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脘痛
解郁和胃汤
(国医大师刘祖贻方)
【药物组成】柴胡10g,酒白芍12g,八月札30g,木香6g,乌药10g,酒制川楝子10g,薏苡仁30g,炒麦芽30g,甘草10g。
【使用方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疏肝解郁,理气止痛。肝气犯胃证之胃脘痛。症见胃脘胀痛,或牵引两胁,嗳气后减轻,情志不畅时加重,纳食减少,大便不爽,舌苔薄白,脉弦。
【方剂分析】方中重用八月札,舒肝理气,除烦止痛;辅以柴胡疏肝解郁;酒白芍柔肝止痛;青木香、乌药行气止痛;酒制川楝子疏肝泄热,行气止痛;薏苡仁健脾止泻;炒麦芽行气消食开胃健脾;甘草补脾兼调和诸药 ,为佐使之药。
【加减运用】泛吐酸水者,加海螵蛸或瓦楞子,胃脘灼热者,加蒲公英。
【参考文献】周慎,刘芳.刘祖贻和胃五法治疗胃脘痛经验[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8,42(6):4-5.
降逆和胃汤
(国医大师刘祖贻方)
【药物组成】旋覆花(包煎)10g,代赭石(先煎)30g,八月札30g,法半夏10g,竹茹10g,石见穿15g,鸡内金10g,炒麦芽30g,炙甘草10g。
【使用方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降逆和胃。用于肝胃气逆证之胃脘痛。症见胃脘胀痛,恶心、呃逆,嗳气泛酸,纳食减少,大便干结,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
【加减运用】胃痛较甚者,加延胡索、九香虫;痞胀明显者,加大腹皮、乌药;泛吐酸水者,加海螵蛸;胃中灼热者,加蒲公英。
【参考文献】周慎,刘芳.刘祖贻和胃五法治疗胃脘痛经验[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8,42(6):4-5.
化痰和胃汤
(国医大师刘祖贻方)
【药物组成】柴胡10g,酒白芍12g,炒枳壳10g,法半夏10g,陈皮10g,竹茹10g,酒制川楝子10g,炙甘草6g。
【使用方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化痰和胃。用于肝郁痰滞证胃脘痛。症见胃脘痞满胀痛,嗳气频繁,进食后尤甚,时有泛酸,大便不畅,舌质淡红,苔腻,脉弦滑。
【加减运用】痞胀明显者,加乌药、莱菔子;痰气上逆者,加旋覆花;痰郁化热者,加蒲公英;痛处固定、舌质偏暗者,加丹参、延胡索;纳食减少者,加鸡内金、麦芽;失眠多梦者,加酸枣仁、首乌藤。
【参考文献】周慎,刘芳.刘祖贻和胃五法治疗胃脘痛经验[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8,42(6):4-5.
养阴和胃汤
(国医大师刘祖贻方)
【药物组成】生地黄15g,麦冬10g,沙参12g,石斛10g,蒲公英15g,酒制川楝子10g,佛手10g,炙甘草3g。
【使用方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养阴和胃。用于阴虚气滞证胃脘痛。症见胃脘隐痛或灼痛,口干咽燥,知饥不欲食,大便偏干,舌质红,苔少,脉细数。
【加减运用】痞胀明显者,加枳壳、大腹皮;纳少者,加砂仁、生谷芽、生麦芽;大便干结者,加玄参、火麻仁;泛酸者,加瓦楞子。
【参考文献】周慎,刘芳.刘祖贻和胃五法治疗胃脘痛经验[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8,42(6):4-5.
温中和胃汤
(国医大师刘祖贻方)
【药物组成】黄芪30g,党参10g,八月札30g,乌药10g,高良姜6g,薏苡仁30g,鸡内金10g,炒麦芽30g,甘草10g。
【使用方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温中和胃。用于脾虚寒滞证胃脘痛。症见胃脘隐痛或冷痛,腹胀不适,口干不欲饮,大便偏溏,舌质淡,苔白,脉细弦无力。
【加减运用】泛吐酸水者,加海螵蛸或瓦楞子;痛处固定者,加延胡索、生蒲黄、五灵脂;腹中冷者,加肉桂。
【参考文献】周慎,刘芳.刘祖贻和胃五法治疗胃脘痛经验[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8,42(6):4-5.
强胃汤
(国医大师张学文方)
【药物组成】香附10g,砂仁6g,陈皮10g,党参12g,白术12g,法半夏8g,白芍12g,山楂15g,石斛10g,丹参15g,三棱10g,甘草5g。
【使用方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益气健脾,养阴止痛。主治:脾胃气虚阴亏,胃不能纳,脾不能运之脘腹隐痛,腹胀纳差,喜温喜揉,口干少饮,口中乏味,大便时结时溏,舌苔白微腻,脉弦缓或弦细等。
【方剂分析】此方是在香砂六君子汤基础上加减而成。方中用党参、白术、甘草益气健脾,作为健运中焦的基础;加香附、砂仁、半夏、陈皮,行气消胀,化湿行痰,以祛脾弱湿聚之痰湿气滞;石斛养胃阴;白芍合甘草,酸甘化阴,使阴阳互济,生化有源;丹参、三棱、生山楂化瘀止痛,健胃消积。全方脾胃兼顾,益气又可养阴,行气化湿,兼除痰湿,扶正又可祛邪,补中有健,阴阳两调,刚柔互济,脾胃薄弱者长服可以健脾强胃,故名“强胃汤”。
【加减运用】有郁热者加黄芩、川楝子,寒热错杂者加黄连、干姜,肝气犯脾克胃者,加柴胡、郁金,胃痛较重者加延胡索,食积者加焦三仙,泛酸者去山楂加煅瓦楞子,胃阴亏虚、口干少津者可加乌梅。
【参考文献】张学文.疑难病证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498-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