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建筑研究与保护(十)](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124/27111124/b_27111124.jpg)
三、国保建筑群保护与管理的未来挑战
1.现状分级管理挑战
新建的保护与管理机制将昂昂溪中东铁路建筑损毁情况按程度分为三种:严重破损建筑37栋,一般破损建筑56栋和保存良好建筑18栋,再根据这些调研和归纳的不同损毁状况采取不同的保护措施。但针对建筑本体来讲一方面建筑损毁情况不是固定的,因为自然、人为等因素存在一个变化的趋势,甚至有某些不可预知的因素产生,所以需要定期的检查和监测,以获得最新动态。另一方面,一旦建筑发生变化,比如从保存良好的状态变为一般破损状态,其相应的保护措施也应立即变更,以实行对国保建筑群更好的管理和保护。
2.保护与开发相协调的挑战
保护、开发与利用是所有历史文化名街,包括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内的普遍挑战,对于昂昂溪而言,想保护中东铁路的建筑,实现其自身的宝贵价值就一定要进行开发,对其现状进行合理利用,但开发与利用的同时,又难免将其原始的自然资源、人文社会、经济状况等方面做出改变,往往又可能与保护的原则和目标相悖。所以怎样做到保护、开发与利用三者间即相互平衡又相辅相成是目前昂昂溪区的一大挑战。
3.居住率低与大众参与的挑战
本人自2015—2016年分别在春夏秋冬四季都曾前往昂昂溪对中东铁路建筑群进行调研。据2016年1月最新调研结果表明,昂昂溪中东铁路建筑群居民数量甚少,且呈不断下降趋势,现居民数量已不到原111栋建筑居民总数的十分之一。昔日的炊烟袅袅,繁花似锦的建筑群落已近乎空城一座,清冷至极。
曾经的昂昂溪区当地居民作为建筑的使用者,对中东铁路的建筑感情最深,有的家族甚至世代居住于此,他们作为建筑的使用者也是建筑的保护者,在使用过程中对建筑本体损毁情况最先了解,对建筑的治理也最有发言权。
但现如今很难依靠所剩无几的居民,开展关于建筑保护类的学习和活动,也不能只盼当地居民会自力更生,重兴家园。更无法组织起这111栋建筑的居民与街道办事处及当地文保所组成保护国保建筑群的末端管理机制,无疑对建筑的保护和管理都是全新的而且十分困难的挑战。
4.建筑冻害防治的挑战
昂昂溪地处我国寒冷地区,每遇春、冬两季,如果建筑物不进行必要的冻害防治,尤其长期不能采暖的建筑很容易遭受冻害。建筑物冻害后,轻者使基础或墙体变形、裂缝;严重者使建筑的整体性受到破坏,以至倾斜倒塌。
经调研发现,昂昂溪中东铁路111栋建筑的冻害情况普遍存在,其产生经过如下:由于地下水渗透,屋檐化雪或滴水,以及墙根处易堆雪等现象分别使其地基、屋檐、墙体含水率剧增,在低温环境下经冻融循环,遂造成不同程度的损毁。由此可见,冻害问题是十分严重的,直接危及到国保建筑本体的安危,因此,采取行动改善冻融循环对建筑造成的破坏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