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养,转化技能
翻开成绩统计表,对照语文和英语分数,我们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学生的英语成绩总是高于语文成绩。
一个班前10名的学生,语文成绩大致在110分左右,英语成绩一般就在120分左右,甚至超过130分。而总分500分以上,乃至600分以上的学生,语文成绩一般在110左右,但是总分低至300分上下的学生,语文成绩仍然在80~90分,甚至个别学生的语文成绩可以和600分以上的学生媲美。
正是这样一个结果,高考前夕,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认为语文是一个无关紧要的学科,投入大量时间、精力,效果未必好,听之任之,任其发展,成绩也不会差到哪儿去。于是,语文课虽为高考的重要科目,并且有不断提高权重的趋势,但是眼下却沦落到非常尴尬的境地。
一个学生告诉我,语文课,就是我们睡觉的时候。
难道语文课真的没有一个有效的办法,提高学生的成绩?难道我们从父母膝下牙牙学语之时,就开始学习的母语没有一个外来的语种好学,母语的成绩就一定比外语差?
我们只要分析了其中的原因,答案自然而然就出来了。
且不说语文、英语卷子中的其他试题,单就作文一项的评分标准,我们即可看出端倪。
先看汉语作文的评分标准:
中心突出、中心明确、中心基本明确、中心不明确;
感情真挚、感情真实、感情基本真实、感情虚假……
突出、明确的区别是什么?有多大?
真挚、真实的分量是多少?轻重如何权衡?
所以,一篇作文可以反映一个学生的语文素养,字词句篇、语修逻文,语言文字的要素无所不包,无所不含。但是,对于文章,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说它好,可以列出原因;判它差,一样言之有理。
真谓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可是,英语作文的评分标准如何呢?
第五档,覆盖所有内容要点;第四档,虽漏掉一两个次重点,但覆盖所有主要内容;第三档,虽漏掉一些内容,但覆盖所有主要内容;第二档,漏掉或未描述清楚一些主要内容,写了一些无关内容;第一档,明显遗漏主要内容,写了一些无关内容,原因可能是未理解试题要求……
怎么样?有何感觉?
评分标准客观多了,便于操作评判。
一个便于评判和一个难于评判的选项摆在我们面前,二者对于学生,尤其是对于考生至关重要,甚至达到人命关天的地步的评判工作,怎么做?
从实际操作层面看,一个是能模糊则模糊,一个是能清楚则清楚。
于是,素养在英语的作文中表现得尤为明白,而在汉语作文中的表现似乎比较模糊。
这是问题关键所在。
那么,语文素养好,日常学习中投入了大量的时间、精力,阅读了数不清的图书,做了大量练习,可以滔滔不绝,妙笔生花的学生,真的在高考作文里面不能脱颖而出吗?
错了,大错特错。
天道酬勤。
不能到了高考这儿,老天就不公平了。
老天还是公平的,重要的是我们把握住了自己,把握住了关键,我们还是可以出奇制胜的。
字词句篇,语修逻文。
文如其人。
一篇文章与人一样,有着自己的内在与外在。
外在,无外乎穿衣打扮。一篇文章,卷面、格式必须中规中矩,干干净净,气宇轩昂。有谁会对一个邋遢猥琐、五官不端、形象不佳的人有好的第一印象?
不!
大凡领袖、英雄,其名字就非常响亮,非常讲究,透出其身后的积淀;其身材,高大威猛,给人一种英气逼人的感觉,即便自然条件差点儿,但经过后天的修养,精明干练也一定会为其加分不少。
由此看,一篇文章,不得有个好题目、有个好卷面?
看书看皮儿,看文看题。
是也。
有考试机构做过试验,同样一篇文章,由书写程度不同的人来抄写,穿插到其他考试的文章中,由老师评判,结果,分数相差达到10分。
10分!
一个足以致命的差距。
还有错别字的出现,标点符号的使用,都是外在表现的内容。稍稍留心,问题便解决了。
内在的问题,难些。
在于修养,在于积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但是,俗语称:临阵磨枪,不利也光。
关键时候,注意一下,突击一番,不是没有效果的。
一个人的思想观念,处事能力,需要平日修炼、修为,但是急中生智,潜力也是可以激发出来的。
而文章、写作,与做人比,好像还没有那么难吧。
所以,有素养,在考场上要把素养化为技能,展现出来。
修为不到火候,加把油,火自然就旺起来了。
高考在即,是到加油的时候了,把素养化为技能,在考场尽情挥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