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源
仲由(前542—前480),字子路,又字季路,春秋末期鲁国汴人,即今山东泗水人,为孔子的得意门生。他是孔门又一个出名的孝子典型,儒家孝道的楷模。
子路有勇力才艺,事亲至孝,十八岁时,被孔子收为弟子;他为人性格爽直,勇于进取,做事果断,敢于对孔子提出批评,也勇于改正自己的错误,深得孔子器重;又以擅长政事见称,信守诺言,忠于职守,曾做过卫国蒲邑的大夫。孔子任鲁国司寇时,他任季孙氏的家宰,后任卫大夫孔悝的邑宰,在卫国贵族内讧中被杀。
《孔子家语·致思》记载,子路见到孔子说:“过去,我侍奉二老双亲时,常常自己吃藜藿之类的野菜,却远赴百里之外为父母亲背大米吃。父母双亲去世之后,我出访到南方楚国,跟随的车子就有一百多辆,积累的粮食也有万钟之多。但是,即使是坐在奢华的多层褥垫上,吃着丰盛的筵席,我还在想:我宁愿还吃野菜,远赴百里之外给父母亲背大米吃,却没有这种可能了。串在绳子上的干鱼,能放多长时间不被虫蛀掉,二老双亲的年寿,一晃就过去了,实在太短暂了。”
西汉刘向《说苑·建本》也有记载,后来“负米”成为外出求取俸禄钱财等以孝养父母的典故。
唐代杜甫《八哀诗·故秘书少监武功苏公源明》说:“负米晚为身,每食脸必泫。”
王维《送李员外贤郎》说:“少年何处去,负米上铜梁。”这是怀念已故父母也是郭居敬《全相二十四孝诗选》之一子路“百里负米”的出处。
宋代林同《子路》赞颂子路说:“食藜殊列鼎,负米异重茵。不待今朝养,伤哉昔日贫。”
《孔子家语》还记载,孔子曾高度评价先贤仲子的孝道:“由也事亲,可谓生事尽力,死事尽思者也。”意思是,仲由侍奉父母,可以说是活着尽了力,死了尽着追思。孔子听说了子路不辞劳苦为亲负米的事,对其人品大为赞扬,并正式接纳他为弟子。子路从农家后代进入孔子弟子之行列,仍保持本色,正直豪爽、疾恶如仇,尊师敬长,思父念母,一往情深。
西汉韩婴《韩诗外传》第九卷记载,子路对于“孝”特别重视。他曾经向孔子提了一个问题:如果有一个人,夙兴夜寐,手足长满老茧,面目黧黑,种植五谷来侍奉双亲,但是还是没有孝子的声誉,这是为什么?孔子回答说:恐怕有几个方面没有做好。一是大概自身不敬重;二是大概脸色不温顺;三是大概出言不逊;四是大概交的朋友不是仁人。因此君子在家要忠实地孝敬父母,出外结交贤能的朋友,就不会没有孝子的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