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类症鉴别诊断及防治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十六、鸭沙门菌病

鸭沙门菌病(鸭副伤寒)是由沙门菌属的细菌引起的鸭的急性或慢性传染病,雏鸭感染时常发生大批死亡,成年鸭为带菌者。该菌广泛存在于畜禽和人体内及外界环境中,危害动物和人的健康,危害公共卫生安全。

【病原】病原为沙门菌,为革兰染色阴性小杆菌,血清型种类很多,达2000余种。该菌的抵抗力不强,对热和一般常用的消毒剂都很敏感。菌体60℃经15分钟死亡,但在土壤、粪便和水中的生存时间较长,可达数周至数月之久。该菌的毒素较为耐热,75℃经1小时仍有毒力,可使人发生食物中毒。

【流行病学】各品种的鸭均可感染发病。1~3周龄的雏鸭最易感,呈流行性发生,死亡率为10%~20%,严重时达80%以上,种蛋污染后可引起死胚和孵化率严重下降。成年鸭多呈隐性或慢性经过。发病鸭和带菌鸭以及污染本菌的动物性饲料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消化道是本病的主要传播途径,也可经卵垂直传播;被污染的饲料、饮水、用具以及土壤等都是本病的传播媒介,鼠类和苍蝇等也是本病的传播者。鸭舍的卫生状况和饲养管理不良时会增加该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临床症状】经垂直传播或孵化器感染的雏鸭常呈败血症经过,不表现症状即迅速死亡。雏鸭水平感染后常呈亚急性经过,病鸭呆立,精神不振、昏睡打堆,两翼下垂、羽毛松乱,排绿色或黄色水样粪便,常突然倒地死亡,病程长的病鸭消瘦、衰竭而死。成年鸭感染后一般不表现症状,偶见下痢死亡。

【病理变化】初生幼雏的主要病变是卵黄吸收不全和脐炎,俗称“大肚脐”。日龄较大的小鸭常见肝脏肿大,边缘钝圆,表面色泽不均匀,有时呈灰黄色,肝表面及实质中有针尖大的密集的灰白色坏死点;整个肠道黏膜充血、出血,表面可见针头大的灰白色坏死点,有的肠黏膜坏死脱落,表面形成一层糠麸样物;最特征的变化是盲肠肿胀,呈斑驳状,内容物有干酪样的团块。慢性病变可见心包炎和关节炎。

【实验室诊断】细菌的分离培养和生化试验、血清学诊断、动物回归试验等。

【鉴别诊断】

1.鸭的沙门菌病与鸭巴氏杆菌病的鉴别

[相似点]鸭的沙门菌病与鸭巴氏杆菌病均有精神不振、腹泻等临床表现和肝脏上有大量的灰白色坏死点的病理变化。

[不同点]鸭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发病率和病死率很高,青年鸭、成年鸭比雏鸭更易感,尤其是3周龄以内的雏鸭很少发生,而鸭沙门菌病多发生于1~3周龄的雏鸭;鸭巴氏杆菌病的鸭表现肝脏肿大,有灰白色针头大小的坏死点及心冠脂肪组织有出血斑,心包积液,十二指肠黏膜严重出血等特征性病变,而鸭沙门菌病除肝脏病变略有相似之外,其余的完全不同;用肝脏接种麦康凯平板,多杀性巴氏杆菌不能生长而鸭沙门菌能长出白色菌落。

2.鸭的沙门菌病与鸭疫里氏杆菌病的鉴别

[相似点]鸭的沙门菌病与鸭疫里氏杆菌病均有传染性,不食,眼鼻流分泌物,头下垂,拉稀,病程较长后均可引起鸭喘气、消瘦和神经症状以及心包炎的病理变化。

[不同点]鸭疫里氏杆菌病是由鸭疫里氏杆菌引起的各品种的鸭的一种败血性传染病,发病率和病死率根据感染菌株的毒力和饲养管理条件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别,多发生于7周龄内的雏鸭,鸭疫里氏杆菌感染的病鸭常排白色黏稠样粪便,而鸭的沙门菌病多发生于1~3周龄的雏鸭,病鸭常排绿色或浅绿色水样粪便或黑褐色糊状粪便;剖检时鸭疫里氏杆菌感染的病鸭可见心包炎、肝周炎和气囊炎,而沙门菌感染的病鸭偶见心包炎,以肝脏呈古铜色、表面有灰白色的小坏死点及盲肠肿胀、内有干酪样物质形成的栓子为特征;用肝脏接种麦康凯平板,鸭疫里氏杆菌不能生长而鸭沙门菌能长出白色菌落。

3.鸭的沙门菌病与鸭大肠杆菌病的鉴别

[相似点]鸭的沙门菌病与鸭大肠杆菌病发生于初生雏鸭时均表现为卵黄吸收不全和脐炎以及肝肿大等病理变化。

[不同点]鸭大肠杆菌病是指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鸭全身或局部感染的一种细菌性传染病,表现多种病型。大肠杆菌卵黄囊感染表现腹部膨胀和血管出血,卵黄未被吸收,上被黏性分泌物附着,卵黄囊血管出血。存活时间较长(4天以上)的可出现心包炎。而沙门菌感染的病鸭偶见心包炎,以肝脏呈古铜色、表面有灰白色小坏死点及盲肠肿胀、内有干酪样物质形成的栓子为特征。将卵黄囊接种于麦康凯平板,鸭大肠杆菌长出亮红色菌落而鸭沙门菌则长出白色菌落,可以此鉴别。

4.鸭的沙门菌病与雏番鸭“花肝病”的鉴别

[相似点]鸭的沙门菌病与雏番鸭“花肝病”均有病鸭精神沉郁、不愿走动、腿软、食欲减退、下痢等临床表现以及肝脏和肠壁上有大量灰白色的坏死点的病理变化。

[不同点]雏番鸭“花肝病”是由番鸭呼肠孤病毒引起的对雏番鸭有着较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的一种传染病。雏番鸭“花肝病”病鸭除肝脏和肠壁上有大量灰白色的坏死点外,还表现脾脏、胰腺及肾脏的灰白色坏死点,而沙门菌病病鸭肝脏常呈古铜色,肠黏膜呈糠麸样坏死;用肝脏接种麦康凯平板,雏番鸭“花肝病”病鸭无细菌生长而鸭沙门菌能长出白色菌落。土霉素、甲砜霉素、氟甲砜素、氟哌酸、复方敌菌净、环丙沙星、恩诺沙星等对鸭的沙门菌病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对雏番鸭“花肝病”无效。

5.鸭的沙门菌病与鸭“白点病”的鉴别

[相似点]鸭的沙门菌病与鸭“白点病”均有精神沉郁、不愿走动、腿软、食欲减退、下痢及肝脏和肠壁上有大量灰白色的坏死点的病理变化。

[不同点]鸭“白点病”是由鸭疱疹病毒Ⅲ型引起的番鸭和半番鸭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鸭“白点病”病鸭除表现肝脏和肠壁上有大量灰白色的坏死点外,还表现脾脏、胰腺及肾脏有灰白色坏死点,而沙门菌病病鸭肝脏常呈古铜色,肠黏膜呈糠麸样坏死;用肝脏接种麦康凯平板,鸭“白点病”病鸭无细菌生长而鸭沙门菌能长出白色菌落。

6.鸭的沙门菌病与鸭衣原体病的鉴别

[相似点]鸭的沙门菌病与鸭衣原体病均有心包炎的病理变化。

[不同点]鸭衣原体病是由鹦鹉热亲衣原体引起的一种接触传染性疾病,病理变化中除表现的心包炎外,还表现肝周炎和气囊炎,而沙门菌感染的病鸭以肝脏呈古铜色、表面有灰白色小坏死点及盲肠肿胀、内有干酪样物质形成的栓子为特征;鸭衣原体病鸭粪便呈黄绿色水样,气味恶臭,而鸭沙门菌感染的病鸭常排绿色或浅绿色水样粪便或黑褐色糊状粪便;用肝脏接种麦康凯平板,鸭衣原体不能生长而鸭沙门菌能长出白色菌落。

7.鸭的沙门菌病与禽曲霉菌病的鉴别

[相似点]鸭的沙门菌病与禽曲霉菌病均有传染性,羽毛蓬乱,厌食,精神不振,嗜睡呆立,翅下垂,下痢,结膜炎。

[不同点]禽曲霉菌病的病原为禽曲霉菌。对外界反应冷漠,呼吸张口伸颈有“沙沙”声,打喷嚏。剖检可见肺有霉菌结节,周围有红色浸润,切开有干酪样物,似有层状结构,气囊也有结节,有时形成霉斑,镜检肺部结节压片可见曲霉菌的菌丝,气囊结节可见分生孢子柄和孢子。

【防制】

1.预防措施

首先应加强和改善养鸭场的环境卫生,防止场地和器具污染沙门菌;其次是要加强鸭群的饲养管理,提高鸭群的抵抗力;不要从发病或污染的鸭场购买雏鸭或种蛋。防止蛋壳被沙门菌污染,种蛋和孵化器要定期消毒。

2.发病后的措施

首先淘汰鸭群中病情特别严重且腹部膨大者,集中深埋;饲料中添加复合维生素制剂。特别注意补充亚硒酸钠、维生素E和维生素C,以提高鸭的免疫力和抗应激能力。

处方1:

饮水中添加左旋氧氟沙星可溶性粉,剂量为100千克水中添加4克原粉,连用5~7天。

处方2:

氟哌酸(或强力霉素),100毫克/千克饲料拌料饲喂,连用5~7天。

处方3:

氟苯尼考(或丁胺卡那霉素)按100千克水添加10~12克饮用,连用5~7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