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听节目形态解析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节 专栏性视频新闻的基本特征

一、专栏性视频新闻的基本含义

要严格定义专栏性视频新闻,是件十分困难的事情。今天,几乎一切节目都是以栏目形式出现。专栏既是节目从形式到内容的统一,但在外延和内涵方面又不易清晰界定。尤其是在民生新闻理念、短视频资讯传播比较突出的今天,以栏目时间长度来判定节目的深度和新闻性,并就此称为专题,总显得左右为难。

《电视新闻分类与界定》将专题类新闻定义为:“综合运用各种电视表现手段与播出方式,深入报道某一重大新闻事件或某些具有新闻价值又为广大观众所关心的典型人物、经验、新出现的社会现象以及某一战线、地区新面貌等题材的新闻报道形式。”专题类电视新闻主要有新闻性、专题性、重大性和思辨性的特点。

新闻性是专题类新闻区别于社教类专题节目和纪录片的重要特征。新闻专题的中心内容是围绕新闻事件或新闻人物、新闻典型等展开的。专题类新闻节目在内容上必须真实、客观,在时间上必须是新近发生的或发现的重大新闻事件或事件中的新闻人物的报道。

专题性是专题类视频新闻的节目形式特点,也是它区别于消息类视频新闻中的连续报道和系列报道的特质所在。专题类新闻是在一期节目中通过多侧面、多角度、多方位的报道,将某一事件、现象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或人物的思想和事迹展示出来,而连续报道和系列报道是通过若干期节目连续性地报道出来,在一个时间较长的节目中,只报道一件事、一个人物、一个问题,就要求节目在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上下工夫。

思辨性是视频新闻的灵魂,专题类新闻是对某一社会问题和社会现象的深入调查和揭示,不能仅停留在对事件过程和细节的叙述上,还应重在对事件内容作纵向、横向开拓,深化主题。

专题类新闻节目时间较长,短的有十分钟左右,长的可达几十分钟。时间长久意味着容量大,意味着它所占用的新闻传播资源更多,那么它的题材就必须有足够的新闻价值含量,才能撑起节目时长,这就要求新闻专题要关注热点,以具有社会意义的人物、事件为报道对象。

这样的定义方式,既有专题形式又有新闻内容,并不在一个范畴之内。新闻除了消息之外,就都是专题类新闻了,这里面自然包括以专题形式播出的深度报道。但如《东方时空》之称为电视杂志,是就其整体包装而言的,其中的几个子栏目却至少具备了专题性,不过与专题类新闻的定义相比,却是新闻性和重大性都不强。而近几年兴起的民生故事,也是新闻性和重大性比较欠缺,不过其专题性鲜明,与传统的社教专题一时让人难以区分。

我们有必要清楚,任何所谓的定义,都是根据一定的种属差别来划分的,都是历史性、阶段性的,因而也就有其局限性。对于播出的纪实类节目来说,用评判内容时最核心的“新闻性”标准来区分,新闻纪实类节目恐怕就只有硬新闻和软新闻之分,它们的播出形式完全可以在集纳和专题之间选择。用评判形式的最核心的“专题性”标准来区分,则纪实类节目只有集纳类和专题类之分,它们的播出内容可以是硬新闻也可以是弱新闻性的节目或者软新闻。可见,在民生理念盛行、节目形式多样的今天,用专题类新闻这样的定义来界定一个节目的性质和形态,已经相当困难,这多少反映出一些定义的不科学和不严谨。用播出形式来限定和描述新闻纪实类节目,标准相比更单一,姑且称为专栏性新闻节目。

根据题材不同,专栏性新闻节目可以划分为新闻事件专题报道、新闻人物专题报道、民生故事专题。专题新闻是以新闻事件为主,通过对新近发生或正在发生的重大新闻的发生、发展过程的记录,从而对其进行完整、详细、深入的报道,如中央电视台的《纪事》等就是典型的新闻事件专题节目。新闻人物专题报道是以人为主要报道对象,或者通过对人物的采访来揭示新闻事实的真相,组织节目内容,中央电视台的《高端访问》、凤凰卫视的《鲁豫有约》等就是典型的人物新闻专题节目。民生故事专题是以普通人的生活故事为对象,曾经流行的如江苏卫视的《人间》、江西卫视的《金牌调解》和湖北卫视的《大王小王》等,就是典型的民生故事专题节目。但表达形式也有发展,《人间》是演播室讲述+VCR演示,《金牌调解》《大王小王》是演播室讲述+VCR演示+专家调节。

二、专栏性视频新闻的流程解析

(一)专栏性视频新闻的选题要求

1.创新性

创新是给视频新闻带来无限生机的魔棒。在这样一个“注意力经济”的年代,无法创新就意味着平庸,平庸就意味着被淘汰,只有打造出独特的、富有新意的新闻产品,才会被受众接受,进而形成具有长久生命力的品牌。一期节目,如果仅仅只是告诉人们哪里发生了什么事以及该事后来怎样了等相关情况是不够的,它还应能够告诉人们某些能给人以教益的哲理来,因此在考虑一个选题是否能做时,就要对该题材的内涵进行挖掘,看是否能够从中找出具有新意的东西来。

2.重要性

专栏性视频新闻的题材一般都是有深度的,重大题材可能是人们所关心的热门话题,也指人们实际生活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强新闻性的题材而言,是否重大可以从几个方面考察:一是新闻事实、事态本身的影响面比较大,关注的人很多。二是新闻事件、事态属于局部性的,直接影响不大,但意义重大,对全局有借鉴价值。弱新闻性的民生故事则主要看故事的曲折性。

3.可操作性

选题的可操作性是指从选题的确立到节目成片过程中实施工作的难易程度。一个选题最终落实到实处,需要经过很过环节的操作,涉及很多因素的限制。

(1)符合新闻政策。作为一档新闻性栏目,必须清楚“什么话题可以谈,什么话题不可以谈”。这是节目的底线,也是策划选题时的标尺。不是所有的话题都可以放到节目上谈论。话题的选择必须符合新闻宣传政策和舆论导向,符合社会公众的普遍需求和利益。同时,节目的选题要把握好尺度,以人文关怀理念贯穿始终,尊重嘉宾、观众的意愿和内心感受。

(2)栏目成本允许。一个选题由设想变为现实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需要一定的技术、资金和人才支持。在策划选题时,一定要考虑到栏目的制作成本以及栏目组本身的能力和资金条件。

(二)专栏性视频新闻的采访要点

在视频新闻节目制作过程中,采访占据着基础性的地位。采访行为本身往往是节目内容的主体,采访素材更是节目的基本构成因素和基本形态。在更多的情况下,视频新闻是通过记者的采访来获取事实的真相,了解真相之间的联系,采访的内容指引着视听要素的获取,对编辑过程中的解说词撰写等相关过程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1.选择报道角度

对于一个新闻事件,每一个人都会有不同的关注点。题材确定以后,选择一个“最佳”的视角来表达,成为前期策划中的重要环节。优秀的新闻策划应该为采访选择最能体现选题主旨,最能达到采访目的,也最容易实现的策划角度。一个合适的切入角度能使采访提纲挈领地掌控全局,同时又能给新闻事件提供足够深入的报道平台。

2.实施前期采访

重大的、突发的新闻事件发生后,由于种种原因,记者往往难以在第一时间梳理出事情的来龙去脉,需要先对新闻事件做先期的了解,也就是我们说的前期采访。前期采访首先也是信息采集的过程,其次通过前期采访可以知悉事件中重要的当事方、知情人,对新闻线索作必要的确认,同时也对采访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做必要的准备,包括政策、法规上的限制,新闻事件发展中出现的新转折,也包括新闻当事人或相关组织与个人的阻挠。

3.拟定采访计划

通常,完整的采访计划包括:①采访目的和意图(主题);②采访安排,包括时间、地点和人物等;③采访的主要问题;④采访与拍摄方案,包括对画面和声音的要求等;⑤预算等。

(三)专栏性视频新闻的报道分析

1.报道过程上注重互动性

“受众需求”模式的确立和传播技术的不断进步,激发了受众的参与热情,也使新闻报道交互成为可能。视频新闻的生命在于满足观众的需要,在视频新闻传播中,强调节目主持人或记者与屏幕前观众的“面对面”交流。把主持人和记者推到镜头前,在事件现场直接面对观众进行即兴采访、现场播报,这种“人际交流”方式具有很强的亲和力,主持人或记者的言行举止,加上事件现场的动态过程呈现在观众面前,既保持了新闻的原生态过程,也容易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更重要的是让观众感受到平等的传播与接收状态。

2.突出呈现新闻现场

新闻事件的现场是最原始、最真实的信息源,将现场具有独特气氛的场景和具有典型意义的细节一一呈现,有利于增强新闻报道的形象诉求。对于新闻现场的呈现一般可以从声画两个方面强化:其一是画面的细节;其二是同期声和现场声的运用,可以增强报道的现场感和感染力。据2006年的统计,凤凰卫视资讯台85%以上的新闻运用同期声,运用时删掉提问过程,用同期声表达关键内容,这样既有效压缩屏幕时间,扩大信息容量,又增强新闻的现场感。

3.灵活运用叙述方式

专栏性视频新闻可以运用顺叙、倒叙、插叙三种方法。顺叙就是按照事件发生、发展、变化的实际过程来表现事件或事实,这样能使对事件的来龙去脉交代得比较清楚。倒叙是把事件的结局或事件中的某个重要情节提到前面先做交代,然后再按事件发生、发展和变化的顺序展开叙述。插叙就是在叙述事件的过程中临时中断一下,把一些与该事件有关的情况穿插进去从而对其做一些补充或解释,然后再按照原先的线索继续开展对事件的叙述。在实际的操作中,这三种表现手法并不是相互独立的,各个手法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两个或三个一起使用,这视各个节目的具体情况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