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瑟吹笙:中国乐器寻珍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琵琶——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浑成紫檀金屑文,作得琵琶声入云。胡地迢迢三万里,那堪马上送明君。

—— 唐·孟浩然《凉州词》

说起琵琶,脑海中首先浮现出电视剧《西游记》中,东方持国天王提多罗吒手持琵琶与众天兵天将共同降服妖猴的画面。几声有力的扫弦,带有魔力的金石之声震得妖猴头晕眼花,倒于太上老君的金刚圈下。现实中的弹拨乐器琵琶虽不具备神话故事中的法力,但其表现力在民族乐器当中也属佼佼者。

东汉刘熙在《释名》中说,“枇杷本出于胡中,马上所鼓[注]也。推手前曰枇,引手却曰杷,象其鼓时,因以为名也。”可见,在秦汉之时就有了“枇杷”(琵琶),不过那时的琵琶并不如我们现在所见,据史料记载,唐朝以前“琵琶”是多种弹拨乐器的总称,正如《隋书·音乐志》中所说“今曲项琵琶,竖头箜篌之徒,并出自西域,非华夏旧器”,它是在南北朝时期由波斯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

持国天王手持琵琶像

唐朝盛行乐舞,琵琶也在这个时期飞速发展达到高峰,在演奏技法及制作构造上都得到较大突破。演奏技法上最突出的改革是由横抱演奏变为竖抱演奏,由手指直接演奏取代了用拨子演奏。构造方面最明显的改变是音域变宽,由四个音位增至十六个(即四相十二品)。演奏技法也系统丰富起来,大致分为轮指系统、弹挑系统(右手)、按指系统、推拉系统(左手)四大类,左右手的技巧加起来有五六十种。

琵琶在唐朝的发展可以说普及到了全民,上至达官显贵的宫廷乐,下至街头百姓的说唱娱乐,都可以在乐队中见到琵琶的身影。由此,也涌现出大量的琵琶演奏者并创作出丰富的琵琶独奏曲。除此之外,唐代还有许多著名文人的诗作当中生动地描绘了琵琶,可见其鼎盛。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 唐·白居易《琵琶行》

当代琵琶经过历朝历代的发展统一了形制,由头、颈、琴身三部分构成。六相二十四品,四弦,音域横跨十二平均律中的5个八度(A到a3)。演奏时放于大腿上竖抱,左手手指按弦,右手弹弦,右手手指用胶带缠绕,戴有玳瑁或树脂、尼龙等材料制作的假指甲。根据曲子不同,每条琴弦的定音也略有不同,以A、d、e、a这种定弦较为常用。基本的演奏技巧:右手有弹、挑、夹弹、滚、双弹、双挑、分、勾、抹、摭、扣、拂、扫、轮、半轮等指法;左手有揉、吟、带起、捺打、虚按、绞弦、泛音、推、挽、绰、注等;左右手的指法加起来有八十余种之多。宋元以后,戏曲、说唱兴起,琵琶除了独奏,还广泛应用于民族乐队和多种地方戏曲、曲艺的伴奏。

当代琵琶

敦煌壁画反弹琵琶

琵琶的音乐表现力非常丰富,既能描绘淡远轻柔的江边吟唱,也可以表现十面埋伏的金戈铁马。拨若风雨滂沱,吟似泉溪淙淙。正是因为琵琶的表现力反差特别大,所以琵琶的曲目有文曲和武曲之分。文曲柔和细腻,善于抒情唱婉;武曲刚劲有力,善于表达紧张、热烈、斗争等场面。文曲武曲各有韵味,各有千秋。传统代表曲目有《十面埋伏》《霸王卸甲》《阳春白雪》《海青拿天鹅》等;20世纪30年代以后,有著名音乐家华彦钧创作的《大浪淘沙》《昭君出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更是涌现出大量优秀的琵琶独奏与乐队协奏曲,如《草原英雄小姐妹》《彝族舞曲》《火把节之夜》等。

琵琶因为受地域审美及年代、师承等影响,形成了许多演奏流派,较为著名的有无锡派、平湖派、浦东派、崇明派。

无锡派是琵琶四大流派中最早形成的派别。其创始人是清代琵琶演奏家华秋苹(1785—1859年)。身处无锡的华秋苹向南北两派收集曲目,于1819年编创了《南北二派秘本琵琶谱真传》(现称为《华秋苹琵琶谱》),采用工尺谱记谱,有较完整的指法记载,是我国最早印行的琵琶谱。谱中收录了《十面埋伏》《将军令》《步步高》等数十首琵琶曲。无锡派在清代中叶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对琵琶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清乾隆年间,李廷森为平湖琵琶最早起始者,廷森下传其子李煌,李煌下传其子李绳墉。李氏家族这前三代一直沿袭着“琴不出门”的封建旧习,只限于嫡亲传承。到绳墉下传其子李南棠时,正值第二次鸦片战争,以经商为业的李南棠,经常来往于平湖、上海之间。他广交乐友,拜师求艺。李南棠在继承的同时,已不仅局限于嫡系家族了。南堂之子李芳园更是受其熏陶,对琵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长抱琵琶若怀璧,专心致已三十年”。他琴艺高超,终成“琵琶癖”。袁翔甫为李氏谱题词中曰:“奏《阳春》及《郁轮袍》二曲,听至出神入妙处觉迥超乎故人周蓉江陈子敬。”1895年,他编纂了一本琵琶谱《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这是我国第一本正式刊印的琵琶谱,汇集了江、浙、沪众多琵琶名家、乐手的艺术精华,是平湖琵琶与其他流派的琵琶艺术相互传播、交融而成的琵琶新谱。

名曲欣赏

《十面埋伏》

《十面埋伏》是一首大型的传统琵琶独奏曲,是中国十大古曲[注]之一。乐曲激烈,有风起云涌之势,艺术效果震撼人心,生动地表现出了项羽被大军包围时走投无路的场景,为琵琶武曲之代表作。《十面埋伏》的创作年代不详,但曲谱最早记录在华秋苹的《华秋苹琵琶谱》中,经过历代艺术家的演绎和完善,全曲分为十三个段落,大致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列营“”吹打”“点将”“排阵”“走队”。

第二部分:“埋伏”“鸡鸣山小战”“九里山大战”。

第三部分:“项王败阵”“乌江自刎”“众串凯”“诸将争功”“得胜回营”。

全曲在 “列营”中拉开序幕,金鼓战号齐鸣,众将士摇旗呐喊,这奠定了全曲激烈的场面基调。音乐由慢渐快,听上去摇摆繁乱的节奏感增加了战争前夕的紧张感。“点将”部分为主题呈式,用接连不断的长轮指手法和“扣、抹、弹、抹”组合指法,表现将士威武的气派。“走队”部分音乐与前有一定的对比,用“遮、分”和“遮、划”手法进一步展现军队勇武矫健的雄姿。“埋伏”部分音乐宁静而又紧张,决战前夕的夜晚,汉军在垓下悄悄伏兵。“鸡鸣山小战”,战争开始,楚汉两军短兵相接,刀枪相击,厮杀正式开始。“九里山大战”,两军厮杀更为猛烈,此处达到全曲的高潮,马蹄声、刀戈相击声、呐喊声交织起伏,震撼人心……最后全曲在四弦一“划”后急“伏”(又称“煞住”)中戛然而止,表现项羽自刎,战争结束。

《夜雨双唱》

《夜雨双唱》是一首具有代表性的当代新创作的民乐新曲,由琵琶主奏、曲笛和中阮配合完成。曲子吸收了现代电子音乐的配器手法,旋律表达、层次安排上都和中国传统曲目大有不同。

清幽婉转的竹笛吹出引子,将听众带入到寒雨潇潇的秋夜。窗畔,两个相爱的恋人相互依偎取暖,互诉衷肠。烛火摇曳,映衬出女人的脸颊粉若桃花,眼睛笑成了两弯月牙。若说琵琶是主奏,她像女人妩媚清亮的诉唱;那中阮就是她身边的男人,絮絮低回,陪伴着心爱的女人,默默地付出深沉的爱。二者以声动人,借雨传情。乐曲主题的重复,更若那百转千回的美好情感,令人回味赞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