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附2 “孝”字的解释
关于“孝”字,中国最古老的词典西汉《尔雅·释训》的定义是:“善事父母为孝。”这一定义可谓极为精练到位,一直续用到今天。
《辞海》对“孝”的解释是“善事父母”,几乎与《尔雅》的解释完全一样。
西汉贾谊《新书·道术》说得更明白:“子爱利亲谓之孝。”说明孝就是孝顺,尽心奉养父母,顺从父母的意愿。
东汉许慎《说文》解释说:“(孝,)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
许慎认为:“孝”是个会意字,上半是老字的省写,下半是子,意思是子能承扶、负担年老的父母,表示上一代与下一代本为一体。故而,马如森先生《殷墟甲骨文常用字典》说:“孝字从老之省,从子,疑象小子侍奉老人之形。本意是孝顺。”由此可见“孝”的古体与“善事父母”的字义是吻合的。
唐代令狐德棻主编《周书·谥法》界定为:“慈惠爱亲为孝。”
清代《康熙字典》将“孝”列入“子部”,意思为孝是子女们应做的事。
文字学家康殷的《文字源流浅说》解释“孝”字说:“像‘子’用头承老人手行走。用扶持老人行走之形,以表示‘孝’。”
这些解释都认为“孝”是尊敬长辈,侍老奉亲。因此,“孝”首先是子女对父母的一种善行和美德,也是家庭中晚辈在处理与长辈的关系时应该具有的道德品质和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