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上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谈起步者——人生处处是起点

在路上行走,不论我们走到生命的哪个阶段,都需要不停地思考这样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为什么现实中的我们往往接受命运而不挑战命运?

安徒生在童话《丑小鸭》中曾说:“只要你是天鹅蛋,就是生在鸡窝里也没有什么关系。”这个观点曾经激励了许多人,告诉我们是金子总是会发光的,是天鹅总是会飞上云霄的,出身决定未来,开局决定结局。然而,困惑来了:是先天的遗传重要,还是后天的奋斗重要?如果我是天鹅蛋,我在鸡窝里一定能够成长为天鹅吗?如果我不是天鹅蛋,生在鸡窝里的我该怎么做?类似争论至今不休,难以定论。

还有这么一则和丑小鸭开局一样、结局相反的寓言。讲的是有人发现了一枚鹰蛋,把它放在孵蛋的母鸡身下。雏鹰和小鸡们一起孵出来,长得也像小鸡。它咯咯哒地叫,在地里刨食,扑扇着翅膀,能拼命地在空中飞上几米远。几年过去了,这只日渐衰老的鹰看见空中有只神俊的大鸟,乘着疾风优美地飞翔。鹰看得入了神,问:“那是什么生命?”“那是鸟中之王,老鹰。”同伴羡慕地告诉它:“鹰属于天空,我们属于地面,我们只不过是鸡。”于是,这只鹰继续过着鸡的生活,并像鸡一样地死去,因为,它认为自己就是一只鸡。

把鹰当鸡养,鹰觉得自己是鸡,鹰就真的成了鸡。这则寓言其实陈述了又一种生命现象:金子蒙尘不被人发现,其价值就等于废石一块,鹰放在鸡窝里不把自己当鹰养就不会成为鹰。困惑同样来了:后天的环境和努力是否真的能够改变先天的遗传?鹰不去奋斗就不能成为鹰,那么鸡去奋斗能不能成为鹰?

两则看似矛盾的故事,其实提出了一个共同的问题:不论天鹅、鹰和鸡的结局如何,它们最终都接受了命运的安排,天鹅按照遗传的路径成为天鹅,鹰接受环境的熏染成为鸡,鸡依然是鸡。故事中任何一种结果仍然偏离不了命运的既定安排,后天的努力顶多证明了这枚蛋是天鹅蛋的既定事实。

两则故事虽然看似在倡导后天的努力与奋斗,但骨子里其实透露出人类对命运安排的无能为力感和被动接受现象,也因此就故事的意义本身产生了诸多质疑。抛开故事看人生,不管我们是否意识到,生活中的每日每事何尝不是都在这样做呢?贪图小利、放弃高尚,甘于平庸、安于现状,畏惧变化、不敢尝试,逃避挑战、不求超越,等等,说的都是这种接受命运安排、不去自我实现的被动现象,而这种现象就发生在很多人身边。

第二个问题,为什么人生的理想往往随着生命的延伸而淡去?

这个问题和上一个问题看似是矛盾的,上一个问题讲的是我们接受命运的安排,在起点处就听天由命、无欲无求,这一个问题讲的是我们拥有自己的理想,在起点处就有梦想追求,但在出发后逐渐放弃、回归安于现状的心态。看似不同,两个问题其实指向都是一样的,那就是我们在道路上为什么终将失去抗争的勇气,淡去激扬的理想,最终接受了命运的安排,接受了现实的模样?

大才子苏东坡,少年成名,才华横溢,一走进仕途就站上了常人无法企及的高起点。宋仁宗就曾指着他的进士试卷,兴奋地告诉皇后,为自己的子孙找到了宰相。然而,皇帝的吉言并没有让文豪交上好运,尽人皆知的才子名声也没能扭转命运,苏东坡的人生路不仅没有从此顺风顺水,反而出人意料地更加曲折坎坷。

1082年3月,苏东坡在贬官黄州时作《定风波》一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往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即使在受排挤的时刻,苏东坡仍然畅快淋漓地表达了自己“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无所惧、“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无所忧心态。

当年9月,仅仅半年后,随着案情的持续发酵,现实的越发狰狞使诗人的心态出现了重大转折,苏东坡在痛苦无助之际作《临江仙》一首:“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此词一出,郡守以为州失罪人,急忙察看,却见东坡鼻鼾如雷,大醉酣睡犹未醒也。

前后半年,判若两人。从这两首诗作中,由“也无风雨也无晴”到“长恨此身非我有”的痛感渐剧,从“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到“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的豪情渐去,我们可以感受到这位少年成名、自信有为的大文豪在持续的挫折打击中,痛苦不断加深、理想不断瓦解、斗志不断动摇的那种心路历程,更能清晰地看到苏东坡真的“怕”了,他的凌云壮志已开始低迷不再,人生态度已经趋于消沉逃避。这种心态一直贯穿了苏东坡的后半生。去世前两个月,对人生已经失望的苏东坡写下绝命诗一首,简单勾勒出自己在临终时对生命整体状态的悲观看法:“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闻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每个人都有很多梦想,都有很多追求,都有很多期盼。年少时指点江山,笑看寰球,粪土当年万户侯,但这种激情往往在我们踏入社会后逐渐消退、难以长存,在过程中演化成如已灰之木、不系之舟的无为感与挫败感。为什么我们起步时的远大志向、本能般的向上追求总是随着生命的前进而萎缩、下沉?

原因因人而异,林林总总,会有很多,也许有这么一个共性原因:在我们所有人的成长道路上,生存总是第一位要解决的问题,现实总是每一步要踏上的台阶,理想追求也因此总是被生存捆绑,被现实消磨,被环境打压,被琐事切割,被挫折伤害,被庸俗背弃,倘若不能在解决生存问题之时和之后坚持自己的理想,那么生命将最终走向一个我们并不期望和认同的结局。

避免生命的高开低走,避免人生的一路下行,要求我们每一个人,不论成就大小、年龄高低,都要时刻保持起点思维,成为生命路上永志向上的起步者。起点思维是指生命中处处时时是起点,我们时刻处于新的起点上,每日每事都是新的起点,每一天每一刻都是实质上的起步者。对于在路上的每一个人,今天的一次懈怠,就可能影响到明天的生命走向;某事的一次疏忽,就可能在事业上产生消极的连锁反应;现在的一番振作,就可能开启生命新的美好。

为了不让起点处的梦想在终点沉沦,为了不让生命在起点处就放弃超越,需要我们反思自己曾经的纯真梦想和生命追求,评估自己当前的精神状态和自我定位,为的是让自己从今天开始能够踏实认真地走好生命中的每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