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释迦牟尼
娑婆世界的教主释迦牟尼原是印度净饭王太子。据敦煌变文《太子成道经一卷》记载,远在三千多年前,印度北方迦昆罗国净饭王和王后摩耶夫子深受臣民爱戴,唯一遗憾是他们没有生育儿女。国王和王后去祀神祈子,过了不久,王后果然怀孕了。怀孕十月,公元前565年的一天,王后去兰毗尼园观看无忧树,手攀树枝,这时,佛祖从王后的右肋下诞生了。佛祖诞生下地,就不需别人搀扶。他东西南北各走七步,步步有莲花生出捧着他的双脚。他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兆示他长大后必舍身出家,实现普度众生的志愿。如清代纸马《梵王太子》就是刻绘佛祖降生时一手指天、一手指地的纸马,为典型的释迦牟尼降生神像。
清代纸马《梵王太子》
释迦牟尼二十九岁时,因看到人间疾苦而心生慈悲,有感于人世生、老、病、死等诸多苦恼,舍弃原有的王位和锦衣玉食的生活,在阿那玛河畔剃发出家,寻找苦的原因,寻找灭苦的道路,昭示苦灭后的喜乐。他在尼连禅河畔静坐思维,修苦行六年,仍无法找到解脱之道。三十五岁那年,他放弃苦行,在尼连禅河沐浴净身后,接受牧牛女难陀波罗的乳糜供养。就在菩提伽耶一棵毕钵罗树下,他端正身体,结跏趺坐,静思冥索,进入禅定。连坐了七天七夜,他终于大彻大悟,证悟十二因缘、四谛法等,洞达了人生痛苦的本源,彻悟了人生轮回的真相,断除了生老病死的根本,而证得“正觉”,得道成佛,创立佛教。从此,释迦牟尼成为佛陀,成道后遍历印度北部各邦说法化度众生,足迹又遍布中部恒河流域一带,四十五年如一日,向各阶层传布教法,普度众生,最终令万人倾服,受万人朝拜。公元前486年,为传播佛教奔波劳碌了一生的释迦牟尼,来到拘尸那伽城外的跋提河边,在婆罗双树下圆寂,享寿八十岁。释迦牟尼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教的创始人。
释迦牟尼原名乔达摩·悉达多,意思是“成就一切者”。释迦牟尼这一名字是在他成佛以后,世人对他的尊称,一般也尊称释迦牟尼为世尊、佛、佛陀,中国民间俗称为佛祖。释迦牟尼的意思是“释迦族的圣人”,所谓“释迦”是他所属部落的名称,有“能”“勇”的意思;“牟尼”是当时对出家修行成就者的称谓,有“文”“仁”“寂静”的意思,是圣者之德。所以,“释迦牟尼”汉译又作“能仁寂默”“释迦文佛”,如清代北京纸马《释迦牟尼》、清末北京纸马《释迦文佛》所刻绘的释迦牟尼佛像姿势为坐姿,面露喜色,慈祥端庄,头顶有肉髻或波状髻或螺髻,眉间有白毫佛相,双肩宽厚,单手结印,服饰样式有袒肩式袈裟、犍陀罗式通肩大衣、汉化的褒衣博带式大衣,大致属于释迦牟尼佛说法像、成道像之类。
清代北京纸马《释迦牟尼》
清末北京纸马《释迦文佛》
清代纸马《世尊释迦如来牟尼文佛》为竖三世佛像,彰显主尊释迦牟尼佛。所谓竖三世佛就是释迦牟尼佛(现世佛)、燃灯佛(过去佛)、弥勒佛(未来佛),这三尊佛是按时间的先后排列,是前后上下关系,故称竖三世佛。另有横三世佛,指的是东方净琉璃世界的教主药师佛、娑婆世界的教主释迦牟尼佛、西方极乐世界的主佛阿弥陀佛。因佛祖释迦牟尼居西方极乐世界,所以也俗称西天佛爷。
清代纸马《世尊释迦如来牟尼文佛》