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十年真题:答案全解全析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部分 论述类文本阅读

2018全国新课标

1. D

【解析】D项——绝对化表述。选项中“新子学”有标点符号作为特殊标志,可以迅速帮我们找到原文位置,全文共出现四处“新子学”,显然第一处便是答题区间,原文表述为:“诸子之学的内在品格是历史的承继性以及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性。‘新子学’,即新时代的诸子之学,也应有同样的品格。”由此可知,选项D说“新子学”脱离了既有思想演进的过程,是违背原文基本立场的,也属于绝对化表述。

2. A

【解析】A项——有无。原文并未突出“新子学”与历史上诸子之学的差异。

3. B

【解析】A项——有无。“在历史上是互相隔膜的”表述有误。

C项——有无。“无助于促进新思想生成”与原文不符。

D项——有无。与原文不符,原文表述为:应追求“照着讲”与“接着讲”的统一。

2018全国新课标

1. A

【解析】B项——因果。B选项回归原文,“在大数据时代……甚至比选择性删除所耗费的成本更低。”由此可知,B项因果设错,人的主体身份所以被数据化,主要是因为记忆发展的四大驱动力的作用。

C项——有无。“‘隐私权’的提出都是为了对抗大数据。”此句表述有误,于文无据。

D项——有无。“构建他人的数字化记忆”于文无据,也违背了原文本意。原文主张是“适度的、合理的遗忘,是对这种数字化记忆霸权的抵抗。”

2. D

【解析】D项——对象。“对我们的认同问题作出了全新论证”只是文章最后一部分内容,准确讲,论证内容应包含三部分:首先是被遗忘权,其次是被囚禁在数字化记忆的监狱之中,最后是被数据化甚至限制我们的认同。

3. B

【解析】B项——范围。原文表述有限定,即“在某种程度上”,这表明不是完全意义上的,选项去掉了这一限定,以偏概全,扩大了范围。

2018全国新课标

1. B

【解析】A项——对象。选项中“当前城市空间弹性核心的问题是缺乏有机统一”表述有误。原文表述为“空间弹性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实现空间的公共性与私人性的有机统一、具体转换。”

C项——对象。“城市体需要一种抽象的意义共同性。”表述有误。原文为“不断形成具体的意义共同性。”

D项——因果。原文只说意义重大,并未说是“根本原因”。

2. C 

【解析】原文并未涉及“相应的动态发展过程”。

3. A

【解析】城市的空间弹性、制度弹性与意义弹性之间并无必然的因果联系,文中也未提及。

2017全国新课标

1. D

【解析】A项——有无。“为了应对气候变化”这一目的在原文中并无体现。B项——范围。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并不全是“限制排放”。比如,原文提到“限制排放”的范围包括是“遏制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但同时也提到“满足发展中国家……基本发展需求”,也就是说对于发展中国家的基本发展需求是不在限制范围之内的。C项——有无。关于“气候正义中的义务问题”,原文没有说“要为后代设定义务”。且这一说法恰恰与原文表述相悖,请参看原文表述“气候正义的本质是为了保护后代的利益,而非为其设定义务。”

2. C

【解析】C项——范围。“立足未来”表述有误。文章从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进行了阐述,空间上涉及国际、国内公平问题,空间这一维度基本都是从立足当下的角度来审视气候正义问题的。

3. B

【解析】B项——绝对化表述。“如果……那么……”表述过于绝对。原文表述为“实际上……其目的正是为了保护地球气候系统,这是符合后代利益的。”

2017全国新课标

1. A

【解析】B项——有无,绝对化表述。“已无关系”表述有误,原文表述为“作为中外文明交融的结晶,青花瓷真正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则是因为成化年间原料本土化带来了民窑青花瓷的崛起。”C项——有无。“但青花瓷的风格表明当时社会比较开放和进步。”原文无此表述。原文相关表述为“明初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那么青花瓷的例子,则可以使人们对明初文化的兼容性有一个新的认识。”选项表述跟原文表述相去甚远。D项——因果。“从而推动了……”属于强加因果。请参看原文表述为“正是中外文明的交融,成功推动了中国瓷器从单色走向多彩的转型,青花瓷以独特方式昭示了明代文化的演变过程,成为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走向多元的例证。”注意,原文表述为“成为……例证”,不是前因后果的关系。

2. A

【解析】A项——有无,对象。“论证了瓷器发展与审美观念更新的关系”表述有误。第一段没有“论证瓷器发展与审美观念更新的关系”,或者说论证的不是“论证瓷器发展与审美观念更新的关系”。请参看原文答题区间表述“由此可见,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中外交往的繁盛在推动文明大交融的同时,也推动了生产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由此可见”是对本段论述的总结。

3. B

【解析】B项——有无,绝对化表述。原文表述更精确更科学,原文表述为“一般来说……时尚兴盛则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选项的推断明显忽略了原文“一般来说”这个词,它是排除了特殊情况的普遍概括。去掉“一般来说”,就变成了绝对化表述了。试举一例,一般来说,努力学习了,成绩就会进步。去掉一般来说,这个表述就过于绝对,或者说不太科学,与某些特殊事实不太符合。因为受其他因素的影响(比如,学习方法不对),有的同学就是努力了,仍然没有取得成绩上的进步。

2017全国新课标

1. C

【解析】A项——绝对化表述。“如果……就……”表述过于绝对。原文表述为“不让‘乡愁’变成‘乡痛’,一个重要措施是要留住、呵护并活化乡村记忆。”B项——绝对化表述。原文表述为“至于哪些乡村记忆真正值得保留……需要做好这方面的前期规划。”由此可知,并不是所有的都必须完好保存下来,而是有所选择地保存下来。D项——对象。原文表述为“这需要相应的公共设施与之配套”可知,不是“使之成为相关产业的配套设施”。

2. C

【解析】C项——有无。原文没有“举例说明了甄选的标准”,只是提到了通过两种方式进行甄选。

3. B

【解析】B项——绝对化表述。“如果……就……”表述过于绝对。原文相关表述为“既要让当地居民生产生活更为方便,又要让游子在故乡找到依恋感与归属感。”这是活化乡村记忆的目的,反之就不一定成立。

2016全国新课标

1. D

范围。

选项D表述“证明了《史记·殷本纪》所载内容的真实性。”明显范围扩大。且看原文第二段最后两句话,注意原文表述为“是基本可靠的”,“所载的商王朝是确实存在的”。

2. B

范围。

原文中被无情批判的是“一切经不住史证的旧史学”,若去掉前面的修饰限定语“一切经不住史证的”,就犯了以偏概全、范围扩大的错误。

3. D

有无。

选项表述“直至殷墟甲骨文被发现,学者们探究先民的造字之法才有所凭依”有误,根据原文最后一段可知,在殷墟甲骨文被发现之前,就有北宋以来金石学对金文的研究。这说明并非是殷墟甲骨文被发现之后才有所凭依。另外,在殷墟甲骨文被发现之前,汉代许慎的《说文》也可算是后来学者们探究先民造字之法的凭依之一。

2016全国新课标

1. B

有无。

命题区间在第二道第一句话,原文表述明确说到“本质区别并不明显”,B选项“本质差异”一说法有误。

2. C

有无,因果。

首先选项表述“现代小说不太注重一个故事如何来讲”这一说法原文无据,据原文第四段以下内容可判断“现代小说家对待故事的方式复杂多变,以实现他们特殊的叙事目的。”其次,本选项亦属常命题设错方式中的因果设错,属于强加因果。

3. B

有无。

选项表述“这将降低小说对虚构的依赖”原文无据,请看原文第四段“小说家呈现人生,有时会写到难以言喻的个人经验,他们会调整讲故事的方式,甚至将虚构和表述的重心挪到故事之外。”由此可知,小说对虚构的依赖并没有降低。

2016全国新课标

1. C

对象。

命题区间在原文第二段,“王国维《古史新证》说:‘而疑古之过,乃并尧、舜、禹之人物而亦疑之,其于怀疑之态度及批评之精神不无可取,然惜于古史材料未尝为充分之处理也。’”选项C表述为“如果能充分利用史料就不会‘疑古’”,明显暗换了中心对象,原文说的中心对象是“疑古之过”,即过分疑古,甚至连尧、舜、禹的真实性都产生了怀疑。如果充分了解古史材料,这一点是可以规避的。另外,之于疑古之态度和精神,于原文中也可以看出王国维对其是持肯定态度的。换言之,怀疑无错,只是也别连基本史实也给怀疑了。

2. D

绝对化表述。

命题区间在最后一段,“至于纯粹的文艺作品,当然也能从中发掘史料。但发掘史料是一回事,把整个作品当成真史就很可虑了。”由此可知,选项表述“不能从这类作品中发掘史料”属于过于肯定或绝对化表述。

3. B

因果。

强加因果。选项中关于原因的表述明显有误。另外,“是因为这些作品在史学和文学归类问题上存在争议。”选项表述中“这些作品”指“神话传说”,而“神话传说是文学”(原文出处见第二段开头第一句)并不存在文学归类上的争议,是不是史料才有争议。

2015全国新课标

1. A

时间。

选项A中“借贷、质、押、典、赊买赊卖等信用形式的产生是宋代金融的一个新特点”,回归原文,轻松找到答题区间,比对一下信息你会发现,原文中根本没有提到“借贷、质等形式的产生”。

题外话,据常识也易知,借贷等形式必然不产生于宋代。至少借贷早在先秦时期就已有了,至于何时产生,较为可信的说法是借贷伴随私有制和贫富分化而来。《左传》亦有:“宋公子鲍礼于国人,宋饥,竭其粟而贷之。”据上下文亦可知,此处的贷即为借。另外,古文中“假”一字,最早的含义正是“借”之意。此处不作过多论述,只想脱离文本来谈一下,选项A的错误是显而易见的。

2. B

有无。

选项B“各类新型纸质信用工具最初是由宋代政府发行的”,“由宋代政府发行”明显错误。回归原文易知,原文表述“通过民间自发力量的作用或官府的强制推行”。

3. D

绝对化表述。

虽文中肯定其对当时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发展,但选项D表述为“都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各种”这一表述太过于绝对化。另外,为以后各个朝代提供了借鉴,属于理解分析引申过度。

2015全国新课标

1. A

有无。

原文并没有说“在过去,艺术品的接受并不属于美学的研究范围。”回归原文,原文表述为“艺术品的接受在过去并不被看作重要的美学问题”。很明显,“不被看作”不等于“不属于”。

2. C

因果。

强加因果。

3. B

有无。

无中生有,原文并没有说“理解距离艺术作品的本义越远,就越是具有创造性”。

2014全国新课标

1. B

范围。

回归原文,第三段“悲剧的审美价值的载体只能是文学艺术”和第四段“悲剧成为审美对象只能以文学艺术的形式出现”。B项是现实中的真实事件,没有上升到文学艺术层面,所以不在原文所谈悲剧这一范围之内。

2. C

有无。

回归原文,倒数第二段即为答题区间。C项“让人们不至于获得悲剧感,从而不至于介入悲剧冲突”跟原文表述不一致,选项中说“不至于”,原文强调“不容易”,另外后文也认为在欣赏中审美主体可以“审美地”加入悲剧冲突,并获得“悲剧感和审美意义”。

3. D

因果。

强加因果。

2014全国新课标

1. C

有无。

C项中所述区别在原文中找不到依据。

2. B

范围。

行会不属于政府机构。

3. B

范围。

此题存在争议,考试中心发布的参考答案为B。

C项始于周代,原文无据,原文只说周代“有了历史上最早的关于食品安全管理的记录”,有记录并不代表食品安全的规定始于周代。

且看B项“宋代政府引入行会管理方法,既规定从业者必须加入行会,并按行业对经营者进行登记,又对生产经营的商品进行质量把关。”最后一分句“对生产经营的商品进行质量把关”的主语应为行会,但此句表述不清。

2013全国新课标

1. B

对象。

B项中“《老子》和道家的源流、派别也无从谈起”一句错,原文中有“则先秦诸子学术思想之系统条贯始终不明,其源流派别终无可言”,“其”代指“先秦诸子”。

2. D

对象。

原文指的是“一条”,选项中改为了“一句”,所指对象就不同了。

3. C

因果。

强加因果。“三人的引用阐发”与“《黄帝书》后来享有崇高地位极有关系”并无必然的关系。另外,原文着重在考证老子年代,跟《黄帝书》地位没有直接关系。

2013全国新课标

1. B

有无。

原文表述没有说“一般大”,“似凫而大”意即凤像凫(野鸭子)但大。

2. A

时间。

回归原文,答案在第二段“真正的凤形直到殷商晚期才出现,而且此时是华冠短尾鸟和华丽而饰有眼翎的长尾鸟同时出现。”

3. B

因果。

回归原文,答案在第四段“这说明周王室急于把商人的正统接过来,成为中原合法的统治者。”“成为合法的统治者”才是“参拜商人的神庙”的原因。

2012全国新课标卷

1. C

有无。

选项中的“修正”于文无据,原文为“选择”。

2. B

绝对化表述。

回归原文,第二段“每一代新科技黑箱的出现,就为相对‘无知识’的年轻一代的崛起与赶超提供了机会。”可知,选项中“根本原因”表述过于绝对。

3. D

因果,有无。

D项有两处错误。回归原文“由于使用者不必从头学起即可操作科技黑箱,于是就可能发生对科技黑箱的滥用。”D项中“由于科技黑箱使用方便,于是就可能发生滥用的现象”一句与原文在原因上的表述不一致;第二处错误属于无中生有,D项中“其直接后果就是”于文无据。

2011全国新课标卷

1. A

有无。

原文并未说到“没有深刻的含义”。

2. C

有无。

回归原文,“子展却借用来说,晋侯纵然有理由,但‘人言可畏’,别人看来总是为了一个叛臣。”这说明,不是叫晋侯不要相信,而是晋侯就算有理由,但在外人看来,也都把他当作叛臣了。

3. B

绝对化表述。

B项的表述非此即彼,过于绝对。据原文可知,并非所有未被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的人民群众作品都叫“徒歌”。

2010全国新课标卷

1. B

范围。

回归原文,原文表述为:“书法对中华民族有很深远的影响,‘书’与‘金’‘石’‘画’并称,在中国文化中占很重要的位置。”B项中将“对中华民族有很深远的影响”的“书法”扩大为“它们”。

2. B

对象。

回归原文,“草书另一个来源是汉朝的章草,就是用真书的笔法写草书。”B项中却表述为“用汉隶的笔法写章草”。

3. C

绝对化表述。

“只是因为”将原文中的重要条件变成了唯一条件。

2009新课标卷(海宁卷)

1. D

因果。

强加因果。回归原文,诗的传唱是否流行与唐代诗人之多并无因果关系。

2. C

有无,对象,有无。

A项中的“历史上唐诗最终为宋词元曲所取代”于文无据。

B项张冠李戴。回归原文,“人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着,悲欢冷暖,酸甜苦辣,都会感动在心,用心去歌唱。”选项中明显对象错误。

D项中原文并没有说“更为出色”,而是表述为“不见逊色”。

3. B

因果。

强加因果。B项中所述并无必然因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