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新生儿喂养
(一)母乳喂养
1. 宝宝的免疫“黄金”——初乳
分娩后,妈妈最初分泌的乳汁为初乳。初乳富含妈妈带给婴儿的第1次免疫物质,被现代围生医学誉为免疫“黄金”。
初乳虽然分泌量不多,但浓度很高,颜色类似黄油。与成熟乳相比较,初乳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溶性维生素、钠和锌,还含有人体所需要的各种酶类、抗氧化剂等。相对而言,初乳含乳糖、脂肪、水溶性维生素较少。初乳中分泌型免疫球蛋白(SIgA)可以覆盖在婴儿未成熟的肠道表面,阻止细菌、病毒的入侵。初乳还有促脂类排泄作用,减少黄疸的发生。
因此,初乳被人们誉为“第1次免疫”,妈妈一定要抓住给宝宝喂养初乳的机会,不要错过对宝宝的第1次免疫抗体输入。
根据对产后1~16天初乳营养成分分析表明,初乳中免疫球蛋白含量很高,还含有大量新生儿体内缺少的免疫物质,如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它们有直接吞噬微生物、参与免疫反应的功能,能够增加宝宝的免疫力。母乳喂养可以使新生儿在出生后一段时间内具有抗感染能力。
此外,早产儿妈妈分泌的初乳,还具备最适合喂养早产儿的特点。如早产乳乳糖较少,蛋白质、IgA、乳铁蛋白较多,最适合早产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千万不要忽视。
2. 母乳喂养的优点
母乳是妈妈专为宝宝准备的最理想的天然食品。有些妈妈出于保持体形或减少麻烦的理由,不愿意给宝宝喂养母乳,靠人工喂养代替母乳喂养,这样对母子双方都不利。母乳营养丰富,易消化和吸收;人体需要的三大营养物质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糖类)的比例适当,对于消化和吸收功能弱的宝宝来说,吃母乳不会出现三大营养物质失衡;母乳中三大营养的组成成分如氨基酸、多糖也适宜于新生儿消化道功能特点,最易于消化和吸收。
母乳含钙量高,每百克含钙量达到30mg,用母乳喂养宝宝,可减少婴儿佝偻病的发生。母乳中钙与磷元素比例适宜,与正常人体内钙磷比例一致,宝宝易吸收,对发育极其有利。
母乳具有增进宝宝免疫力,增强宝宝体质的作用。母乳中含有多种抵御病原体如细菌、病毒及过敏原的免疫球蛋白,具有抗感染、抗过敏作用;还含有促进乳酸菌生长,抑制大肠埃希菌,减少肠道感染的物质。这些因素在预防宝宝肠道或全身感染方面有积极作用。母乳脂肪中含人体必需的脂肪酸比牛奶多,尤其是亚油酸更丰富。所以,母乳喂养的宝宝不容易患湿疹。母乳含糖量高,适合婴儿的需要,还能够抑制宝宝肠道细菌的繁殖,不易发生腹泻等肠道疾病。
母乳喂养的宝宝比人工喂养的宝宝智力发育要好,比较聪明。主要是母乳营养好,吸收好,宝宝从小大脑发育得好。母乳新鲜,温度适宜,直接喂养,有利卫生。婴儿的吮吸刺激,可增加母亲体内激素分泌,加快子宫收缩,促进母体尽快恢复。母乳喂养可以增强母子之间感情联系,使宝宝感受到浓浓的母爱。
3. 哺乳基本常识
了解哺乳常识,做到正确地给宝宝喂奶,是新妈妈的基本功。正确的哺喂,不仅能够让宝宝吃饱、吃好,还能让奶水源源不绝、充足供应,防止新妈妈出现乳腺壅塞和乳头皲裂,防止妈妈出现腰背痛、“妈妈手”等因为哺乳姿势不正确引起的问题。
在哺乳前,妈妈要先做好准备,洗净双手,用温开水清洗乳头。
在哺乳时,妈妈最好坐在椅子上,把宝宝抱在怀里。宝宝的头如果依偎在妈妈右侧臂膀,则先喂右侧乳房,吸空之后再换另一侧。使两侧乳房都有被宝宝吸吮排空的机会,以利于下一次分泌更多的乳汁。
哺乳完毕之后,用软布擦洗乳头。然后将宝宝抱直,让宝宝的头靠着妈妈的肩膀,用手轻轻拍打宝宝的背部,直到宝宝连打几个嗝,排出胃内空气,以防止溢奶(即宝宝吐奶现象),然后将宝宝放在床上,向右侧卧,头部略垫高一点。
要注意掌握正确的哺乳姿势。让宝宝将乳晕部分含在小嘴里,宝宝吸吮得当,会吃得很香甜,妈妈也会因宝宝吸吮尽乳汁而感到轻松。宝宝的吃奶姿势正确,可以达到防止妈妈乳头皲裂和不适当哺乳的情况发生。
喂哺时可以采取不同姿势,重要的是新妈妈应当心情愉快,体位舒适,全身松弛,有益于乳汁排出。
母子紧密相贴。无论怎么样抱宝宝,在喂哺时宝宝的身体都应当与妈妈身体相贴。宝宝的头与双肩朝向乳房,嘴巴处于乳头相同水平的位置。
防止宝宝鼻子受压。喂哺过程中,应当保持宝宝的头和颈略微伸张,以免鼻部压入乳房而影响呼吸,同时还要防止宝宝头部与颈部过度伸展造成吞咽困难。
手的正确姿势。要将拇指放在乳房上方或下方,托起整个乳房喂哺。除非母乳流量过急,宝宝呛奶时,不要以剪刀式手势托夹乳房。这种手势会反向推动乳腺组织,阻碍宝宝将大部分乳晕含进嘴里,不利于充分挤压乳窦内的乳汁排出。
为了方便妈妈哺喂和宝宝吸吮的需要,最常见的有3种哺乳法。
(1)摇篮式抱法 将手肘当做婴儿的头枕,前臂支撑婴儿的身体,让婴儿的肚子紧贴着妈妈的胸腹,使婴儿的身体与妈妈的乳房平行。无论在床上或是椅子上,都可采用这个姿势,让妈妈随时随地喂奶。如果坐在椅子上,可以在双脚下放一个小凳子,减轻背部压力。
(2)橄榄球式抱法 妈妈托住婴儿的头部,并用手臂夹住婴儿的身体,使婴儿呈头在妈妈胸前、脚在妈妈背后的姿势,采取这个姿势时,可在宝宝身体下方垫个枕头或是较厚的棉被,使婴儿的头部接近乳房,并协助支撑婴儿的身体,妈妈不必花力气抱起婴儿,可减少肩膀酸痛的情形。
(3)卧姿哺喂法 妈妈侧躺在床上,背部与头部可以垫个枕头,同一侧的手可以放在头下,另一只手抱着婴儿头部及背部,使婴儿贴近乳房。如果要换喂另一侧的乳房,可以先调整身体使另一侧乳房靠近婴儿,或与婴儿一同翻身后再喂。新妈妈坐月子期间,或是半夜里宝宝肚子饿时,最适合采用这个姿势。
4. 不宜哺乳的情况
(1)患有心脏病、肾病、糖尿病、精神病、活动性肺结核、恶性肿瘤等病症者,或是体质过于虚弱者不宜哺乳,以免增加母亲身体的负担。
(2)由于母亲患有疾病,乳汁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而且患病的母亲需要用药,有些药物可以通过代谢进入乳汁,宝宝吸食后可引起药物反应,有碍健康。在哺乳期间,母亲如患乳腺炎,应当暂停喂奶,因为乳汁中很可能混入大量细菌,婴儿食后会引起细菌感染,重者造成败血症,如治疗不及时,还会危及生命。
(3)母亲患重感冒时,细菌或是病毒会借哺乳之机由消化道传染给婴儿。
(4)母亲发热时乳汁浓缩,可能引起婴儿消化不良。应注意的是,在哺乳期间,应当将乳汁吸出避免回奶,不可服用避孕药。
5. 哺乳妈妈使用药物注意事项
女性在哺乳期生病,最担心的莫过于吃药会对宝宝有害。哺乳期妇女使用药物不仅要考虑药物是否影响乳汁分泌,还要考虑药物对宝宝的影响。哺乳期合理用药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既可以有效治疗母亲的疾病,又可以尽量减少药物对婴儿的影响。哺乳期服药有八大注意事项。
(1)服用任何药物前,应当充分征询医生或药师的意见。
(2)对可用可不用的药物尽量不用,必须用者应做到不要大剂量服药、不要长期服药、不要多种药物一起服。尽可能用药单一、时间短、剂量小。
(3)尽量选用局部用药而非口服用药,如乳膏、软膏、洗剂、阴道或直肠用栓剂。
(4)应当在哺乳前或哺乳后立即服药,服药和下次哺乳的间隔时间最好在4小时以上。
(5)如乳母短期使用氯霉素、四环素类、磺胺类等药物,应当暂时停止哺乳,12小时后恢复授乳。停止哺乳期间,乳母应每隔3~4小时挤尽乳汁一次,以排空乳房,保持泌乳功能,防止乳汁分泌减少。
(6)如乳母需长期服用抗结核药异烟肼,可以采用白天哺乳、夜间停乳的方法,即晚上最后一次哺乳后,将异烟肼的全天总药量一次顿服,下半夜吸乳一次,以排尽含药乳汁,次日清晨起即可给婴儿哺乳。
(7)在乳母服药期间,如婴儿出现不明原因发热或皮疹,应当考虑到乳母服药所致,应当及时请医生诊治。
(8)当必须使用哺乳期禁用的药物时,应当暂停哺乳。
哺乳期女性常用药的选择十分重要,患病需要服药时一定要遵医嘱,不要擅自服药。
(二)人工喂养
1. 人工喂养的奶制品
如果母亲因疾病及其他原因不能进行母乳喂养,或者宝宝由于乳糖不耐受综合征等疾病,而完全用其他乳类或代乳品喂养宝宝时称为人工喂养。人工喂养首选配方奶,在不方便购买配方奶时可用鲜牛奶及牛奶制品,还有一些地区用鲜羊奶及其他代乳品。
(1)鲜牛奶 鲜牛奶的成分不同于人乳,其蛋白质含量高,但大多是酪蛋白,不好消化,糖含量低。另外,在鲜牛奶储运过程中污染机会较大,因此鲜牛奶必须调配后才能够给宝宝吃。哺喂新生儿时,通常要加水稀释,降低酪蛋白浓度;然后加热,改变酪蛋白性质,凝块变小,易消化,同时,煮沸还能够起消毒作用;最后加糖,以提高牛奶中糖类含量,提高热量。
(2)鲜羊奶 鲜羊奶的营养价值比鲜牛奶要高一些,酪蛋白含量较低,容易消化。但是鲜羊奶铁含量低,缺少叶酸,容易发生营养性贫血,因此单纯用羊奶喂养的宝宝,每天必须服用叶酸10mg。
(3)配方奶粉 营养学家根据母乳的营养成分,以牛奶为主要原料,从大豆中提取大豆蛋白和油脂,重新调整搭配奶粉中酪蛋白与乳清蛋白、饱和脂肪酸与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以弥补牛奶中酪蛋白含量高不易消化的缺点,除去部分矿物质,加入适量的营养素,包括各种必需的维生素、乳糖、精炼植物油等物质,适合婴儿食用。
2. 鲜牛奶和奶粉的调配
(1)鲜牛奶的调配 奶水比例,1个月以内的宝宝按照鲜牛奶与水2∶1的比例调配,1个月之后的可以按3∶1、4∶1至过渡纯牛奶喂养。目前,市场所售的鲜牛奶质量不一,有的已被稀释,如果再按比例加水,可能达不到所需营养,使宝宝发生营养不良,因此只要宝宝能适应也可以喂纯牛奶。一般配制好的100ml牛奶中加5~8g糖(约半汤匙)。鲜牛奶需用小火煮沸3~5分钟,改变酪蛋白性质,便于宝宝吸收。
(2)全脂奶粉的调配 全脂奶粉是用纯牛奶浓缩而制成的干粉。经过加工后,牛奶中的酪蛋白颗粒已经变得细软,较易消化,适合婴儿喂养。奶水比例有两种方法:按照容量配制和按照重量配制。推荐用按容量配制,比较方便,好量取,即1平匙(约4克)奶粉加4匙(约30ml)温开水,这样配制出的奶相当于纯牛奶。然后,按100ml纯牛奶加5~8g糖的比例加糖即可。调配好之后,可以直接喂哺。
(3)配方奶粉的调配 配方奶粉的品牌较多,根据包装上标注的不同年龄段宝宝奶粉用量和调配方法,喂前仔细阅读即可。
3. 人工喂养注意事项
(1)所用奶瓶以大口直立式玻璃制品为宜,便于洗刷消毒,宜多准备几个,每日煮沸消毒一次,每次喂哺用1个;奶瓶和奶嘴的取用应注意清洁卫生,以免病菌污染食具,引起腹泻、呕吐等,危害婴儿健康。
(2)每次喂哺时间20分钟左右,不宜超过30分钟,每次喂哺间隔在3小时以上为宜。不可强迫婴儿将瓶内奶汁吃完,剩余的奶汁应当立即倒掉,洗净奶瓶,避免细菌繁殖。
(3)两次喂哺中间应当喂适量温开水,因为牛奶中蛋白质和矿物质含量较高,如不喂水,可能导致婴儿大便偏干;如果气候干燥时,可适当增加喂水量。
(4)人工喂养儿与母乳喂养儿一样,要及时合理地添加辅助食品,以满足婴儿的营养需要。
(5)人工喂养时,由母亲亲自喂哺为好,可以增加母亲与婴儿的接触与沟通,有利于婴儿的心理发展。
(6)需要注意,有时喂牛奶可能会发生过敏反应。刚开始喂牛奶时,应当先给予小量,观察婴儿有无过敏症状,包括呕吐、腹痛、烦躁不安、湿疹、荨麻疹等症状,一般喂哺3小时左右婴儿便可出现症状。如发生过敏,应当立即停用牛奶改用其他代乳品。重症者要及时去医院就诊。
(三)混合喂养
如果母乳分泌量不足或因工作原因白天不能哺乳,需要加用其他乳品或代乳品喂养的称为混合喂养。混合喂养虽然比不上母乳喂养,但总体还是优于人工喂养。因此。即使母乳分泌不足也不能放弃母乳喂养。加用其他乳品或代乳品调配同人工喂养。另外,混合喂养还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内容。
(1)每天母乳喂养应当按时,即先喂母乳,再喂其他乳品,这样可以保持母乳不断分泌。因为母乳量少,宝宝吸吮时间长,易疲劳,因此每次哺乳时间不宜超过10分钟,然后再喂其他乳品。补喂的其他乳品量多少,可通过观察宝宝吃完奶后,能否坚持到下一次喂养时间判断。
(2)如果母亲乳汁分泌不足,又因工作原因白天不能哺乳,可以在每日特定时间哺喂,最好不要少于3次/天,这样既保证母乳充分分泌,又可以满足宝宝的需要。其余时间可用其他乳品代替,这样每次喂奶量较易掌握。
(四)判断宝宝是否吃饱
在哺乳期间,妈妈乳汁分泌量的多少,与乳腺受到刺激的强弱有关。对乳腺的刺激越强,乳汁分泌得就越多。所以,如果乳腺内奶汁每一次都被宝宝全部吸出,乳管内空虚,乳腺就会受到较大刺激,下一次分泌的乳汁量就会增加。有时候,宝宝一次无法把乳汁全部吸尽,这时候如果不把剩余乳汁挤掉,乳腺受到的刺激减少,会慢慢地使乳汁分泌减少,造成乳汁不足。
如果剩余乳汁堵塞乳腺,还会引起乳房内出现圆形或者椭圆形的硬块,造成乳房胀痛或刺痛,甚至发生乳腺炎,影响妈妈的健康和宝宝的喂养。
因此,每次宝宝吸完乳汁后,感觉到乳房里仍有乳汁时,要将乳房里的剩余乳汁用手挤尽,或者用吸乳器吸尽。这样乳房会感到轻松,下次乳汁分泌会快而多,有利于满足宝宝的“口粮”。
判断宝宝是否吃饱,妈妈的综合感觉如下:喂奶前乳房丰满发胀,喂奶后乳房变得柔软;喂奶过程中可听见宝宝的吞咽声,连续几次到十几次;妈妈有下奶的感觉;宝宝的尿布24小时内湿6次及6次以上;宝宝的大便软,呈金黄色糊状,每天2~4次;两次喂奶之间,宝宝很满足、安静;宝宝的体重平均每天增长18~30g,或每周增加120~210g。
(五)吐奶、溢奶、打嗝
1. 吐奶
婴儿容易吐奶(溢奶)的原因包括食量大,但胃容量小;宝宝的胃较浅,容满食物时很容易因身体的扭动使腹压增加而溢出;胃与食管交界处较松弛,食管与胃交界处(贲门)有一束括约肌,功能在于防止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内,而婴儿的肌肉发育并不完全;食物多为流质,流质食物在胃中较固体食物容易反流。预防吐奶,喂奶要尽量做到少量多餐,每次喂奶时和喂奶后,把宝宝抱直排气。在喂奶时注意别让宝宝吸食太急,中间应暂停片刻。
如用奶瓶喂奶,奶瓶嘴孔应适中,如果孔洞太小吸吮较费力,空气容易由嘴角处吸入口腔再吞入胃中;奶嘴孔洞太大,奶水会淹住咽喉,容易呛奶。喂食之后,避免宝宝激动或任意摇动。
2. 打嗝
每次喂哺以后,不要让宝宝马上平躺,应当抱直上半身并轻拍背部(妈妈手呈杯状),听到宝宝发出打嗝的声音以后,就不会吐奶。如果要躺下时,要将宝宝上半身放高,并采取右侧卧(因为食物流经胃部是由左向右)。
婴儿期如果发生自发性连续打嗝,是横膈膜反射所致,容易发生在喝完奶、肚子尚饱的时刻,可以直抱起宝宝,拍一拍背,或喂点温开水让宝宝舒服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