冷水中,让病禽自由饮用,连饮3天。重症病禽可同时肌注庆大霉素2毫克,早晚各1次。同时应做好隔离、消毒工作,改善饲养条件,消除应激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