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台湾淡水建筑文化资产保存之省思
台湾淡水埔顶空间地景来自于具备不同世纪不同文化环境下所留下的建筑与遗迹,并与中国汉人的文化相结合,产生出不同的文化特质。
17世纪的淡水红毛城代表着16世纪西方重商资本主义下在东亚殖民历史扩张的个案,19世纪的红毛城及其周遭历史建筑群代表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上半叶西方殖民主义扩张及加拿大基督教长老教会至东亚传教融入汉人文化的案例。淡水埔顶的各式建筑,从河岸延伸到山坡上,包括红毛城、洋行遗迹、教堂和学校建筑群串联了淡水整个殖民历史,从西荷占领、汉人垦拓、开港通商到日本统治,为台湾其他城镇所无。
本文认为澳门案例可借镜之处,主要包括对于法令制定、缓冲区及核心区划定管制及组织的检讨。
1.文化遗产潜力点历史意涵的连结密切
历史意涵的连结是整个城区形成整体的重要架构。在澳门案例上,可见澳门许多个别建筑案例的广场的铺面将整个历史中心区连结,加上申请指定的广场样貌及周边地景留存有丰富的历史意义,且申请建筑物的本身历史意义及修复后维护状态良好,所以整体性极为突出。
分析案例选点的思考是以面状文化遗产概念来考虑,以呈现澳门四百多年来的变化及文化价值,此外选点大多在澳门的城墙内,将昔日葡萄牙人为主的外国人居住的旧城区核心部分,主要街道和众多的“前地”和重要历史建筑物连成一片。历史建筑的保存应连同广场与周边环境一并保存,另避免在古迹周围大量增建仿古设施。以历史建筑作为公部门办公室,作带头示范的作用。
2.重视文化遗产管理维护策略
澳葡政府及澳门特区政府就未被指定为遗产建筑的历史建筑物,但会影响整个地区景观进行管制,于建筑物的外部立面进行保存,对内部空间进行再利用,以活化整个区域环境,不至于仅限于博物馆展览馆的僵化的模式。
在申请该区域纳入文化遗产时,会考虑是否容易管理及与中西并存的意涵,且建筑类型是否合宜。在申请成功后,再对核心区与缓冲区进行有系统的管理及文化观光的运作。透过申请世界遗产改造城市文化形象,使众人对澳门根深蒂固的赌博印象有所扭转。
3.申报世界遗产时强调澳门案例的独特性
仔细分析当时申报的文件,可知当时原以澳门历史建筑群(The Historic Monuments of Macao)名称提报,但在2004年9月世界文化遗产评估工作的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派遣地区专家来澳门实地考察后,建议将全名更改为“澳门历史城区”(The Historic Centre of Macao)。
另外,特区政府原只有提出与印度果阿的一个世界遗产案例的比较,后来被要求与六个世界遗产案例比较,并与中国的厦门、上海及泉州做比较,故藉由比较性的评估案例来彰显澳门历史中心本身的特殊性。
4.申报世界遗产前办理翔实的管理维护与学术交流、教育倡导
特区政府当局正式提交遗产前做了翔实的经营管理维护。当时由澳门特区政府文化局文化财产厅负责,与中国国家文物局建立沟通管道,并将申请世界遗产纳入文化政策,再了解国际组织与申报程序,并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积极互动并举办研讨会,且召开“澳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申请文本论证会”,由不同领域学界代表论证,以补充资料及地点。同时申请的地点有进行宣传与教育推广。申请前由学界先做整体调查,先将整个研究成果浓缩成《澳门建筑文化遗产》一书,民间单位则配合提出保存舆论。有中国国家文物局及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实质支持及协助,并在国外大力营销。
5.法令修订
淡水地区应拟定相关法令及配套措施,依都市计划程序划定特定区,从都市计划图及说明书中规定土地使用分区管制事宜,另主要计划及细部计划内容及建筑管理配合规定,应从文化地景角度,订定相关古迹及历史建筑物修复、保存、再利用、管理维护、文化观光推动办法,规定区域内古迹、历史建筑物、文化地景修复保存再利用方式及补助。政府应组织项目办公室,每年自预算中编列专款进行潜力点管理,也管理区域内都市计划、建筑管理、文化资产的整合、禁限建、违章建筑、容积移转、土地征收及补偿拨用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