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检验技术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三章 药物的性状

第一节 概 述

药物的性状(description)反映了药物特有的物理性质,是药物质量的重要表征之一。性状观测是药物检验的第一步,也是不可忽略的极其重要的一步,只有性状符合规定的供试品,方可继续进行鉴别、检查及含量测定等项目的检验。

一、 性状

对于原料药,性状项下一般记述了药物的外观、臭、味、一般稳定性、酸碱性、溶解度及物理常数等;对于药物制剂,性状项下记述了药物的剂型,内容物的状态、颜色及稳定性等。

状态、晶型、色泽等一般称为药物的外观,为药物质量检验必检的内容之一,一般呈现在检验报告书中。状态是指药物呈固体、半固体、液体还是气体,也可指剂型;晶型是指固体药物呈结晶型还是无定型,结晶型药物呈不同的晶态,如针状结晶、鳞片结晶、结晶型粉末等;色泽是指药物呈现的颜色,大多数药物都是白色或无色的,只有少数药物呈现颜色,如维生素B12显深红色。有色药物本身的颜色可用于鉴别其真伪、优劣;无色药物变质呈色,可用于鉴别其优劣。

臭、味是药物本身固有的气、味,而不是指因混入残留溶剂或其他有气味物质而带入的异臭或异味;一般稳定性是指是否具有引湿、风化、遇光变质等与贮藏条件有关的性质;酸碱性是指药物的水溶液显酸性或碱性反应。药物外观与臭味等的描述实例见表3-1。

二、 溶解度

溶解度是药物的一种物理性质,供精制或制备溶液时参考,它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药品的纯度。除新药外,一般情况下不进行溶解度检查。

《中国药典》(2015年版)采用“极易溶解、易溶、溶解、略溶、微溶、极微溶解、几乎不溶或不溶”来描述药物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能,即:

极易溶解 指溶质1g能在溶剂不到1ml中溶解;

易溶 指溶质1g(ml)能在溶剂1~不到10ml中溶解;

溶解 指溶质1g(ml)能在溶剂10~不到30ml中溶解;

略溶 指溶质1g(ml)能在溶剂30~不到100ml中溶解;

微溶 指溶质1g(ml)能在溶剂100~不到1000ml中溶解;

极微溶解 指溶质1g(ml)能在溶剂1000~不到10000ml中溶解;

几乎不溶或不溶 指溶质1g(ml)在溶剂10000ml中不能完全溶解。

表3-1 药物的外观与臭味等的描述实例

溶解度试验法:除另有规定外,称取研成细粉的供试品或量取液体供试品,置于(25±2)℃一定容量的溶剂中,每隔5min强力振摇30s;观察30min内的溶解情况,如无目视可见的溶质颗粒或液滴时,即视为完全溶解。溶解度试验中三个要素:温度、溶质与溶剂量、观察时间。

例如罗红霉素溶解度描述为“本品在乙醇或丙酮中易溶,在甲醇中溶解,在乙腈中略溶,在水中几乎不溶”,维生素E溶解度描述为“本品在无水乙醇、丙酮、乙醚或石油醚中易溶,在水中不溶”。

溶解度一般不作为必须检验项目,但属注册检验的原料药或遇有异常时,需进行此项检查。检查时应详细记录供试品取样量、溶剂及其用量、温度及其溶解时的情况等。罗红霉素溶解度实验原始记录见表3-2。

表3-2 罗红霉素溶解度实验原始记录

结论:符合规定(规定本品在乙醇或丙酮中易溶,在甲醇中溶解,在乙腈中略溶,在水中几乎不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